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煜
摘要: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平衡計分卡作為業績評價管理的工具,做到了項目與資金管理有效對接。
關鍵詞:整合涉農資金;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立全面規范透明、標準科學、約束有力的預算制度,全面實施績效管理。”這為加快財政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建設、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指明了方向。建立符合實際、科學規范、完整透明、約束全面、監督有力的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是全面實施績效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既有利于推進涉農領域“放管服”改革,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又體現了權責對等、放權與問責相結合,促使地方政府審慎用好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自主權,進一步注重成本效益分析,關注資金支出結果和政策實現程度,意義重大。本文探討平衡計分卡在建立財政整合涉農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應用。
一、平衡計分卡的基本概念與使用要求
平衡計分卡是采用多重指標、從多個維度或層面進行績效評價的一種系統方法。可以理解為“1+4”的結構,即從財務、客戶、內部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個維度,將組織的愿景戰略落實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和目標值。設計平衡計分卡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實現戰略制導”的績效管理系統,從而保證組織戰略得到有效的執行。作為業績評價管理工具,平衡計分卡已逐漸被應用到經濟管理的各個方面。
如果把使用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的地方或行業部門作為一個組織的話,那么平衡計分卡就能反映組織績效管理狀況,使業績評價趨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組織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平衡計分卡關鍵在于“平衡”和“計分”。“平衡”主要指財務業績與非財務業績之間的平衡,長期目標與短期目標之間的平衡,與客戶有關的外部衡量以及與關鍵業務過程和學習成長有關的內部衡量的平衡,領先指標與滯后指標設計的平衡,結果衡量和未來業績衡量的平衡等多個方面。“計分”主要指對資金績效的各方面進行評價計分,通過每項指標權值設定、目標要求與實際結果來逐項計分,評價結果就是最終統計的分值。
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是一項系統工作,資金使用性質、使用方向、使用類別千差萬別,且有的資金使用無法用定量來評價,因此,利用平衡計分卡進行績效指標評價體系時,應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這一愿景戰略,充分考慮定量指標與非定量指標、定性指標與非定性指標,處理好各指標間的平衡和分值設定。
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應用平衡計分卡的思路
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別大,各地對“三農”投入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因此,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績效指標體系應當既能體現資金使用績效的綜合性目標,又能體現涉農資金投入所提供的公共服務及商品的績效,涵蓋從項目立項、資金撥付到項目預期目標實現的全過程。反映績效的內容應該是資金投入預期實現的績效目標,包括使用績效、管理績效、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多個方面。使用績效包括資金投入、資金使用、項目管理等方面,其中,資金投入包括本級財政投入、整合上級資金投入,以及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入等。資金使用包括項目立項評審、政府采購、招投標、資金撥付進度、年度資金結轉或結余等,可進一步細分為數量指標、質量指標、時效指標、成本指標等。項目管理包括項目庫建設及管理情況、項目管理制度建設和落實情況、項目建設進度等。效益指標與既定目標相關,可細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發展、公眾滿意度等指標。依據平衡計分卡戰略愿景和四個維度,對整合涉農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指標的設定,應符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評價要求。
1.愿景戰略。這是平衡計分卡的核心。使用整合財政涉農資金所要實現的愿景就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這個總要求,用有限的資金,助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愿景戰略一旦制定,所有的工作都要圍繞愿景戰略展開。
2.財務。這一指標反映的是成本效益。主要體現在資金投入、項目預算執行、項目建設與資金撥付是否匹配、資金結轉或結余率、資金效益或效益受眾率目標完成、財務會計信息質量、制度建設和落實、監督檢查等方面。
3.客戶。這一指標反映的是社會公眾或服務對象滿意度和獲得感。主要體現在項目實用、程序透明、政策宣傳、環境優雅、水電路等基礎設施改善、廣播文化衛生網絡等公共服務改善、產業發展、收入增加等方面。
