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錦斌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學生將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并嘗試應用于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想象、尊重證據、敢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學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陣地,因此,培養青少年對科技的興趣和愛好,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樹立科學思想、科學態度,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校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作為科技教師,面對時代的挑戰與機遇,引導學生的生活回歸,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學生與科學技術的聯系,還在引導、促進青少年科技素質的提高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提高青少年科學素養的進程中,科技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又適應青少年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教育青少年掌握科學技術的基本知識,了解科學研究的大致過程和基本方法,正確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的重大影響。通過鮮活通俗的語言、生動典型的事例、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宣傳教育的知識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我校的科技教育活動經過近十年的發展與積累,逐步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深受學生、家長和同行的好評。
一、行政推動,強化師資,科技教育工作制度化、普及化
學校重視科技教育工作,制定了科技教育的發展規劃,“以點帶面、全面普及”。成立了科技教育工作小組,由副校長親自擔任組長,教導主任、學科組長為主要負責人。學校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積極組織科技教師的培訓。我們組織校內的科技校本培訓,并多次邀請專家為我們的師生進行科技教育,指導學校師生開展科技教育活動。學校完善科技教師的激勵機制,鼓勵廣大教師參與科技教育活動。發動教師積極參與廣州市科技教育項目的申報,通過科研引領,活動提升,進一步促進教師科學教育能力的提高。根據科技創新大賽的四大項目分為:發明創造類、科技論文類、科技實踐類、科幻繪畫類,都有相關的負責老師和成員。
二、整合學校家庭社會資源,依托課程,開展科學教育教學工作
堅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技素質。備課時,選擇教學內容要突出科技知識,并及時將本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現代教育技術是以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在組織科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及時正確指導,解決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作為其中的一員,參與到活動中去,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取得活動的成功,這對學生的自信心和個性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如何讓學生熱愛科學、提高科學素養?這就需要科技教師付出更艱辛的勞動。
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往往是靠老師通過多種形式去激發的。例如,傳統的科學課教學,教師通常根據自己的理解,將科學知識生硬地灌輸給學生,學生記住了一大堆的概念,操練了大量的習題,走出校門后卻不知道數學有何用。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科學化,科學教學生活化。如在教學三年級《校園的樹木》一課時,讓學生走出教室進行觀察,作為觀察生命體的活動,學生最容易接觸觀察的莫過于校園里和上學路上的樹木了,帶領學生觀察時交給學生的觀察方法,通過分成若干個觀察小組,細心觀察校園的植物,采集相關的樹木的部分標本,在家長的指導下,查找相關樹木的信息,學寫觀察的心得體會,再各小組進行展示匯報,最后向全校師生發出倡議:保護樹木,保護我們的家園。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課上的觀察是全身感官都要參與的觀察,從而豐富學生的觀察手段,提高學生學習和觀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
三、給孩子體驗的機會,感受科學的樂趣
引導孩子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為學生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每一個孩子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表現欲,作為農村教師,充分利用教育資源,把活動設計得細致一些,形成一系列活動,使每一個孩子得到情感體驗。
如教學四年級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在上節《聽聽聲音》的教學上:讓每一個孩子傾聽周圍的聲音,讓學生交流聽到什么聲音,描述聽到聲音的不同,并說說這些聲音是由什么物體發出來的,再聽聽音叉發出的聲音,感受到聲音的高、低、強、弱。建立了物體會發出聲音的概念。接著教師提出活動的任務: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使鼓、鋼尺、皮筋發出聲音?讓學生進行短暫活動后,交流物體發出聲音的方法。接著教師提出本課要探究的核心問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在小組的學習中進行實驗,通過“摸一摸、聽一聽、看一看”的各種感官,學生解釋可能是“聲音是受到力的作用產生的”。在教師進一步的引導下,“物體發聲時和不發聲時有什么區別?”“發聲時,物體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通過學生進一步的實驗,建立“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這一概念。接著讓學生猜猜人體身上有一個非常敏感、可以感受振動的器官——鼓膜。在后階段的一系列教學中,聲音的變化,聲音的傳播,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保護我們的聽力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認識到保護聽力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用耳習慣和在公共場所保持肅靜的習慣的情感教育。
對孩子來說,體驗本身就是學習,親手試一試更是非常重要,不管結果如何。關注孩子的學習,在于培養孩子的興趣。我相信,細心的灌溉和更加耐心的等待,一定會有可喜的收獲。
四、大膽鼓勵,促進學生學科學習的興趣
科技活動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在接觸社會、接觸大自然的過程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發展智力、提高技能,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動手能力,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科技教師應著力強調學好文化知識是取得科技活動成果的前提,只有學好基礎知識,才能在科技活動中運用知識創造出成功的作品。在指導小組分工時,要有意識地體現出學習成績與分配任務的關系,讓優等生擔任組長,承擔有難度的任務,學習稍遜一籌的學生承擔簡單的任務,各盡所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當然,對成績稍遜一籌的學生要找機會讓他擔當主要角色,以激發他們的自信心、積極性、主動性,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科學習、科技活動中去。
青少年科技活動充滿趣味性、探索性、好奇性和創造性,積極開展科技活動是貫徹實施以培養創新意識為核心的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