張瑾
摘 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初中教育已經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思想品德課程是初中非常重要的課程,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思想品質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為了促使學生們能夠做到學以致用,而并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必須對其有效性進行提升。本篇文章將闡述對課堂教學有效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并對于改善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法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有效性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伴隨新型教育模式的引入,我國教育水平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這也表示我國整體教育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學有效性是衡量課程質量的一項重要標準,為了促使學生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知識的學習,教師需要從其影響因素入手進行分析,以此提升教學效果。
一、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造成影響的主要因素
(一)教師因素。根據相關調查可以知道,初中學生之所以對于思想品德課程存在興趣,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本身。教師個人親切的態度以及豐富的知識對于學生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反之,如果教師的表達方式過于刻板,同時對于學生差別對待,自然也會給教學質量帶來負面影響。
由此可以了解,教師的個人性質對于提升教學效果意義重大。為了提升教學效果,教師便需要增強學生的認同感,促使學生能夠基于自己逐漸對知識學習產生興趣,并愿意將其應用到實踐之中。
(二)學生因素。在實際教學的時候,除了教師方面的因素之外,學生的因素同樣非常重要。現如今我國提出了教育改革政策,逐步推行了全新的教育體制,對于學生本身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學生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參與者,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模式,都與學生本身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
相比于小學生,初中學生的思維已經較為成熟,其思想觀念、認知能力、學習動力以及學習方法都有著非常強的自主性,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課程知識的吸收。而良好的學習動力則能夠促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學習,從而產生良好的興趣。
(三)教學內容因素。教學內容可以算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產生的公式,也是整個教育活動中的客體。教學內容本身的合理性對于教學質量和效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直接決定教學的有效性。通常情況下,教學內容包含的因素有很多種,主要涉及到教材、學情以及教學資源等多個因素。這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項因素便是教材,這也是教學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整個教學過程中最為核心的環節。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前,必須將教材本身完全吃透,根據教學目標提出的向要求以及學生的個人情況,合理開展課程。不僅如此,教學內容還需要做到密度恰當、坡度適當以及深度得當。
(四)教學環境因素。從當前教學體制而言,教學環境層面的因素同樣也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們能夠時刻保持積極的情緒和心態,認真聆聽教師的教導,與其他同學展開溝通和交流,從而能夠完成知識的積累。久而久之,學生們便會產生巨大的學習動力,逐漸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影響學習環境的因素除了課堂之外,家長同樣是其中十分關鍵的一環。家長對于學生的關注程度同樣會影響學生的成績以及思想品德水平。由此可以發現,教育并非只是學校和教師的工作,家長也有著非常重要的責任和義務。
二、改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一)加強對于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視。在早期的教學過程中,普遍學校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其對于思想品德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而也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了影響,將自身注意力全部放在了主課學習方面,而認為思想品德課程不夠重要。同時,由于學生們在生活中很難有機會進行思想品德的知識學習,因此學校使其學習的唯一途徑。為此,學校應當轉變自身思路,提高對于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視程度,提升課程的學時,進而促使課程能夠順利進行。
(二)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教師的個人素質對于課程教學的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對自身職業品德進行規范,促使自己能夠到達職業標準的基本要求。同時還要在心中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做到因材施教,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三)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生的個人興趣對于教學質量同樣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如果學生對此興致不高,自然會造成課程教學效果不佳,而如果存在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則會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伴隨課程改革的背景,教師也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展開培養,提升其個人動力,無需教師督促,其便能夠自主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由于常年受到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學校的教學理念十分固化,同時學生家長對于學生的關注也全部都在期末考試方面,導致教育理念的定位出現了偏差。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環境便發生了改變,變得極為復雜,且具有很強的功利化特點,進而造成學生的思想品德出現一定程度的缺失。為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們創設優良的環境,轉變其個人思想,讓其認識到思想品德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和學生家長保持溝通,向其普及相關觀念,將各類人文資源充分利用,進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改善陳舊的思想,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如此一來,學生們便會對于思想品德學習產生全新的認識和理解,由原本的厭惡逐漸變成喜歡,進而能夠積極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施可明.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2):121-122.
[2]倪朋余.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5(5):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