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陽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和能源資源消耗問題越來越突出。企業是環境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因此承擔著主要的環境保護的責任,更應該主動積極地參與污染治理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并且,環境信息披露是企業的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參與環境保護程度的重要途徑,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控制企業污染的一種很重要的手段,但是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到底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卻是一個很值得探討和有意義的問題。近年來京津冀地區飽受霧霾等環境問題的困制造業企業對環境的影擾,因此該地區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將更為顯著。為此,本文希望通過對我國京津冀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進行實證研究,展現我國京津冀地區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政策建議。

表1 環境信息披露項目評分表
近年來,我國學者也十分關注環境信息披露問題。王堃霖(2012)指出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與其公司規模成正相關;鄭春美(2013)認為公司規模大、盈利能力好的上市公司會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王永德(2012)公司規模和行業差異與環境信息披露指數顯著正相關;溫雅麗(2016)公司盈利能力與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關系沒有得到驗證結果支持;鄭若娟(2013)研究認為規模較大公司會披露更多環境信息,并在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中都得到有力的驗證;溫雅麗(2016)對我國50家電力行業上市公司在2012-2014年每年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公司規模與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關系;陽靜(2010)選取了已披露環境信息的46家上市公司為樣本最終得出:盈利水平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顯著正相關。

表2 161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得分表
本部分主要是借鑒以往的研究文獻,分析影響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指標,并對各種因素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可能的影響提出研究假設。
假設1: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會高于規模較小的上市公司。
規模大的企業所承擔的社會責任更加重大。同時,由于規模較大的公司影響力較大,所以其更容易受到社會、公眾和監管部門的關注。而且規模較大的公司對外部資金的依賴和需求也越大。因此,規模較大的公司不僅有壓力而且有動機披露更多相關的信息。
假設2:盈利能力越強的上市公司,其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否則,則相反。
經營業績好的公司為了與經營業績相對較差的公司區別開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發展的信心,會傾向于自愿地披露更多相關信息,向市場傳遞公司經營狀況良好的信號。而且,業績較好的公司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和聲譽,往往也會披露更多的信息。
本文選取在深交所和上交所上市的京津冀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剔除掉st公司以及資料不全的公司,共161家樣本公司。對樣本公司2015年的年報以及社會責任報告進行統計分析,共獲得161個觀察值。本文研究所使用的上市公司數據均來自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及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本文使用SPSS 17.0 和Excel 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處理。
本文研究中涉及到的變量包括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其中被解釋變量為環境信息披露指數,對其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定量分析研究,由于目前對環境信息披露指數沒有統一的評價標準,因此本文借鑒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中的規定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對其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和完善,將環境信息分為五大類15項指標:各指標以及賦分標準詳見表1。
通過查閱上市公司公布的年報和社會責任報告,對樣本公司的15條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采用國內較為常見的環境信息披露指數法進行評分,即對指標逐條進行打分。最后把15項信息條目的得分進行加總,再除以得分最高的企業的總得分。各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得分見表2。
對各變量的賦值以及各變量含義見表3。

表3 變量定義表
多元回歸分析
為了更為深入地解釋和分析決定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本文從自身設定的假設出發,將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數作為被解釋變量,將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直接控股股東性質、盈利能力、前十名股東持股比例以及公司所處的行業作為解釋變量,構建模型。回歸分析模型的建立之后,利用SPSS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后的結果如下所示:

表4 SPSS分析結果

表5 多元回歸系數表
表4表明了該模型擬合之后所得到為0.310,修正的為0.283,說明了所得回歸模型對環境信息披露指數的解釋程度僅有28.3%的水平,說明該模型仍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表4顯示該F統計量為11.523,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因此說明該模型較為顯著。因此綜合這兩表可得,該模型中有少部分變量可以對環境信息披露指數的原因做出很好的解釋,但仍有其他未考慮到的因素,因此該模型仍有進一步探討的空間。
通過對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進行描述性統計、相關性檢驗和多元回歸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X1公司規模的未標準化系數為0.123且在1%的水平上呈顯著正相關,因此這說明了公司規模越大其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同時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和該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為0.350,且在0.1的水平上顯著,因此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均支持了假設1。
X2公司盈利能力的非標準化系數為-0.009,且相關性水平為0.941,所以未通過回歸檢驗,并且相關性分析顯示其相關系數僅為0.003,且相關系數為0.968,所以也未通過相關性檢驗。所以實證分析結果不能支持假設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近些年國家對于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更為嚴格,尤其對于霧霾較為嚴重的京津冀地區,管控更為嚴格,相關的政策法規越來越完善,比如2010年我國頒布了《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引》,因此無論公司經營業績優良與否,企業都必須披露環境信息,因此導致這個指標對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并不明顯。
本部分主要通過分析實證結果得出結論,對各種因素對我國京津冀地區的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進行總結和歸納,提出加強環境信息披露的意見和建議。
通過已上研究可得出以下結論:(1)京津冀地區制造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仍然比較低,仍然有很多企業未披露任何的環境信息,各公司之間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差異仍然較大;(2)規模較大的公司其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因為會面臨更多的監督、關注,擔負更大的社會責任。(3)公司盈利能力對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影響并不顯著。既可能是樣本所導致的原因,又存在深層次的原因。
根據對京津冀地區的研究,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和建議:
第一,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與環境保護意識,企業須將社會責任意識與環境保護理念作為日常經營理念,對員工進行理念教育和管理制度的完善才會完善企業的環保行為,從而使得環境信息披露有所依據。
第二,企業應加強科技創新,開發更為安全環保的生產流程和工藝流程,減少生產過程中廢水、廢氣等有害物質的排放。從源頭上解決生產過程對環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