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建 劉經濟 黃德祥
摘要: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筆者近日對湖南省冷水江市惠農與扶貧補貼資金發放管理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通過對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實施“三步走”改革,冷水江市確保了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無差錯,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本文回顧了近年來冷水江市惠農補貼資金的發放管理情況,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惠農補貼;資金管理;建議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強農政策,給廣大農民發放了各項惠農補貼資金,惠農補貼資金發放成為落實國家惠農強農政策的重要內容之一。為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切實維護和保障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筆者近日對湖南省冷水江市惠農資金與扶貧補貼發放管理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發現,通過對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實施“三步走”的改革,確保了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無差錯,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
一、冷水江市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的基本情況
冷水江市地處湘中腹地、資水中游,轄區有169個村居(社區),總人口38萬,其中農業人口為 18萬余人,占全市人口總量的近二分之一。隨著國家惠農強農政策的不斷完善,各項惠農補貼資金規模也不斷加大,加強惠農補貼發放管理,對進一步落實惠農、扶貧補貼發放政策有著重要作用。2005年以來,冷水江市對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實施了“三步走”的改革。
第一步,自2005年取消農業稅、鄉統籌等稅費,國家對農民實行種糧直補等一系列惠農補貼政策后,冷水江市對惠農補貼資金實施了由財政部門負責的“二統一公” 的發放方式,即統一渠道、統一時間,公開補貼資金項目和數額。
第二步,2014年,為進一步規范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印發了《冷水江市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的通知》(冷政辦函〔2014〕102號)文件,啟動了惠農補貼發放“三位一體”改革,實施了惠農補貼“一卡通”的發放方式。
第三步,2017年9月,為貫徹落實湖南省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改革精神,冷水江市將扶貧補貼資金納入惠農補貼平臺信息化發放范圍,啟動了“一卡通”升級改革,形成了“兩卡兩折”的發放方式,穩妥有序地完成了惠農補貼系統升級、基礎數據驗證、建檔立卡信息采集、代發金融機構卡(折)換發、免費短信提示和“四字摘要”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67846戶惠農補貼明白卡(折)和5509戶扶貧補貼明白卡的“兩卡兩折”的開設與發放工作。2017年,發放惠農補貼45項,其中扶貧補貼5項,累計發放補貼金額1.42億元。
通過“兩卡兩折”升級改革,冷水江市完成了全市補貼系統基礎數據的大驗證、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大采集、代發金融機構卡(折)全換發以及免費短信提示與“四字摘要”在明白折上的體現,確保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無差錯,增強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同時,在“一卡通”升級宣傳過程中提升了農民群眾對惠農政策、扶貧政策的知曉度,進一步提高了相關財政補貼的透明度,讓農民群眾自己知道應補多少、實際得到了多少,從而提高了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冷水江市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存在的問題
