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莉
【摘要】根據新課程理念,我們知道,在學生的教育階段,接受知識的學習是基礎,其重點在于通過學習基礎知識,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在學習中滲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培養全面人才。
【關鍵詞】語文教學 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4-0050-02
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語文內容中蘊含著深厚的德育知識。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教導語文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情操、和高尚的人格品質,逐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等。漢語作為我國的母語,在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以教材為依托的語文課堂德育教育如何進行?結合個人多年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談談我的一點看法:
一、通過語文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隨著世界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外國文化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巨大,許多學生都有崇洋媚外的思想,認為我國的一切都是垃圾,他們享受著祖國的一切資源,卻貶低祖國,崇尚國外的一切,在眼花繚亂的生活中迷醉了思想。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勢在必行。語文教材中蘊含著深厚的愛國主義教學素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將愛國主義教育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如在學習《荊軻刺秦王》的內容時,本文主要以學生自主鑒賞為基礎,教學任務比較輕松,這時候我們就可以趁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如“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此為背景,秦國戰勝趙國,即將抵達燕,燕國太子恐慌,找荊軻商議,荊軻遂獻策、執行,將樊於期首級砍下,尋得趙國徐夫人的匕首淬上毒,并匕首卷入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以期劫持秦王。為學生分析整篇文章,通過“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我們可以知道,荊軻并沒有完全的把握能夠成功,已經做好了為國犧牲的準備。在這里,我讓學生發表自己對于荊軻這一壯舉的看法,大多數學生都感嘆到:荊軻為了自己的國家勇于犧牲自己,這種熱愛祖國的情懷值得我們學習。
二、通過語文教學滲透正確三觀
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各國之間經濟、科技共榮共享,相互滲透,涉及到的經濟、資源的爭奪糾紛不斷,在語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教導學會如何守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不要主動侵害他人的利益,培養學生在合作中實現共贏的意識。例如在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的學習中,我們了解到,這篇文章的寫作時間正是中國現代史上政治最為黑暗、斗爭復雜的時期。日本帝國主義的侵害嚴重,而當時的政府卻奉行“不抵抗政策”,以全部力量“圍剿”紅軍。將我國寶貴的遺產拱手讓人,卻打壓國內其他勢力。在學習中,我們要通過對文章背景、文章內容的學習和分析,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保護國家利益、個人利益的意識,培養學生守護和平、不侵害他人利益的良好人格。
三、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感恩思想
當前多數學生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他們的自我思想比較嚴重,理所當然的將一切自己喜歡的資源歸為己有,認為他人的付出都是應該的,因此,通過語文教學,我們要充分挖掘其中的素材,培養學生的感恩思想。懂得感恩才能夠成就他們,懂得感恩,他們才是富有靈魂的個體。通過學習人教版閱讀鑒賞《大堰河——我的保姆》內容,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整篇文章作者以自己的幼年生活為背景,集中描述了自己的保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經歷,對自己的付出,抒發了他對大堰河以及勞動人民的真誠懷念和熱情的贊美,當然也蘊含了作者對大堰河的感激之情。學完整篇文章后,我會讓學生表達自己對大堰河的看法,想象自己就是作者,設身處地的感受大堰河對自己的愛,喚醒學生的感激之情,進而擴展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回憶與父母、朋友之間相處的過程,感受他們對自己的付出,讓學生學會感恩。
四、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
生命對于每一個人來講,都只有一次,生命是來之不易的,需要我們精心呵護和珍惜。網上報道了一樁樁一件件學生自殺等新聞,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的意識的深遠意義。因此,日常授課中,我總是見縫插針的教育學生珍愛生命。人教版短文三篇中《熱愛生命》就是一篇很好的教育素材:“我不去想,能否成功;我不去想,能否贏得愛情;我不去想,身后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通過這四方面表明,在生活中充滿了未知,也許努力了不一定能夠成功,也許通過努力就能夠看到終點,在看不到前路是否光明的情況下,以一句“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作為結尾,說明了只要珍愛生命,活著就可以繼續奮斗,就還有希望。通過以成功、愛情、奮斗和未來這四個主題進行描述,詮釋了熱愛生命。讓學生通過學習,珍愛生命,呵護生命。
總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要從學生的認知基礎作為出發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利用科學的方法,有機滲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參考文獻:
[1]張潤清.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3):161.
[2]付少兵.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13):40-4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