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全忠 何家理
【摘要】漢江安康段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涵養地。采用問卷與現場調研相結合的方法對漢江安康段4個縣區及上游漢中市部分縣區進行了漢江安康段水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結果表明:受訪對象節水意識比較強,對政府節水措施滿意率高,政府對南水北調工程宣傳成效明顯。農民和城鎮居民經常采用循環用水分別達76.1%和72.6%,農民對南水北調水利工程和家庭飲用水源地知曉率分別達到97.8%和94.6%,城鎮居民人均用水量較為合理,節約用水意識較強,政府對水資源供應了解程度、水質保護及節水措施管理意識均較好。針對水電開發、航運、網箱養魚、旅游業、農田灌溉、調水工程等6個主要方面對水資源的利用現狀的調查梳理,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合理利用水資源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漢江流域上游;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
水資源短缺問題日趨突出,已成為一個引起社會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安康市屬于水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因水利建設滯后s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屬工程性缺水地區,漢江上游地區承擔著南水北調工程水源供給與水質保護的艱巨任務,要求出鏡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Ⅱ類水質標準,同時,隨著安康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水資源需求量不斷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針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挖掘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尤為重要和緊迫。合理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水資源,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既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緩解水資源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徑。研究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制訂相應對策,對確保安康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研究方法
1.1 問卷調查
為了解漢江沿線不同人群對當地水資源的利用現狀情況,于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設計了《漢江水資源保護與利用現狀調查問卷》,對漢江安康段沿線的石泉縣、漢濱區、旬陽縣和白河縣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對象,設計了農民、城鎮居民和政府部門三種問卷形式。三個群體共發放問卷300份,每個群體抽取樣本100個;收回215份,其中農民收回92份,城鎮居民62份,政府部門61份(表1)。
1.2 現場調研
2016年7月27—7月29日,參與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中國水利學會承擔的顧浩教授為組長、張建云院士為副組長的《漢江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專題調研》活動。重點圍繞水電資源、水產資源利用現狀進行了調研,調研了漢中市城固縣、漢臺區和安康市的石泉縣、漢濱區、白河縣等5個區縣,并分別在漢中市、安康市政府及安康市白河縣政府招開了專題座談會,對兩市各縣區水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相關建議。
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重點對漢江流域安康段沿線在水電開發、航運、網箱養魚、農田灌溉、涉水旅游業、調水工程等方面對水資源的利用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不同利用方式對水資源利用的影響,提出水資源保護措施。
2 、結果與分析
2.1 問卷調查內容與結果
2.1.1 農民問卷調查內容與結果
農民問卷調查共收回92份,主要調查了對南水北調工程、自己的飲用水源及是循環用水行為(表2~表4)。
表2表明:農民對南水北調工程同知曉率非常高,達到97.8%,一方面說明政府對農民關于南水北調工程的宣傳比較到位,同時說明農民較關注調水工程對當地水資源利用的影響。
竇明等[5]認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實施有利于緩解我國北方缺水問題,但對漢江下游的水文情勢與水資源供需關系會產生一定影響,水資源可利用量受調水量有較大影響。同時對漢江中下游地區的生態環境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而漢江上游地區是水資源的直接供給區,會顯著增加水源區保護成本,以及水資源開發對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近年來,農民飲用水源發生較大變化,調查對象中有94.6%的家庭解決了自引水(自來水),所調查對象中農民幾乎不用井水作飲用水源,泉水和河水作飲用水的比例也非常低(表3)。
