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婷
近年來,在中央文件的政策號召下,各地政府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新農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其中農民合作社組織優勢明顯,能夠有效提高農村經濟生產效率及貧困戶社員的經濟收入,成為當前農村產業振興、脫貧致富的理想載體,但從各地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受傳統農業經濟生產方式及落后的技術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農村地區的農民合作社發展停滯不前,部分合作社效益低下甚至虧損經營。因此,如何創新發展是當前農民合作社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2015年政府報告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明確推動電子商務發展,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再次強調發展農產品電商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之一,因此,作為農業經營主體之一,農民合作社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是適應新形勢的必然選擇。平果縣位于廣西西南部,是典型的大石山區,近年來利用豐富的光熱、降水等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經濟果木林產業,積極發展火龍果、葡萄、種桑養蠶、林下養雞等優勢特色產業,培育桑園、糖料蔗、油茶等一批規?;N植基地,目前水果種植面積12.5萬畝,年產量15萬噸,成為當地產業振興與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此外政府積極培育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合作社及家庭農場,開設電商培訓班,農民合作社數量增加,產量與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有力推動當地農民增收及農業現代化進程。為了探究平果縣農民合作社電商發展實踐現狀及面臨的困境,研究者對當地政府、合作社管理者、貧困戶社員等涉及合作社電商的不同主體進行走訪調查,結合行政管理角度提出適合本地實際的合作社電商發展建議,以期能為廣西農民合作社進行電商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參考。
平果縣地形較為復雜,多石山,土地資源較少,進行農業規?;a的條件非常有限,因此多數村民多以種植玉米、黃豆等作物為生。當地政府經過嘗試與實踐,將火龍果、大青棗、砂糖橘等適宜在坡地或石山地區開展種植的作物進行推廣,取得了一定經濟成效,由此也催生了一些農民合作社。截至2017年底,平果縣全縣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82家,行業范圍涉及種植業、養殖業林木業種植及服務業四大類,每一類別根據其主要經營產品再劃分為14類,其中種植類合作社有151個,占全縣合作社53.5%,主要經營水果、種桑養蠶、糧食蔬菜、中草藥及糖料蔗等作物。養殖類合作社中主要分為畜牧養殖與水產養殖,畜牧養殖以林下養雞、黑山羊、肉牛等為主要特色,占養殖類合作社90%以上,數量最多。服務類合作社則主要是農機作業合作社,僅有十余個,林木業種植類合作社即主要經營林木業種植,數量最少。
平果縣農產品種類眾多,但受種種原因限制,一直以來都沒有形成較有影響力的代表性農產品。2011年平果縣政府根據本地實際,發展農產品電商,引進電商公司、龍頭企業進行農產品電商的規范化運營,目前部分農產品電商已初具規模,本地農特產品主要包括水果干貨與蠶絲加工品等,已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目前平果縣農民合作社電商發展模式主要有:
1、“農民合作社+本地電商網站”平臺分銷模式
平果縣參照浙江遂昌模式,搭建縣域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發揮橋梁與服務功能,運營管理本地土特產網上商城——“平果佳央”,為本地村民提供“線上商品購買”+“本地特產銷售”多渠道服務。電商服務中心整合縣內多家供應商資源,將合作社、農業基地和分散農戶的產品資源集中到“佳央”分銷平臺,統一包裝后放到網商的網店銷售,分銷平臺接到消費者訂單后下單并統一配送,這種分銷模式成為合作社“觸電”的快捷渠道。
2、“農民合作社+淘寶店/微商”自主創業模式
縣級電商服務中心提供一系列電商培訓與引導,以青年人為主體的農村電商創業和以淘寶微信為主要交易平臺的電商經營主體不斷增多,農民合作社負責人可以利用學到的知識技術與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合作,或者獨立注冊網店,發展合作社農產品電商。如壯烈村原生態山地火龍果專業合作社每年通過電商銷售山地火龍果的成交額6萬元左右,不僅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同時提高了合作社及社員的收入。
調查發現,平果縣農民合作社電商發展困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就平果縣農民合作社情況來看,盡管政府對合作社扶持項目多、力度大,但也存在扶持政策分散化以及效率不高等現象,調查發現,大多數合作社都面臨著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特別是果蔬類合作社,基礎設施投資較大,發展資金大多數依賴貸款,各類商業銀行基于合作社運行的不可預知性,出于自身資金安全原因,往往不愿意向合作社發放貸款,借貸難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
