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輝
【摘 要】物理學科是高中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科教學內容,是高考的重要考點,高中物理知識中力學知識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是具有學習難度的。因此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實踐教學經驗,分析高中物理力學知識的有效學習方法,希望能夠幫助高中生提物理力學知識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 力學問題 學習方法 解題技巧
力學是高中物理學科中的重點知識內容,也是高中物理學科中的基礎性知識內容,對力學知識的掌握能夠為其他部分的物理知識學習奠定基礎。但是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筆者發現很多高中生在力學知識的學習上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因此本文將以此為出發點展開如下內容研究。
一、注重對重點知識內容的總結
力學知識學習中,基礎概念學習是力學知識的基礎。很多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到對重點知識內容的歸納,有利于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合理化,尤其要注意全面使用牛頓第二定律,公式是F=Ma.牛頓第二定律將力和重力加速度成功的結合在一起,更為直觀的對物體的整體受力進行了表達,在學習力學知識的過程中,要以牛頓第二定律為基礎,并進行延伸和拓展。因為在學習力學時,我們通常會對許多的力學因素進行考慮,比如重力、摩擦力、壓力、支持力以及電磁力。高中物理力學的主要內容主要分為兩個板塊,一是物體在運動過程中速率變化與力產生的關系,二是磁場的磁效應產生的力的變化。在對這兩個板塊進行學習時,都會使用牛頓第二定律進行闡述,因此,在學習和總結力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對牛頓第二定律有深層次的理解,并能夠靈活運用,對力學的變化規律進行掌握。
二、用生活實例導入,建立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
物理學科知識是具有很強的抽象性的,為降低學生的物理力學知識學習難度,教師應該注意將教學知識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聯系。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也需要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知識教學難度。在牛頓第三定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生活中的實例導入,讓學生進行感受。實驗一:學生拍雙手,感受兩個手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力之間的相互性。教師詢問學生:兩只手的感受怎么樣?怎樣對這種現象進行解釋?學生在回答時要注意明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實驗二:學生坐在凳子上用手推桌子,感受桌子帶給雙手的反作用力。教師詢問學生:有什么感受?怎樣解釋這種現象?學生要明確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做完兩個實驗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相關例子,比如劃船時,船槳劃水,水的反作用力推著船前行;踢足球時,腳用力踢球,球會帶給腳一個反作用力,使腳感受到疼痛。一個人在推另一個人時,推人的人會后退。教師進行實驗演示:將遙控小汽車放在一塊紙板上,小汽車前進時,帶給紙板一個向后的作用力,紙板會出現后退的現象。由于本節課的知識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教師如果采用傳統的教授法,學生難以正確理解知識內容,如果教師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則學生能夠從抽象到具體的理解力學知識。
三、創設問題情境,提升教學有效性
物理學科跟生活的聯系非常密切,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或者實物作為教學的重要資源。比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和視頻資料等來創沒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多媒體教學以其生動、直觀的場景,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播放視頻,引出問題,然后采用問題情境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原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拓展思維,從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動力,進而主動地參與到知識的學習和構建中,掌握知識。教師在播放視頻后,向學生提出問題:問題一:在剛才的實驗中,兩個物體都是互相接觸,是不是兩個物體接觸之后才產生相互作用力呢?問題二:視頻中的兩塊磁鐵之間可以相互吸引,也可以相互排斥。不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也可以產生作用力嗎?問題三:從上述實驗中能總結出什么結論?學生展開分析討論,得出結論:一個物體施力給另一個物體時,同時也會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分別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四、合作探究,自主展示
新課標明確規定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注意對學生的主體素養和能力的提升,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契機。教師可以轉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設計各種實驗,然后展示出來,并從中獲得新知識。教師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分組合作自主完成實驗設計。教師提問的問題是:學習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后,你們知道它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嗎?現在讓我們通過設計一組實驗來探究它們之間的關系,實驗設計的原理、過程、器材等請同學們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設計實驗,自主選擇實驗所用的器材,然后設計實驗方案,并通過投影儀展示出來。小組一的方案:固定一個彈簧秤,然后用另一個彈簧秤拉固定的那個彈簧秤。小組二的方案:兩個彈簧秤互拉。實驗完成之后,學生總結實驗結果:兩個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并在同一條直線上。物體之間產生相互作用力可以是接觸的兩個物體,也可以是不接觸的兩個物體。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但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注意層次性,要一步一步地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用一種正確的思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學習,最終使學生切實地掌握知識。
綜上,物理力學知識是高中物理知識學習中的重點內容,學好物理力學知識對于學生的高考成績提升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想要提升學生的物理力學知識學習效率,需要將科學的學習方法滲透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物理思維。筆者在本文中分析高中物理力學知識的有效學習方法,希望能夠高中生提供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參考。
參考文獻
[1]于雄.淺析高中物理力學學習方法[J].新課程,2014,12(02):111-112.
[2]王雪辰.高中物理力學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綜述[J].高中數理化,2015,17(20):29-3O.
[3]鄭上郭.探究高中物理力學綜合題解題技巧[J].數理化學習,2013,23(04):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