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政府和農民對飲用水源安全越來越關注,各項引水工程惠及廣大農戶。
表4表明:農民76.1%選擇循環用水,說明節水意識較強,但仍23.9 %沒有選擇循環用水方式。
2.1.2 城鎮居民問卷調查內容與結果
主要調查了循環用水行為、人均用水量現狀節水態度(表5~表7)。
表5表明:城鎮居民有72.6%選擇循環用水,24.2選擇偶爾這校做,僅有3.2 %的人選擇了從不這樣做,說明城鎮居民有較強的節水意識,調查過程中也了解到,從不這校做的3.2%居民中大部分人認為主要是客觀條件不具備,對節約用水仍持支持態度。
表6表明:城鎮居民每月人均用水量主要集中在2-4噸范圍,其中50%左右處于2-3噸之間,4噸以上僅點4.8%。
77.4%的城鎮居民認為應該節約用水,但仍有22.6%的居民對節約用水認識不足(表7),需進一步加強對居民節約用水的宣傳引導,不斷提高居民的節約用水意識。
2.1.3 政府部門職工問卷調查內容與結果
調查對象為當地行政和事業單位職工,主要調查他們對水資源供應量變化情況、政府對網箱養魚對水質影響觀點和節水措施管理措施情況(表8~表10)。
從表8看:政府部門職工對當地水資源供給量變化情況認識存在較大分歧,55.7%左右認為變化不大,認為增加和減少的分別占21.3%和23%。
從表9看出:政府部門78.7%認為網箱養魚會使水質變差,21.3%認為沒影響甚至會變好,這可能與調查對象所處區域網箱養魚密度有關,程素珍等[9]認為,高密度的網箱養魚, 會導致水質嚴重惡化, 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
從表10看:90.2%人認為有具體的節水管理措施,說明政府部門在節水管理方面較為重視。
2.2 現場調查內容與結果
2.2.1 漢江安康段水資源概況
漢江全長1577km,陜西省境內干流長657km,出省斷面年供水2.62×1010m3。漢江流域安康段安康段長340 km,流域面積2.35×104km2,年出境流量2.62×1010m3,自產徑流1.21×1010m3,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涵養區。漢江由石泉縣入安康境,流經安康轄區的漢陰縣、紫陽縣、嵐皋縣、漢濱區、旬陽縣,由白河縣出境。境內漢江及10條主要支流涉及1區9縣、123鎮。多年來出境水質保持在國家Ⅱ類標準。漢江水資源利用主要集中在水電、航運、養殖、旅游、灌溉、調水等6個方面。
2.2.2 漢江安康段水資源利用現狀及不同利用方式對水資源環境的影響
2.2.2.1 水電開發現狀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漢江安康段全段已建水電站4座(石泉電站2.25×106KW,安康火石巖電站8.525×106KW,喜河電站1.8×106KW,蜀河電站2.76×106KW ),總裝機容量1.53×107千瓦,占可開發量的62.2%, 旬陽、白河電站已開工建設,總裝機容量達5.0×106KW 。漢江支流已成小水電站250處,總裝機5.5×106KW,漢江上游區域水電階梯開發格局初步形成。
水電梯級開發對生態環境壓力明顯,漢江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綜合指數總體呈現下降趨勢。隨著大壩建設數量的增加,生態系統綜合功能又有繼續下降的趨勢,水電梯級開發將會對漢江流域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王守文認為,流域水電梯級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一個整體性累積演變的過程,漸進的梯級開發必然導致環境的脆弱化。盡管水電開發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但對生態環境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也應引起重視。
2.2.2.2.航運現狀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漢江安康段境內最大通航能力為30~60噸級船舶;隨著漢江水電站的梯級開發,航道縮減,僅能區間通航。近年實施的水運建設和航道整治工程,使漢江通航能力提高,已恢復和新建港口碼頭11處,在建港口碼頭4處,年客運量298萬人,客運周轉量5820萬人·公里,貨運量173萬噸,貨運周轉量6162萬噸·公里。
船舶污染問題近年來引起人們的較大關注,船舶航行過程中所排放出的油污水、生活污水、毒性有害氣體、固體垃圾及噪聲等都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楊順益等研究認為,長江航運業對長江水、氣、聲和生態環境均造成了一定影響,且影響具有長期性、分散性、固定性、流動性和復雜性的特點。作為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更應注重建立完善綠色航運體系。
2.2.2.3 網箱養魚現狀及其對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漢江安康段網箱養魚主要集中在2個市庫區。截止2017年6月,瀛湖庫區網箱養魚共926戶(其中,漢濱區841戶、嵐皋縣78戶、紫陽縣7戶),從業人員1404人,養殖漁船475艘;網箱57262口,其中金屬結構35192口,木竹結構22070口。石泉喜河水庫共發展網箱養殖974箱,養殖戶35戶。其中有木質網箱591箱,鋼制結構網箱383箱。
水庫網箱養魚密度過大會嚴重污染庫區水質,大量投放的餌料、肥料、魚病防治藥劑和魚類自身的代謝產物是主要污染源。安康瀛湖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和調蓄湖泊,近年來網箱養殖迅猛發展,由此帶來的水質污染問題不容忽視。
