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慶春
摘 要:從嚴治黨,既要加強制度建設,同時也要加強“政德”建設,二者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只有堅持標本兼治,方能構建風清正氣的政治生態,確保“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順利實現。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政德”建設思想資源,對加強“關鍵少數”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政德”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黨執政能力的必要之舉,也是治國理政的關鍵之匙。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是新時代黨員領導干部立政德的要求,是“政之本也”,在全面從嚴治黨戰略布局中意義重大。
關鍵詞:儒家;政德;德治;從嚴治黨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4.023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18)04-0116-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物必先腐,而后蟲生”警示官員,強調“腐敗問題越演越烈,最終必然會亡黨亡國”,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1]反腐倡廉,全面從嚴治黨既要加強制度建設,同時也要加強“政德”建設,二者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影響深遠,在中國傳統倫理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政德”建設思想資源,對加強“關鍵少數”的道德修養具有重要意義。
一、儒家思想中的“政德”資源
1.“政治”乃道德之治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倫理道德色彩濃厚的國家,在思想史上,政治的道德意蘊亦是如此,在儒家看來,“政治”就是道德之治。孔孟的德治思想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一直被封建統治階級推崇,直至今日仍然有著深遠影響。其中,儒家“為政以德”、“仁者愛人”等官德思想在治國理政中仍具有其價值合理性,執政者的“仁”更是興國安邦的重要元素,是構建合理社會組織機構和治理體系的重要基礎。先秦儒家強調,擔負重要社會責任的執政者應該做到“為政在人,取人發身,修身以德,修道以仁”(《中庸》),以身為度,以己量人,方可達到政通人和。“關鍵少數”的德性品質無疑將影響執政黨的形象和執政效率,也將影響到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宗旨的執行和實現程度。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關鍵少數”的德性品質是提升組織能力,構建科學、合理、高效組織機構的重要基礎,是治國理政的基石,是興國安邦之要。
2.“尚賢者,政之本也”
作為道德倫理色彩濃厚的國家,自夏商周始,官員的道德建設問題就受到統治階級的高度重視,譬如在周代,“敬德保民”思想一直是統治階級治國理政的核心思想,始終不渝,是儒家德治思想的開源。自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觀點的提出直至近代,儒家道德倫理觀與國家意識形態相伴而生,被統治階級尊崇并應用于治國理政,突出了“仁者愛人”儒家思想的核心地位,選賢任能是儒家德治思想在治國理政中的具體顯現,是儒家一以貫之堅持的思想,體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習近平同志在一些重要會議上多次強調“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古往今來,為官者‘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也;‘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2]可見,“尚賢”是治國理政的根本,是執政之基,關系到黨的建設和國家建設的成敗。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從歷史經驗來看,歷代統治者多標榜“德治”,它的基本精神要求“為政以德”,要求官員做到“以德服人”,即執政者只有在道德上為民表率才能有效推行德治。荀子曰“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道德之威成乎安強,暴察之威成乎危弱,狂妄之威成乎滅亡也。”(《荀子·強國》)即只有依賢者推行德治,國才能“安強”,否則就只能“危弱”甚至“滅亡”了。孔子認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顏淵》)即對于執政者來說,正己是正人的前提,“正人先正己”對于執政者來說不失為治國理政應該堅守的道德準則。從民風角度來看,儒家圣賢認為百姓的道德水準及價值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執政者。孔子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可見,執政者的道德水準,價值取向對百姓起到示范作用。荀子對此也有論述,曰“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則流清,原濁則流濁。”(《荀子·君道》)認為執政者德性的高低將對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和價值追求產生影響。從中也可以看出,在我們這個自古以來就尊崇倫理道德的國度,特別是自西漢以后逐漸成熟的儒家德治思想,自始至終非常重視執政者的道德引領作用,并將其應用于具體的政治實踐。
針對“關鍵少數”的道德修養,習近平同志認為“‘官是人民的表率,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自古以來,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毀,民德降。可見,官德影響民德,‘官風決定民風。為‘官者必須以‘君子檢身,常若有過的態度,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時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在道德修養方面成為民眾的表率。這也說明,領導干部的官德修養,在群眾面前具有示范和導向作用,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成效。”[3]可見,“關鍵少數”的德性修養不僅影響到政治的生態,還影響到社會的風氣,是黨之大事,國之大事。
二、“政德”建設是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針對新時期、新形勢、新問題、新挑戰,把從嚴治黨作為新時期黨建的重要抓手,在實踐中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思想。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提出“領導干部要講政德”,這既是新時期提高我黨執政能力的必要之舉,也是治國理政的關鍵之匙。
1.加強“政德”建設是防腐、反腐、拒腐的必然要求
2014年中共中央修訂了《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進一步詳細規定了干部任用條件、考察、任職、公開選拔、免職辭職降職等內容,對于防止和糾正選人用人工作中存在的不正之風具有重要意義。應該說,選好人,用好人,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從源頭降低腐敗發生的系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從嚴管理干部貫徹落實到干部隊伍建設全過程”,[4]可見,從嚴治吏是個系統工程,貫穿選人用人、教育、管理及獎懲工作全過程,唯有將每一個環節搞好,才能確保干部體系健康、向好發展。客觀、公正、公平地選人用人是從嚴治吏系統工程的開端,如同植物的種子,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植物的品質。領導干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干部的素養對于整個國家的治理體系來說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做好預防腐敗工作的源頭。唯有選好人,用好人,管好人,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從根本上做好防腐、反腐、拒腐。