(一)補貼資金管理部門多,補貼發放的配合工作時有不暢。目前,全市管理和分配惠農補貼資金的部門有財政局、農業局、林業局、發改局、經管局、扶貧辦、統籌辦、住建局、民政局等十多個部門單位,參與資金分配和管理的部門分散。一項補貼往往需要通過幾個部門協調或審核才能發放,當部門間意見不一致時只好拖延補貼發放時間;同一項補貼有時要向兩個甚至多個部門同時提出申報發放,惠農政策目標存在交叉重復的現象。
(二)補貼資金細碎分散,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效果有限。按照目前的補貼標準,國家給予農民的耕地地力補貼雖然總量很大,但平均每人每年補貼僅100余元,相對于近年來飛漲的農資價格和人工成本增加相形見絀。這意味著,農民對農業生產的投入增加,而收益可能不增反降,使得惠農政策給農民帶來的實惠大打折扣,鼓勵農民種糧的政策效應不明顯。
(三)補貼基礎信息報送不實,影響了惠農補貼發放的效率。從調查的情況看,少數鄉村干部責任意識比較薄弱,在基礎信息資料的搜集上存在畏難情緒,上報不準、不實。上報的基礎信息往往經銀行實名驗證失敗后,又要再次返回給補貼發放單位,補貼發放單位再返給各鄉鎮辦,各鄉鎮辦再返回給村級組織復核,基礎信息就這樣反復比對、復核拖延了補貼發放時間,影響了補貼發放的效率。
(四)代發金融機構業務能力弱,服務意識有待提高。目前,惠農補貼由郵政儲蓄銀行代發,該銀行內部存在一套系統兩套機構的情況,即補貼資金收入、發出的銀行系統只有一個,但補貼發放過程要由郵政儲蓄銀行和郵政兩個單位來完成,兩套機構之間存在不協調、配合不暢等情況。調查發現,基層鄉鎮惠農補貼代發機構人員屬郵政業務人員,他們對惠農扶貧補貼發放政策基本不了解,在農民辦理惠農補貼查詢與取款等業務過程中缺少細心與耐心,在“兩卡兩折”換發過程中存在溝通不暢、卡折派發不明等情況,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府在老百姓中的形象。
三、加強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的建議
(一)加強宣傳力度,進一步提高惠農補貼發放管理的透明度。對各項惠農財政補貼項目的政策依據、范圍、標準,特別是扶貧類補貼,縣市級政府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進行深入廣泛宣傳;各鄉鎮及村級組織要利用宣傳欄、黑板報、村村通等形式深入開展宣傳活動,嚴格執行各項補貼資金審核和發放公示制度,確保補貼資金發放的公開、公正;針對個別特殊農戶,村組長、報賬員等相關人員還應在補貼資金發放時,主動上門告知惠農補貼相關政策、標準等,延伸公開公示制度,實現公開公示無漏洞、全覆蓋,使各項惠民扶貧政策做到家喻戶曉,人人明白。
(二)加強代發金融機構基層服務網點建設,提高服務質量。要強化鄉鎮金融網點人員業務培訓,創新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態度,打通惠農補貼發放的“最后一公里”,使代發金融機構基層服務網點能夠滿足惠農補貼“一卡通”升級后發放管理的需要,確保惠農補貼資金及時準確地發放到農民手中。
(三)加強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監管,確保資金安全運行。惠農補貼資金總量大、分布廣,發放時點多面廣,急需加強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的監管。應堅持日常監督和專項檢查相結合,日常監督要嚴守各項補貼發放的操作規程,制定補貼發放的經辦、審核、審批等制度,防止由一個部門或一個崗位操作完成補貼發放工作;專項檢查要做好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監督檢查,在檢查揭示問題的同時,建立健全惠農補貼資金發放管理的長效機制,使惠農補貼資金監管工作規范化、經常化。
(四)搞好網絡建設,完善惠農補貼網絡信息系統。惠農補貼網絡建設應延伸到村一級,建立市、鄉、村三級網絡服務體系,各級管理機構共享農戶信息資源,讓老百姓在村里就能通過信息平臺查詢到補貼發放的情況,使惠農補貼發放真正在陽光下運行。
(五)增加補貼查詢自助服務機,更好地服務于農民群眾。代發金融機構應適當增設補貼查詢觸摸屏自助服務機,每個村至少應配置1臺補貼查詢服務機,每個鄉鎮代發機構應配置兩臺以上補貼查詢服務機,以方便農民群眾通過補貼查詢觸摸屏自助服務機,隨時查到個人補貼發放情況并打印查詢數據。
(六)加強鄉村干部培訓,強化鄉村干部的責任意識。對鄉村干部特別是與惠農補貼發放相關的人員,每年應至少開展一次惠農補貼政策業務培訓,使他們對每年國家的惠農補貼政策、業務操作流程等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同時,為了強化鄉村干部的責任意識,應把上報惠農補貼基礎資料納入鄉村工作考核內容,按上報基礎資料出現的差錯扣分、扣獎,從而保證鄉村干部嚴格按照基礎資料報送流程,如實報送補貼對象的基礎信息。
(作者單位:湖南省冷水江市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