2.2.2.4 涉水旅游現狀及其對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安康蘊藏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全市現已查明旅游景區32處,景點78個,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5個,省級森林公園多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點8個,省級風景名勝區2個,現已開發的景區景點29處。這些景區均與漢江及其支流水資源有密切關系。
隨著旅游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旅游活動對其周圍環境的作用與影響愈加明顯和強烈,水質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安康市瀛湖庫區目前已經成為安康市重點旅游區,已打造成為國家4A風景名勝區,旅游活動對庫區水質壓力顯著。
2.2.2.5 農田灌溉現狀及其對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安康市共有各種水利工程24546處,其中水庫110座,塘池15349座,渠道4660條,抽水站800處,機井3444眼,噴滴灌站99個,水輪泵站85個,各類水利工程可控制利用水量5.5×108m3,占自產水資源量4.4%。其中農業灌溉用水4.5×108m3,占81.82%。
關于農業用水的研究多集中在污水灌溉對環境的影響及節水灌溉技術等方面,不合理灌溉會對土壤、地下水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安康市農田灌溉設施整體較為落后,農田灌溉對水資源的利用率及其環境影響值得關注。
2.2.2.6 調水工程現狀及其對水資源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影響
南水北調工程漢江安康段總調水130億立方米,安康總供水量占丹江口水庫來水總量近70%。
引漢濟渭工程總調水規模的1.5×109m3,漢江支流子午河自流調水5×108m3,漢江干流黃金峽水庫提117 m引水1.0×109m3。雖然未直接從安康段調水,但對安康段水資源供給產生直接的影響。
調水工程在優化水質、減少洪澇災害、節能減排等方面具有積極的影響,但對生態環境的消極影響也較為突出,如加劇水土流失、水庫富營養化、影響生物多樣性、改變河道徑流自然特征等,所以在調水工程實施過程中,充分協調處理好這些消極因素至關重要。
3、 結論及建議
3.1結論
3.1.1節約用水宣傳到位,人們節水護水意識普遍增強
農民97.8%知道南水北調工程,94.6%的家庭水源取自山上自流引水,76.1%的家庭已有循環用水的習慣(表1-3);居民循環用水占72.6%,50%人均月用水量在2-3噸,具有節水意識占77.4%(表4-6);政府部門55.7%認為供水量沒有變化,78.7%認為網箱養魚會污染水質,90.2%認為政府制定了節水措施(表7-9)。
3.1.2 水資源利用中水電開發和調水工程效益明顯,由此引起航運、養殖、產業發展受到限制
漢江安康段340 km,已建成電站4座,在建2座,開發達到飽和;南水北調設計年調水1.3×1010m3,引漢濟渭年調水1.5×109m3,引起航運、養殖、產業發展受到限制。
3.1.3生態旅游業初具規模,但全域旅游的格局尚未形成
山、水、林生態旅游業初具規模,但交通等基礎設施不健全,全域旅游的格局尚未形成。
3.2 研究建議
3.2.1 對不同利用方式對水資源的影響調查研究
對不同利用方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研究適合漢江流域水資源綜合利用與合理分配的有效途徑。
3.2.2 漢江水資源合理調水模型研究
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分別計算水的儲存、調動、污水處理和節水等方式對水資源利用的效益影響,然后利用層次分析法從經濟投入、環境效益、可持續性三個方面評估得出滿足水需求的水資源利用戰略。
3.2.3 漢江水資源利用策略研究
在了解構成漢江流域水資源各個水量均衡項目的基礎上,從水資源統一管理的角度,分析漢江水資源總量和各類水資源的互相轉化關系,提出漢江水資源開發利用策略。
參考文獻:
[1] 盧修富.安康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問題與對策[J].西北水資源與水工程,2003(2):40-45.
[2] 于洋杰.對新時期水資源綜合利用的探索[J].中國科技博覽,2014(41):396.
[3] 陳艷俊.淺議我國水資源現狀及其綜合利用[J].中國科技信息,2013(22):17-18.
[4] 劉文彬.水資源綜合利用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導報,2014(18):84-85.
[5] 竇明,于璐,楊好周,等. 中線調水對漢江下游水資源可利用量影響研究[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6(3):34-37.
[6] 鄭金龍.調水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相關問題探討[J].吉林水利,2016(4):23-25.
[7] 何家理,李國玲,劉全玉,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漢江安康段水源保護主要成本補償標準[J].水土保持通報,2016(1):281-286.
[8] 李柏山.水資源開發利用對漢江流域水生態環境影響及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研究[D].武漢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2013.
[9] 程素珍,許尚杰,刁匯文.水庫網箱養魚對水質的影響及防治對策[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10(1):30-31-147.
[10] 李柏山,李海燕,周培疆.漢江流域水電階梯開發對生態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人民長江,2016(23):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