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億平
【摘要】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科技方面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教育文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這種大形勢下,我國的美術教育在教育模式和體制方面,開展了探索和研究。這篇文章結合中學美術教育的現狀,對開展美術綜合活動課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美術綜合活動課中 學美術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3-0218-01
近年來,各學校都提倡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于是,美術作為德智體美的一部分,也逐漸被人們所重視。美術教育不僅對學生的審美具有正面教育意義,還對造就學生完整的人格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結合當前美術教育的現狀,我們發現在美術教育體制改革道路上依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一、中學美術教育現狀
1.教學方式不科學
傳統教育模式已經影響了中國教育體制幾千年。因此,要想讓老師在短時間內改變教學模式,這是非常困難的。教師已經將填鴨式教育牢牢記在了心里,并在時刻付諸在現代教學中。在美術課堂上,老師大多都是要求學生先看一幅畫,然后進行臨摹。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還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有些老師認為為了提高課堂效率,需要要求學生跟著老師的步伐,老師怎么做,學生就怎樣做。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每個學生的認知能力是不一樣的,從而導致課堂效率低下。更有一些老師圖方便管理,隨意限制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硬性規定作畫內容。我們需要明確的是,美術不只是一門課程,更是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歷史沉淀,歷史在發展,我國的美術造詣也跟著在進步。因此,這種表面的美術教育,不符合美術真正意義上的教學。
2.教學內容枯燥無味
目前我國的美術教育大多是以課本教學為主,老師依照課本內容進行課堂教學。由于時代在發展,但相應的適合時代的課本內容并沒有隨之發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美術課本已經不符合現代學生的需求,還停留在以往的內容層面。此外,老師運用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只一味去講,學生一味去聽。我不否認傳統教學的優勢,但我不得不說,在美術課堂上借助傳統教學方式,會讓學生長期扮演一種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自己不愿意思考,上課懶散,無精打采。一方面,可能會對他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會讓學生喪失對美術學習的熱情和欲望。
3.評價方式單一敷衍
中學階段是學生的青春期,他們在此階段往往處于叛逆期,這段時間他們敏感,情緒容易波動。如果他們付出的努力沒有得到準確的評價,那么他們很容易就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因此,當下有些教師的單一不客觀的評價可能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一些老師是對所有學生都制定統一標準,沒考慮到學生的差異,學生達到那個分數層次就算過關,否則就是淘汰的對象。還有些老師是對評價極其不客觀。他們偏愛哪個學生,或者說哪個學生平時表現好成績優異,就給哪個學生評價高,而對一些美術好而其他學科不好的同學就戴著有色眼鏡來進行評價。這種不客觀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初中學生正處于一個成長發育的節點,這段時期,學生對于外部的新鮮事物抱有好奇心態,遇到什么事物都想去探索去求知。因此,這段時期是他們創造想象力的高峰期。這種時期優勢剛好可以滿足于此階段的美術教學,學生很容易天馬行空,畫出自己獨一無二滿意的作品。但在當前美術教育現狀下,很顯然他們的愿望得不到實現。反而會讓學生戴上思想的枷鎖,走進硬式的誤區。既不能提高他們的美術專業水平,也不能促進他們的綜合發展。由此,美術綜合活動課的出現,為學生提供了一種不一樣的學習環境。
二、開展美術綜合活動課的意義
中學美術綜合課拋棄了以往以美術課程為重點的課堂模式,鼓勵學生以美術課本為基礎,在此上進行創造,不斷涌現碰撞出新的繪畫想法和靈感,不再將主要精力放在課本內容的學習上,而是通過課本內容,與其他學科的內容結合聯系在一起,找到相互聯系的內容,然后構建知識網絡。中學美術活動課旨在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正確運用理論知識。中學美術綜合活動課不僅結合了學生的年齡特征,還結合了各個學生的性格特征,從活動形式,活動內容,評價體系各方面進行改革。其具體的內在意義價值體現在以下幾點:
1.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習興趣
中學美術綜合活動課的活動內容以生活為縮影,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普遍性生活性,從而自由發掘探究。他們可以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比如不同樹種的年輪,小昆蟲的繁衍過程等等。學生確定了主題后,在活動課上,他們才會根據主題,去主動靠近大自然,去感受,去觸摸,去聆聽,從而理解,進而實踐。這種學習方式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古言說的也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將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一件感興趣的事,學生才會積極去完成學習內容。
2.教學方式科學,促進思維創造
在中學美術綜合活動課上,老師需要制定一個課堂活動方案,告訴學生此堂課大概要學什么東西,學生可以通過相關內容進行哪方面的聯想與創造。比如在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畫理想中的自己,這個題目沒有明顯的限制性。學生完全可以自由發揮,在思考的同時,還能逐步完善自己的人生目標。乍一看,這個繪畫題目很大很寬泛, 其實對于不同學生來說,其擴展面是不一樣的,這也適應了不同學生個性差異的需求。這種活動課的新穎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看畫作畫的模式,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
3.評價體系完善,增強學生自信
綜合活動課一改以往單一敷衍的評價模式,而是采用多方面綜合評價體系。具體說來,就是現階段評價方式不再是以學生的繪畫作品為單一評價點,而是結合考慮學生的創造力,作品的感染力,賦予作品的情感,學生的繪畫想法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這種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當前的學習狀態。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美術基礎水平的提高,還能讓他們從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
三、小結
美術作為藝術的一個分支,我們需要真正喜歡它,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正如教育家郝京華所說:“當把藝術看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藝術才真正地有價值”。現階段我們也要將此定為我們的初中美術教學目標, 努力在教學的過程中,向學生更多地普及藝術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何曉露.論美術學科與綜合實踐和活動課程課堂模式的整合[J].文理導航·中旬刊,2013(10)
[2]陳慧君.從中學美術教育現狀看開展美術綜合活動課的價值[J].考試周刊,2015(A2)
[3]張清妍.實現美術活動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跨越[J].美術教育研究,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