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忠 張正福
【摘要】《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雙向五環”語文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 》,從背景、理論基礎、內涵、成效與反思等方面,探討如何打造農村薄弱高中的高效教學模式。旨在翻轉課堂理念的指導下,構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自學質疑、對話交流、實踐練習、拓展提升的雙向互動、教學相長、雙贏共好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實踐能力、探究創新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理念 雙向 五環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054-02
一、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雙向五環語文教學模式”的研究背景
(一)國外關于“翻轉課堂”的探索與研究
2007年美國科羅拉州的林地公園高中,化學教師喬納森·伯格曼擔心學生因缺課而落下學習,便將新課知識錄成視頻上傳網絡,方便學生在家自主學習。這種做法得到了學生的支持。由此得到啟發,便安排學生課前觀看微視頻自學,在課堂引導學生練習,老師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這種課堂模式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流程,開創了“翻轉課堂”的先例。克林頓戴爾高中在此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了“課前自學、課中消化和課后升華”的三環節“翻轉課堂”實施過程。
“翻轉課堂”的研究分為認識、概念、學習方法微視頻等方面。翻轉課堂教學之父喬·伯格曼認為,翻轉課堂不是單一的網絡課程,而是直接指導和建議式學習的混合模式;Edward B.Westermann認為翻轉課堂創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Sharon J.Hawks強調“翻轉課堂是建構主義思想和行為原則獨一無二的結合,可以用來解決說教的教育和臨床實踐性能之間的差距問題”。
(二)國內對“翻轉課堂”理念下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2011年“翻轉課堂”傳入我國后,一線教師便開始了探索。重慶市聚奎中學概括出3“翻轉”、課前4環節、課堂5步驟和6大優勢;上海市仙霞高中結合“構建云課堂的實踐研究”進行“翻轉課堂”教學改革;昌樂一中在摸索過程中構建了以“自學質疑+訓練展示”為特色的翻轉課堂模式。
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認識,專家聚焦于概念、特征、理論等方面。孫峰等人在《翻轉課堂的理性反思與本土化建構》中指出:“翻轉課堂引入了多樣化的‘翻轉方式,如翻轉師生角色、翻轉課內課外、翻轉學習流程、翻轉學習時空等。”劉健智等人將“翻轉課堂”特點概括為“精制教學視頻;顛倒傳統教學流程;讓學生真正自主學習;把學生從追求學歷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三)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雙向五環語文教學模式”的創新點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雙向五環語文教學模式”》旨在以翻轉課堂理念為指導,探討以學生為學習中心,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教學相長、雙贏共好的課堂模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二、雙向五環節語文教學模式的內涵
(一)雙向五環節語文教學模式的框架
1.雙向是指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和主導的老師之間的互動交流。
2.五環節是指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雙向互動中包含的五個教學環節。
環節1:學生預習·教師導學
環節2:學生展示·教師點評
環節3:學生探究·教師參與
環節4:教師精講·學生練習
環節5:師生總結·拓展提升
(二)雙向五環節教學模式流程的闡釋
第一環節:學生預習·教師導學
教師根據教學需要提出預習要求,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在規定時間內自主完成預習內容,要求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自主分析、解決問題,大部分內容中等以上學生通過自學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綜合思考性題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題目需討論解決,要求學生用紅色筆標注出自己解決不了的疑問,為課堂上的學生高效學習,教師精講點撥作準備。
課前預習內容的選擇遵循以下原則:
1.基礎性。緊扣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對基礎知識、基本規律、基本內容的設計。
2.適度性。內容的難度適中,讓絕大部分學生通過預習自己就能解決問題。
3.適量性。要求學生課前預習的內容要適量,每節課課前預習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
第二環節:學生展示·教師點評
1.分組展示: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不能一一展示,根據不同的問題,指派一個組選一名代表展示,總體原則是B層展示,A層點撥,C層提升。各組任務不同時,可讓小組按順序展示匯報,在展示的過程中,其他小組成員負責質疑、提問和補充。各組任務相同時,可利用評價調動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并把競爭結果作為評價依據。各組任務互補時, 未參加展示的同學將自己的成果寫在學案上,相鄰兩個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換并給對方修改和批閱,在批閱的過程中既學習了其他同學的優秀創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錯的地方,這種展示方法可用于訓練量較大的內容檢測。
2.老師負責控制展示進度,調節好課堂氛圍,并及時記錄出現的典型問題和新生成的學習目標,為精講點撥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學生探究·教師參與
1.教師呈現學習目標,提出解決的問題,一般包括在自主預習過程中學生不能自主解決的問題和需要課堂中生生、師生合作探究才能解決的問題。
2.合作探究規則:合作探究前,由教師規定合作探究的時間和要求,由小組長控制好討論的進程。注意討論時要控制好時間,進行有效討論,要做好勾畫記錄。同時注意總結本組好的解題方法和規律,以便展示分享。經小組討論未能解決的問題要以書面的形式反饋至老師手中。
