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班主任應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朋友式新型師生關系,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不僅是優秀生的朋友,更要做后進生的朋友。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經過實踐探索,總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校內,做學生的“快樂之神”;二、校外,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關鍵詞】快樂之神 知心朋友 平等和諧
常言道: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小孩,無論他是美的、丑的、好的、壞的。當老師的,不也是小孩們的父母嗎?作為班主任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這一點,對于學生而言,與老師接觸的時間甚多,也許有些小孩,父母對他們的了解還比不上班主任呢。因此,老師對學生的愛,猶如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種真誠的愛,一種純真的愛,就是這份愛讓孩子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它也讓我們師生的心走得更近,貼得更緊了。這是一種平等、和諧的朋友式的新型的師生關系,這樣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真正朋友,不僅是優秀生的朋友,更要做后進生的朋友。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經過實踐探索,總結出以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校內,做學生的“快樂之神”
家長把孩子們送到學校,是想讓孩子們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作為教師的、班主任,得絞盡腦汁,給孩子們創造各種快樂的途徑,真正成為他們的“快樂之神”。
1.給學生一個燦爛的笑容
學生,天真無邪,而且我們與他們又是無冤無仇,為啥要板著臉去面對他們呢?相反,當你看到你的學生時,能滿臉堆笑容的話,那總能給你的學生一種親切,和藹之感,同時在他們的心目中都能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在繼續進修的過程中,我們上了兩門課程,分別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老師。第一個,第一感覺:嚴肅,高不可攀。在整個上課過程中,從來沒有笑過一次,因此我們在心中總是有種恐懼感,那一科自然也學得不太理想了。第二個卻不同了,還沒上課就給了我們一個燦爛的笑容,是多么的親切與自然。上他的課,簡直就是一種享受,那教學的效果則不言而喻了。我平時都能控制好自己,對著我的學生,總是笑瞇瞇的。還記得有一學生在日記中說到:我的老師,就是不同,每每見到她時,總會用微笑的眼神迎接我,是多么的和藹,讓我渾身溫暖,我就愛跟她在一起,因為我們在一起時,什么困難都能解決,沒有任何的憂愁,沒有任何的煩惱,有的只是快樂,只是歡笑。我長大后也要做一個像我的老師一樣的好老師……當你要開展什么活動時,你的學生還會不支持,不參與嗎?絕不可能,給學生會心的一笑,作用可真大呀!
2.營造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
前蘇聯教育專家馬卡連柯指出:“集體不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是教育的主體。”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必須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班風與學風,能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處于一個你追我趕的情況下,自己絕對不可以放松,要不甘落后,奮發上進。那我覺得就要先抓住班內較好的那部分學生入手,讓他們帶動落后的那部分,同時,班主任也要對落后的學生以鼓勵,充分相信他們,當他們有了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及時地表揚、肯定。學生嘗到了甜頭,嘗到了成功,難道他們還不想再有第二次嗎?他只要能這樣想,我們的工作就已經成功了。
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很多,那相處時免不了也會出現一些誤會,當出現這樣的情況時,首先必須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是學生的問題,則以一種博大的心胸原諒他們,切忌斤斤計較。如果是自己錯了,我覺得要勇于承認錯誤,并向學生道歉,因為這樣學生就會覺得你公正,同時也潛移默化地使班上的學生也能這樣做,那時便肯定能形成一個和諧的班級了。有一次,我誤會了一個學生,我便當著全班面向他道歉,這樣一來,不是我不好意思,而是他卻紅著臉,低下了頭。有人說,這樣不會使老師的威嚴一掃而空嗎?當初我也有這么想過,但一個學生的話卻使我解開了迷惑。她說:“老師,我覺得你很勇敢,我很佩服你,我一定要向你學習。”是的,敢于對學生認錯,對于營造良好的班風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3.走到學生的心中去
要想學生真正地聽你的話,相信你,我們就得走進他們的心中去。如何走進學生的心中呢?就靠一個“愛”字。你對學生有一種真誠的愛,自然會多接觸他們,多與他們談心溝通,從中來理解他們,知道他們心中所想。在此,我還想強調一點,就是與他們聊天或一起活動學習時,一定要做個細心人,留意學生們的言行舉止,并及時發現問題。如我班上有一個男生,原本已是較調皮,可近來上課老往鄰組的女生望去,有時向女生傳紙條,無心聽課。于是我便找他來聊天,開始他一直都在否認,但后來,在我對他的一片真誠之下,他終于闖開心扉,向我透露了他的想法,說他很喜歡那女生,老是想著準備與她到哪去玩。我對他做了一些思想上的指導,看著他滿心愧意,而且是笑著離開我的,我的心便放了下來。誰知,在當天的日記中,他就寫下了一篇《不是時候》,知道了自己的錯處,并再次向我保證這事不會再發生,他現在最關鍵的是學好知識,做個好學生,而不是什么談情說愛的時候,因為現在不是時候。這學生能這樣做,我們還用擔心?沒這必要了。
二、校外,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在課堂上,學校里,是學生的老師,但在課外,我就是學生們的大朋友,我經常這樣跟學生講。既然是好友,那平時就得如好友那樣了。
1.多抽時間去探望學生
去探望學生,不就是家訪嗎?既能與家長聯系溝通,又可以了解學生的情況,而且這樣跟學生講,不但打消了傳統說去家訪就是與爸媽說壞話的念頭,同時又使學生非常高興,讓他們覺得是十分榮幸的。還記得有一次,在家長會上,一位家長跟我說,那次我到她家,她女兒很自豪,見人便說我的老師呀,非常好,她會來我家探望我的,她說,看著女兒眉飛色舞的,她的心都樂開花了。
2.生日時,送上小小的心意
班上一般都有幾十個學生,假如能在學生生日時,送上一份小小的禮物以表示一種祝福,難道他們不會感動嗎?因此,在每月我都會搞一次簡單的生日會,把本月的壽星公、壽星女聚在一起,接受我們全班同學的祝福。雖然并不隆重,但不少的學生都是熱淚盈眶,說這樣過生日,令他們十分難忘,同時就更加下定決心,在新的一年中要更加努力,決不讓我們失望。這樣不是很有意義嗎?
參考文獻
[1]馬志國:《做學生的心靈導師》,2011年06月 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