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琦琪
當前,在世界經濟持續復蘇、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外貿發展內生動力增強等因素推動下,中國外貿總體形勢向好,但不確定不穩定因素有所增多。面對復雜嚴峻的形勢,江蘇省對外貿易總體保持了穩定和增長的趨勢。2008年2017年10年間,江蘇應對國際國內局勢變化,外貿易總體發展趨勢平穩,穩步向好。2017年實現爆發式增長,外貿進出口40022.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1%。2018年上半年,江蘇實現外貿進出口20460.2億元,同比增長9.4%。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江蘇外貿進出口仍保持較快增長。分析江蘇在2017年的爆發式增長,可以發現不少外貿發展新趨勢:如外貿結構優化,一般貿易已占半壁江山;“一帶一路”倡議助推新興市場開拓;國家和地方各項外貿穩增長政策措施推動外貿環境持續優化,企業進出口積極性明顯提升,外貿進出口主體活力增強;“優進優出”出現積極變化,外貿產業升級取得實效等等。同時,作為傳統制造業中心的長三角地區,因其產業發展的先天優勢和政策傾斜,也正“領跑”跨境電商發展。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型外貿商業模式正成為江蘇外貿增長的重要支點。在新的復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江蘇外貿行業通過不斷調整轉型迎來了新市場和新機遇。新形勢下的新經濟戰略也對江蘇外貿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一批懂營銷、精業務、善學習,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外貿人才。面對新形勢,高職院校應抓住機遇服務于行業發展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采用更為靈活的方式培養外貿人才。本文基于江蘇外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調研,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目前外貿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提出以行業為龍頭,企業、學校三方聯動的“一個載體(專業)、兩條主線(傳統貿易+跨境電商)、多個崗位(互融互通)”的H型外貿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成果可為江蘇以及周邊地區高職院校外貿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為深入剖析外貿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在2018年3月-6月,通過向2008級、2010級、2012級、2014級國貿專業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和對無錫、蘇州等地的涉外企業訪談形式,主要針對對江蘇及部分上海企業進行了外貿職業崗位與人才需求調研。本次調研共發放紙質問卷160份,回收144份,其中有效問卷132份,通過問卷星獲得有效問卷31份,有效問卷共計163份。在被調研的企業中,10.43%為流通型外貿企業,56.44%為生產型外貿企業,26.99%外貿服務平臺(報關、報檢、貨代、跨境電商)企業,6.13%為其他企業。調研主要從企業的主要外貿職業崗位、企業對外貿人才的需求層次、企業對外貿人才的核心技能需求和企業對外貿人才的職業素養要求四方面進行。問卷共設計15個大題,涵蓋企業性質、獲得海外客戶的主要渠道、主要外貿職業崗位、外貿崗位職業能力需求、招聘外貿人員的關注點、對外語能力的要求、對職業資格證書的態度、對國貿專業畢業生的評價等等。本次調研真實有效,可為江蘇及周邊地區外貿人才培養研究提供參考。
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相關研究,江蘇跨境電商領域的B2B交易發展勢頭迅猛,企業數量眾多,截至2016年7月,無錫累計有4000家外貿企業開展了跨境電商B2B業務,占外貿企業總數的57%;常州有3000多家外貿企業開展B2B跨境電商業務。江蘇在跨境電商企業數量和跨境電商交易額方面,2015年就已超越上海和浙江,位列長三角地區首位,并保持穩定增長。調研發現,目前江蘇外貿企業人才需求量大,最為迫切的職業崗位是外貿業務員(企業定義存在一定差異,總體上企業一致認為外貿業務員是綜合性較強的崗位,通常承擔開拓市場、銷售產品的工作,有些企業業務員還同時擔任跟單員和單證員),其次是單證員和跟單員,再次是業務助理、跨境電商專員和網站運營,說明目前企業最緊缺的是的基層崗位的國際營銷人才,特別是能利用互聯網通過電商平臺把產品銷售到海外市場的國際營銷人才。
在調研訪談過程中,大部分企業特別是生產型企業都表示最為緊缺的是高素質的復合型營銷人才,目前這類人才非常稀缺。其次是會基本操作的跟單、單證以及跨境電商人才。86.37%的企業對外貿人才的學歷要求趨于理性,普遍認為大專生吃苦耐勞、動手能力強,待遇要求相對合理,基本可以滿足企業需要。54.54%的企業表示職業技能證書作用不大,但是在招聘中會作為職業能力的參考依據,分別有22.72%的企業和18.18%的企業表示比較看重外銷員/業務員證書和單證員證書。
良好的發展態勢使得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是服務于中小型外貿或電商企業的熟悉外貿業務流程和跨境電商平臺操作,且有良好的商務英語綜合能力的一線跨境電商技術技能型人才更是供不應求。調研中,企業普遍認為外貿人才應該具備的核心技能能主要有:市場開發(78.53%)、外貿業務操作(63.80%)、平臺操作(58.90%)、網絡營銷(53.37%)、單證處理(41.10%)。很多企業特別是生產型企業表示,希望招聘復合型的人才,既懂傳統貿易,又熟悉跨境電商,會營銷策劃、能熟練操作外貿平臺(B2B、B2C),最好還要掌握必要的電商技術,會網頁設計,說明企業對外貿人才的要求日漸提高。
調研中98.16%的企業表示敬業精神是企業人才選拔的重要標準,97.55%的企業認為企業需要具有良好合作溝通與組織協調能力的外貿人才;96.93%的企業強調團隊合作意識,65.03%的企業將是否具備持續學習能力作為外貿人才的一個重要屬性,28.83%的企業強調創新能力,這些數據都說明企業越來越強調外貿人才的職業素質和修養,這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重視敬業精神、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持續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素養的培養。
基于上述調研與訪談,探索在外貿行業轉型調整形勢下,高職院校外貿人才的培養,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本研究認為在外貿行業轉型調整后,結合外貿形勢的發展和外貿行業職業崗位的最新變化,高職院校外貿人才培養的知識、能力和素養要求也應做相應調整。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應培養掌握進出口業務、跨境電商等方面專業知識,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能從事國際貿易業務操作與管理、國際市場調研與營銷、跨境電商運營管理等工作的,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跨境電商已成為驅動國際貿易發展的新動力,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在外貿人才的培養上,不能局限于傳統貿易,應在專業通用平臺基礎上,考慮企業發展方向和學生興趣,設置傳統貿易和跨境電商兩個發展方向,培養既能開展傳統貿易,又可從事跨境電商的復合型外貿人才。本研究提出“一個載體(專業)、兩條主線(傳統貿易+跨境電商)、多個崗位(互融互通)”的H型外貿人才培養模式(見圖1),基于兩個培養方向的目標崗位群分析所需的專業知識、能力和素養要求,合理設置課程,實現培養復合型外貿人才的目標。

圖1 H型外貿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根據行業發展和企業需求不斷調整,離開了行業、企業的參與,人才培養就會失去活性,因此,本研究提出,高校、行業、企業應進行深度合作,構建以行業為龍頭,企業、學校三方聯動的職業教育長效機制,為行業培養和輸送高技能應用型外貿人才。除了傳統的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企業頂崗實習等合作形式外,應提倡創新,鼓勵校、企、行兼職互聘,“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深度交流、優勢互補;也可以鼓勵校、企、行通過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等形式共育人才、共享紅利。
外貿行業已進入互聯網+時代,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力量,國際貿易也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高職院校、企業和行業要充分協同合作、優勢互補,積極探索改革,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培養高技能應用型的外貿復合型人才,促進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