4.內部業務流程。這一指標反映的是資金安全和項目效益發揮。包括項目管理流程和資金管理流程,項目管理流程包括項目庫建設、預算評審、政府采購、招投標、合同管理、實施方案、公開公示、行業標準、項目建設進度、項目變更及批復、項目驗收、項目決算及財務調整、整改措施等;資金管理包括資金下達、財政集中支付和報賬制管理、賬戶管理、項目建設與資金撥付進度、建設項目質保金或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內部審批控制程序等。
5.學習與成長。這一指標反映的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所開展的政策業務宣傳與培訓。包括項目實施單位技術人員、農戶的惠農政策、業務知識的培訓,管理部門政策宣傳、制度學習、業務培訓、交流檢查,管理創新,信息的上下溝通,問題整改與落實、對公眾需求的積極回應等。
可以看出,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績效可以用平衡計分卡的四個維度來概括,對資金使用在目標、過程、成效、長期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全面的評價,由此形成平衡計分卡的績效評價框架。
三、平衡計分卡在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的設計
以平衡計分卡四個維度為出發點,從四個維度相對應的績效內容為切入點,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社會公眾滿意度為目的來設計指標。
1.資金使用情況指標。該指標重在考核資金管理情況,主要考核資金整合到位等情況;賬戶管理情況,是否執行國庫集中支付,是否實行專戶管理;項目預算執行情況,資金撥付是否按項目進度,有無提前或滯后現象;報賬制落實情況,是否按規定撥付資金,手續是否齊全,資金使用是否合規;會計信息質量是否真實,財政監督是否同步開展;現金管理情況,禁止現金支付落實情況、補助類資金是否通過“一卡通”發放等。
2.目標完成情況指標。該指標重在考核項目完成程度。主要考核項目是否按行業標準實施,時間是否按進度完成,成本效益是否符合評審要求等。
3.社會公眾滿意度指標。使用整合資金在于發揮財政涉農資金的整體效益,加快鄉村振興步伐,讓社會公眾或受益對象有最大限度的獲得感。主要從社會公眾對項目安排的實用性、受益人口比例、基礎設施建設或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等來體現。
4.項目組織管理指標。該指標重在考核項目過程管理。主要考核項目前期準備情況,是否由項目庫挑選,項目是否實施投資評審、政府采購、招投標;合同制管理情況,項目進度是否與時間同步,項目是否按建設內容、要求實施,項目變更是否報備(批);項目驗收是否按方案要求進行;竣工決算情況,決算手續是否完備等。
5.內部控制指標。該指標重在考核項目資金管理安全性。主要考核不相容制度分離執行情況,包括立項設計概預算控制、工程變更控制、項目記錄控制、合同訂立控制、合同履行控制、工程款支付控制;公開公示;整改措施落實情況等。
6.政策業務宣傳培訓指標。該指標重在考核涉農政策宣傳情況。主要考核社會公眾對惠民政策的知曉度;主管部門對項目管理人員政策業務培訓情況,參訓人數等。
7.信息溝通指標。該指標重在考核信息通達情況。主要考核項目資金管理要求轉達及時性;項目資金監管發現問題、結果、建議向主管部門反饋及時性;主管部門對反饋的問題建議提出處理意見及時性;管理創新經驗得到市級以上主管部門轉發等。
8.長期發展指標。該指標重在考核潛在發展情況。主要是從產業發展群眾增收、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明顯改善、環境得到明顯提升等方面體現投資潛在績效。
以上4個維度、8個一級指標、30個二級指標構成了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績效評價體系。
四、應用平衡計分卡評價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績效需關注的問題
平衡計分卡克服了傳統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項目與資金“兩張皮”現象,做到了項目與財務管理有效對接。因此,應用平衡計分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需要統籌各要素作用。平衡計分卡所涉及的四項內容,都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的關鍵要素,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有效結合,利用平衡計分卡績效評價報告,把看似不相關的要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發現存在的問題,提高項目資金整體使用效益。
2.需要協同部門合作機能。平衡計分卡通過對各管理部門各要素組合,讓項目資金管理部門從全局出發,同時考慮各自職能,使他們認識到某一領域的改進不能以其他領域的退步為代價,促使管理層從整體出發,審慎選擇投資可行方案。
3.需要注重基層主動意識。平衡計分卡突出目標管理,鼓勵基層創造性地完成目標,這一管理系統強調的是激勵動力,以增強資金管理責任感。同時,由于專業領域的差別,項目管理方面的關鍵性問題須由業務主管部門技術人員的全程參與和對項目建設進度、質量、合同履約的監控,使資金監控嵌入項目建設過程。否則,績效考評結果是不全面的。
4.需要科學設置指標權重。平衡計分卡不僅僅是一個財務與非財務業績指標的收集過程,還是一個定性與定量評價的融合過程。不同的指標權重對績效考評有不同的結果,給管理層考核項目資金使用績效帶來不同的評判,需要管理層根據績效管理導向、條件變化調整權重,增加評價指標級數,完善評價指標體系,以求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評價中心編 《高級會計實務》 經濟科學出版社 2014年
[2]丁棟虹 《管理咨詢》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3年第3版
[3]韋愛蘭,廖幸,羅紅,謝春斌,黃琳,向昱,平衡計分卡視角的農業科技投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年第6期(上)
(作者單位:河南省光山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凌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