農產品質量與規模是農民合作社的生存動力,就平果縣目前的特色產業現狀來看,小生產難有大產業,平果縣農民合作社規模普遍較小,盈利能力較弱,難以保障合作社的正常運轉。由于平果縣大多數鄉鎮的農戶地塊小而分散,還有一些地被人為切成了小塊,流轉和耕作難度大,可以進行規模化種植的農產品不多,“一村一品”等特色產業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產業規模極大限制了當地農民合作社的發展。
合作社的盈利功能是其生存與發展的主要功能。當前平果縣合作社農產品銷售渠道以批發為主,賣家聯系已有的采購方定期采貨,或是直接批發運送至周邊較大的農貿市場,少數經營主體通過微信、淘寶小店等銷售農特產品,大部分農民合作社受自身規模限制,追求眼前既得利益,沒有把更多財力人力投入到發展電商中。
調查發現,部分合作社的農產品不適合發展電商,如平果縣某蔬菜合作社主要種植菜椒,其銷售渠道一般是直接運往外地批發市場,質優價廉的優勢使產量不斷增加,菜農參加合作社的積極性較高,蔬菜種植規模也在逐步擴大。但蔬菜對保鮮及運輸要求較高,跟水果比較起來保鮮期更短,發展電商的意義不大,直接批發比電商銷售相比,得到的經濟效益較快較顯著,因此此類合作社沒有發展電商的需求。

就平果縣電商發展特點而言,“工業品下行”比“農產品上行”更為普遍,即大部分農民合作社在發展電商中,合作社幫助村民代買網絡產品比幫助村民代賣農產品的情況更多,主要發揮了“代購”的作用。村民合作社辦公室主要設在村里的小賣部,除了方便村民購買生活用品、化肥種子,同時還陳設了方便村民網購用的機器,村民通過機器操作就可以在網上實現下單,或者在工作人員指導下把自家農產品信息發布到網上,等待買家聯系,這種形式不僅時間成本高而且收益很慢,農產品貨源供給量也非常有限。
就平果縣農產品中的特色水果而言,品種換新的成本對于合作社的資金鏈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因此大多數合作社選擇暫不更換品種或逐步更換品種,這就導致合作社水果市場競爭力不強,電商銷售訂單少,盈利功能較弱。水果不易保存且運輸過程中易被磕壞,對保鮮包裝技術有一定要求。當前平果縣尚未建成冷鏈庫,缺乏冷藏保鮮技術,主要通過及時運輸來減少農產品損耗。
鑒于平果縣農民合作社電商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還需政府部門來加強引導與扶持,因此研究者結合調查實際,從加強政府引導與管理角度對平果縣農民合作社電商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在扶持政策方面,針對當前政府扶持政策效率不高的現狀,建議平果縣政府加大獎勵性扶持力度,擴大貼息或獎勵補助政策的比重,積極培育各類合作社典型,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對真正運行的、起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大獎補力度。同時加強財政扶持的資金監管,提高財政扶持資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調查發現合作社普遍面臨融資困難等問題,除了合作社自身積極聯合社會力量,拓寬融資渠道,政府還可以設立農民合作社發展資金,建立多種形式的金融機構,鼓勵農民合作社創新發展。
合作社的核心就是合作,利用多方資源形成合力互通有無,而不是單打獨斗。農村地區有豐厚的生產、勞動力資源,而企業則有技術人才及強大的市場拓展能力,合作社與電商企業的合作無疑可以提高合作社的建設效率。建議平果縣政府打通渠道,推動電商企業、電商合作中心與合作社等農業生產者合作,謀求合作共贏。此外,合作社如何改進農業生產技術,農產品是否適合發展電商等問題一方面需要農業機構做好考察安排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求合作社之間加大合作力度,相互借鑒與學習,而不僅僅是局限在單個合作社的發展。
平果縣政府應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發展特色產業,針對有條件發展規模化種植的平原地區,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來擴大產業規模,加大補貼扶持政策鼓勵發展,同時在產品深加工、產品文化等進一步挖掘。通過補貼措施鼓勵生產者更換新品種,提升農產品品質。政府可以通過宣傳引導合作社轉變觀念,樹立農產品品牌意識,利用借助微博、微信等媒體平臺實現農產品品牌塑造與營銷推廣,滿足農產品的個性化消費需求,提升平果縣特色農產品品牌競爭力。
加強電商宣傳有利于合作社管理者了解與認識電商,使農戶多方掌握農業信息,推動互聯網農村的發展,建議平果縣政府一方面加強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寬帶服務水平,拓展農業信息發布渠道,及時提供給社員迫切需要的有用信息。另一方面培育冷鏈物流企業,鼓勵合作社與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合作,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難題,降低合作社電商經營成本。鑒于平果縣合作社電商處于起步階段,政府相關電商管理部門應積極落實相關的配套激勵扶持政策,可以定期進行電商培訓或合作社運營管理能力培訓,不斷提升合作社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與綜合素質。
建議平果縣政府完善人才激勵制度,在住房、子女就讀、家屬就業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吸引和鼓勵電商技術人才進駐平果,負責策劃和指導合作社電商的運營、農產品的上行等工作。此外加大培訓力度,利用學校和協會的培訓平臺,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期模式,培養更多本地合作社電商人才,依托合作社主體,引導培育農村青年、大學生、兼業農民形成一批實踐能力強的農業電商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