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麗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缎抡n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為學生生動、自主學習創造了更廣闊空間與更優越條件,促進了學習方式與教育方式的變革。數學,由于學科自身的特點,某些知識比較抽象,學起來有點枯燥,從而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數學改革帶來一片生機,但如何使用這項技術更好地為教學服務,而不是為了使用而使用,這就值得我們探究。結合教學實踐的嘗試,我認為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應注意幾方面。
一、信息技術材料的選擇應結合數學教學內容
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實效性。
如西師版四冊內容《三位數的加減法》主題圖是一幅三峽航線圖。我們可以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的地圖和信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滲透情感教育,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處處都有數學。
二、信息技術擴展數學教學形式
由于網絡的運用,使我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信息與資源。利用這一優勢,我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我們在學習有關利率的知識時,這方面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單調的。最好讓孩子事先在網上了解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識,了解當前的銀行利率,然后結合自家的收支情況進行實際操作,學以致用。這樣大大增加了孩子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鍛煉了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信息技術改變了數學的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學生的學習不再是單一的、被動的,而是開放的、積極的;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內容形式呈現多樣化。課堂教學中,要在有限的40分鐘內較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在于: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獲取與保持;它所產生的人機、師生、生生交互方式,對于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形成學習動機。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許多問題是語言和文字難以直觀表現的,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采用多媒體往往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例如,要解決幾何知識中的如何推導圓柱體的側面積公式,行程問題中的相遇等問題時,可以用計算機直觀的展現,有利于學生加深認識和理解,使教學目標高質有效地達成。同時還能夠幫助我們有效地解決教學成效問題。
1.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能否突破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運用信息技術,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學生能直接感知的具體形象,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幫助學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為促進學生思維由具體向抽象的飛躍發展架橋鋪路。如在學習用量角器量角時,在大屏幕上出示量角器,學生可以清楚地看見量角器的每一小格,每一條刻度線,內外圈刻度,比使用教具演示更清晰更直觀。而學習畫角時,動態地顯示量角器的擺放方法,變換不同角度擺放量角器,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然后讓學生在展示臺上展示學習效果。這樣教師、學生、信息技術三者相互交流,突破了量角、畫角這一教學難點,同時明顯地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生自學解疑相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校園網絡收集資源、管理資源,開展網絡教學??梢宰寣W生通過各種瀏覽器和其它資源管理平臺客戶端進行各種知識點的查詢、分析。
例如在“年、月、日”的教學中,在學生掌握了教學目標的基本知識后,我問學生:“關于年月日的知識你們還有疑問嗎?孩子們踴躍提出問題:“為什么二月有的是28 天,有的是29天?為什么七、八月都是大月?為什么四年一閏? ……”學生表現出了超乎我想像的創造力和質疑能力。誰來幫他們解決問題呢?網絡是最好的學習工具,學生上網了解到了地球自轉、公轉與年月日之間的關系,知道了為什么“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又閏”的道理。 還有學生通過觀察電子萬年歷發現判斷平、閏年的方法,而學生所體現出的學習熱情和創造沖動是令教師欣喜的。
恰當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意義在于:大大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具有多樣性、直觀性和情境性,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揮學生認知主體的作用;可使學生從一個被動的“聽課者”成為一個學習過程的“參與者”,使他們不僅學習了知識,也學會了怎樣學習和思考,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能調動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引發認知沖突,從而推動其形成解決新問題的方法。
用教育的信息化推進教育的現代化,有人卻夸大其作用,以為運用了信息技術,就能夠促進教學,一些教師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簡單化,認為它僅僅是把計算機作為知識的演示工具和教學的輔助工具來演示一些文稿和動畫;還有一些教師用多媒體代替教師的教,誤認為信息技術應用越多越好,結果是學生大飽了眼福,其他卻無多收獲。因此,在使用現代信息技術時必須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
總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對我們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本人還存在一些思考:教師的計算機知識和時間有限,如何能做出符合教學目標的課件?怎樣在龐大的網絡資源中迅速找到需要的資料?如何引導學生上網查找有效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