3.老師在巡視過程中要積極參與部分小組的討論,巡回收集學生討論中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掌握學生出現問題的一手資料,以備針對性點撥。
合作探究是學生相互學習共同促進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不僅僅是優秀學生幫助后進生,更是讓全體同學把思路打開,每個同學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觀點。教師全面掌控,由小組長負責組織,圍繞問題進行交流、討論甚至爭論。合作探究中師生、生生互動,生教生,生練生,生評生,做到思維有深度,探究有高度,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第四環節:教師精講·學生練習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把自己構建的知識網絡或提煉的典型解題思路,展示到黑板上。展示完畢后,老師對學生模糊不清的疑難,做出準確的答復;對重難點問題進行精講,歸納方法、規律,老師的講要語言精練,直奔問題,點深點透。
課堂練習是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是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體現,是教師學生學習情況的橋梁。因此教師要設計有效的當堂練習,練習內容、形式可設計要能促使學生將剛剛理解的知識加以應用,在應用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又能暴露學生對新知識應用上的不足。
在這一環節要“以練習為主”,“適當指導”,做到“導、練、議、評相結合”,這樣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掌握學法。而在練習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就體現在教師的精心設問和巧妙導語上。教師應當做到:(1)應在重點練習題的解題依據處設問;(2)在解題錯誤的錯因處設問;(3)在提示知識內在聯系,探求知識規律處設問;(4)在易混知識處設問;(5)啟發學生如何綜合運用新舊知識;(6)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轉折;(7)在各個環節的銜接處做到承上啟下。
第五環節:師生總結·拓展提升
課堂總結是回顧、總結這一節課是否成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可以起到備忘錄的作用,又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在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課堂總結可小結本課知識點,也可適時小結學法,還可由教師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小結,甚至可以把生生間的互評帶到課堂總結中來。
知識拓展是原有知識的延伸或者對原有知識進行補充、強化、鞏固。將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將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結合起來,加強教學的橫向聯系,突出本體的特性,實現課內到課外的橫向遷移。
三、應用“雙向五環節語文教學模式”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教育角色
做學生學習的引領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欣賞者,充分信任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學習、思考、質疑、合作、討論、提高。
(二)抓好學習小組建設
1.每組六人,分上中下三層,首先分層一對一討論,后分層解答疑問。
2.擔任小組長的同學不一定是學習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熱心、最有責任心、組織管理能力最強的。
3.培訓好組長,發揮學習小組長的管理、組織、檢查作用。
4.創新小組評價機制,杜絕為評價而評價,用恰當的評價促進小組積極思考、深入研究、培養高效的學習精神,把評價變為一堂課的佐料,自然順暢。
(三)布置好課前預習內容
課前的自學指學生在教師講課之前,獨立地把學習的內容進行閱讀思考,初步理解學習內容,預測學習要求,理出重點和疑點,是一個準備的過程。古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強調了預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筆者認為預習效果的好壞與教師和學生雙方有關,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預習針對性,提高預習效果。
不打無準備之仗,為了避免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盲目性,教師應該課前設置預習的學習環節,提出合理、明確、有可操作性的預習要求,使學生預習時有章可循。
2.分層預習學習內容,增強學習信心。
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中,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特點把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層次布置不同的預習作業,預習效果會更好。
第一層次布置模仿性預習作業,對學困生增加基礎知識的作業量,減少有難度知識的作業量,鼓勵掌握基礎知識。
第二層次布置理解性預習作業,對中等生注意使他們在確保完成基礎目標的基礎上,對知識進行一定的再加工,努力完成發展目標。
第三層次布置探究性預習作業,對優等生適當減少對優等生的基礎性、機械性練習量,使他們能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做一些融綜合性、靈活性于一體的高智力題、開放題等,提高作業創造性。
(四)認真備課
按“雙向五環節語文的教學模式”的五個環節,精心設計,確保課堂大容量、快節奏,圍繞學習目標,加大課堂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每一個目標下的學習內容,老師都對時間、方法、過程、結果有明確、具體、嚴格的要求,每堂課的容量和強度都要達到學生能夠承受的最大限度。
(五)強化落實、注重整理
當堂內容要當堂落實,每節課都要清出底子。每節課后要跟上鞏固性練習,不怕重復,把知識和能力落實到學生身上作為唯一目標。
參考文獻:
[1]吳蘭州.探索高中語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法[J].語數外學習,2013(12).
[2]呂汝凱.高中語文課堂導學三步結構模式初探.教育縱橫,2010(06).
[3]張立成.農村高中語文課堂模式改革芻議[J].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2015(07).
[4]韓秀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現狀[J].考試周刊,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