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雷娟
【摘 要】口算,又稱心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依靠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一系列活動直接算出結果的計算方式。口算不僅是計算的基礎,也是計算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所必需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因此,《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并對不同年級提出了不同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們應圍繞《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注意加強口算訓練,努力培養口算的技巧。
【關鍵詞】口算技能 口算價值 思維能力
坐在辦公室里集體備課,說起學生的口算,那真是有點“恨鐵不成鋼”的味道:速度太慢、錯誤率太高、口算筆算化……口算教學的現狀到底如何呢?
第一,教師對口算教學的價值認識不深刻。很多教師將口算內容視為淺層次的、簡單易懂的教學內容,不值得“浪費”時間與精力進行專門的訓練。在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將口算教學內容和下一課時豎式計算教學內容合并,口算訓練只是一帶而過。
第二,口算訓練的內容與形式單一。口算訓練一般采用視算的形式,學生看算式,說答案。口算訓練的形式相對單一枯燥,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而且這種訓練方式簡化了計算者心算的過程,遇到難度稍大的口算,學生表面上是進行口算,實際上仍下意識地采用筆算的思路。目前的數學教材和配套的口算速算訓練冊上都采用這樣的訓練形式,這種單一的視算訓練的形式催生了“筆算式口算”現象,背離了“口算即心算”的本意,明顯弱化了口算訓練的價值。口算的價值何在,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認識:
第一,口算是筆算和簡便計算的重要基礎。研究證明,口算與筆算之間呈極為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是四則運算內在規律決定的必然結果。如果對多位數筆算進行分析便可發現,其基本運算部分都可以分解為相應的幾道乃至幾十道基本口算題。倘若其中任何一道口算出現錯誤,整道筆算也就錯了。比如筆算 67×43的過程,可以分解為67×3、67×4,可以進一步分解為7×3、6×3、7×4、6×4;參照豎式計算過程,還可以繼續分解下去。因此,從這種意義上說,筆算過程就是筆錄口算的過程。學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筆算能力也會相應越高。
第二,口算教學是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途徑。例如低年級運用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解決實際問題:“一本故事書有78頁,小紅已經看了25頁,她還要看多少頁才能把這本書看完?”列式為78-25,學生口算過程中就潛移默化地運用了數位、計數單位和數的組成等概念,在這看似簡單的一系列的思維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100以內數的認識,會用這些數來表達、交流和運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數感。
第三,口算是人們日常生活最常用的計算方式。口算在社會經濟活動和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極為廣泛,口算的內容涉及人們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對于未來的公民而言,這些計算往往是小數目的,如買幾千克水果需要付或者找回多少錢,幾個人住幾間房需要花多少錢,每小時行幾千米需要幾小時才能到達某地等計算,人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隨身攜帶計算器去進行這些日常的計算,大都是通過口算來完成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口算的應用的范圍已大大超過筆算和精確計算。
針對當前口算教學存在的問題,結合本人口算教學實踐,就口算教學提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轉變師生觀念,正確認識口算教學價值。讓教師理解口算不僅是學生進一步學習筆算、估算和簡算的重要基礎;而且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數感的重要手段。口算是每個未來公民必備的基本技能,口算的正確、合理、迅速反映了一個人數學素養的高低。因此口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師應該認真對待口算教學,堅持在大部分課時中利用3~5分鐘的時間進行針對性口算訓練,特別是要進行適當的聽算訓練(教師口頭說題目,學生聽題目,通過心算得出結果并口答),要做到天天練,課課練,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口算教學常規化,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口算水平。
第二,靈活組織口算訓練的形式。為激發學生的口算興趣,寓教于樂,提高口算教學效果,也要注意靈活組織口算訓練的形式: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多用游戲、比賽等方式,如“找朋友”“開火車”“對口令”“摘蘋果”“奪紅旗”,還可以運用實物投影進行直觀限時口算,搶答口算等形式練習;也可以印發口算題,限時比賽;還可以讓學生自編口算題,進行同桌對答、小組比賽和師生互動,教師要精心組織,恰當評價。多種形式的口算訓練,讓全班都積極主動參與,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練習的機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傳統的撲克牌游戲中一個經典的算“24點”的數學游戲,可以用在課外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這是一個容易實施,而且學生又很感興趣的可以經常玩而不厭倦的數學游戲。
第三,注重算理教學,加快口算速度。在口算教學中,讓學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徑是教學生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學時,本人十分重視算理教學。如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出示16-7,不要急于把現成的“破十減”灌輸給學生,而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問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學生會擺一擺學具,有的學生用扳手指數數,有的用“做減想加”來計算,通過說理訓練,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第四,爭取家長,共同配合,互相協作,共同提高。光憑老師埋頭苦干還不行,要努力爭取家長的配合,充分利用他們的力量來共同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在學生一年級新入學的家長會上,本人明確地向家長們提出:口算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希望家長在家能堅持每天擠一定時間陪孩子練一練口算。家長的力量,對老師而言是寶貴的資源,只要我們善于開發,就能被我們所用。
總之,口算能力的提高與否,直接關系著學生計算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而計算又是數學學科的基礎。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不但能提高學生思維品質,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還可以為以后學好數學打下良好基礎。俗話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口算能力的培養,應當貫穿于整個小學(乃至中學)數學教學全過程中。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繼承和發揚口算教學的優良傳統,既要重視加強口算算理的教學,讓學生會算,更要舍得花一定量的時間,采取合理有效的形式,促進學生積極進行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