2.加強“政德”建設是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基礎
構建風清正氣的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需要高素質的干部隊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營造良好從政環境,要從各級領導干部首先是高級干部做起”,[5]“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中央怎么做,上層怎么做,領導干部怎么做,全黨都在看”,[6]領導干部自身的道德涵養、政治品質對其他黨員干部都會產生示范效應,進而影響整個國家政治生態的發展方向。管理制度是否完善、科學、有效,能否充分調動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性,能否有效約束黨員干部的不合法、不合規行為,對構建風清正氣的政治生態環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3.加強“政德”建設是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關鍵環節
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相結合是黨中央根據新形勢所確立的黨建方向,也是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重要內容,對于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政德”建設就是要使廣大領導干部在思想上意識到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勿忘初心;在具體的工作中端正工作態度,保持好的工作作風,為構建高效、合理、務實的組織制度貢獻力量。只有加強“政德”建設,才能鍛造出一支思想過硬,作風優良,求真務實的領導干部隊伍,使其在實現“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新時代“政德”建設的內涵
1.明大德:鑄牢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我們要在全黨全社會持續深入開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閃亮”。中國共產黨奮斗和不斷走向成功的歷史證明,建立在科學認識基礎上的理想和信念,是我們戰勝艱難困苦的力量之源,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同階段均彰顯了洪荒之力的特質。民主人士馬敘倫先生曾預言“我們估計共產黨的武力當然不夠和國民黨拼的,但是有主義的革命黨如果武力可以打倒,那國民黨早已沒有今日了,何況立在世界潮流頂上的共產主義革命黨,尤其是已有歷史已有民眾的中國共產黨”。[7]可見,中國共產黨能夠以弱勝強,帶領人民不斷取得勝利關鍵在于它是有“主義”的黨,有科學的理想信念支撐的黨。歷史證明,“理想和信念的存廢,常常事關個人乃至階級的歷史命運”。[8]廣大黨員尤其是“關鍵少數”的理想信念是否堅定,將直接影響我黨在新時代事業的格局和成敗。因此,勿忘初心,堅定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仍然是我黨在新時代再創輝煌的強大的精神動力。
2.守公德:強化宗旨意識
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力量來源于人民,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持,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黨要繼續經受住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就必須始終密切聯系群眾。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9]。新時代,勿忘初心,牢記使命,強化宗旨意識,恪守執政為民理念理應是黨員領導干部尤其是“關鍵少數”堅守的“政德”。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要問政于民,要心系百姓,更要服務于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構建更為和諧的社會,為實現中國夢創造良好條件。
3.嚴私德:約束個人行為
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每一位黨員都是黨這個“肌體”的一個“細胞”,“關鍵少數”則是黨這個“肌體”的“關鍵細胞”,它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肌體是否健康,是否有活力。全面從嚴治黨的最終目標是將黨建設成能夠帶領全國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健康強大的黨,為此,提高“關鍵少數”的道德修養和政治涵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關鍵少數”的道德修養是社會風氣的風向標,它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社會的道德水準,影響到人們的價值理念和價值追求,進而影響到鄉土文化的走向和社會的和諧、穩定。當今世界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政治多元化、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與沖突并存,軟實力的優劣勢必影響到國家、民族發展的成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牢記“堤潰蟻孔,氣泄針芒”的古訓,要求領導干部要注重家風建設,要注重交友,要慎獨,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內在修為,嚴格操守,常修“政德”,常于律己,保持公仆本色,真正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去,與百姓打成一片。約束“關鍵少數”的個人行為,加強“關鍵少數”的道德修養,樹立良好的“政德”觀,是黨情、國情所需,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科學有效防治腐敗 堅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設引向深入[N].人民日報,2013-01-23(1).
[2] 習近平.領導干部要帶頭樹立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J].黨建研究,2007(5):7.
[3] 習近平.用權講官德 交往有原則[J].求是,2004(19):36.
[4] 習近平.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 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N].人民日報,2013-06-30(1).
[5] 習近平.把作風建設要求融入黨的制度建設[N].人民日報,2014-07-01(1).
[6]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1).
[7] 馬敘倫政論文選[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16,
[8] 韋東.中國共產黨思想道德建設史(上)[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3.
[9]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