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麗
(湖北省鄂州市中醫醫院 藥劑科, 湖北 鄂州, 436000)
作為一種由腸道黏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潰瘍,消化性潰瘍通常多發于食管、胃、十二指腸以及胃-空腸吻合口附近等器官及組織,臨床中以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最為常見[1-2]。幽門螺桿菌會增高患者罹患胃潰瘍以及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因此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對于加速潰瘍愈合以及降低潰瘍復發率有重要的意義[3-4]。莫西沙星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氟喹諾酮類抗菌藥,具有抗菌性強、抗菌譜廣、不易產生耐藥性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等優點。本研究探討莫西沙星治療幽門螺桿菌(Hp)相關性消化性潰瘍的療效及藥理學機制,現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5例Hp相關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式將患者分為觀察組46例與對照組49例。納入標準: ① 患者經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或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②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查Hp呈陽性; ③ 患者1個月內未進行抗菌治療。排除標準: ① 合并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② 治療依從性較差患者; ③ 具有精神病史患者; ④ 具有相關藥物過敏史患者。觀察組中男27例,女19例,年齡19~65歲,平均(41.3±5.8)歲,病程1~8年,平均(3.9±1.6)年; 復合潰瘍5例,十二指腸潰瘍21例,胃潰瘍20例。對照組中男26例,女23例,年齡17~67歲,平均(42.5±5.9)歲,病程1~9年,平均(4.1±1.8)年; 復合潰瘍6例,十二指腸潰瘍25例,胃潰瘍18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采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莫西沙星三聯療法,奧美拉唑(四川科倫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108) 20 mg/次,克拉霉素(江西匯仁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3513) 0.5 g/次,莫西沙星(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15) 0.4 g/次,均為口服, 2次/d, 7 d為1個療程。對照組患者采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聯療法,奧美拉唑、克拉霉素用量同觀察者,阿莫西林(昆明貝克諾頓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880) 1 g/次,均為口服, 2次/d, 7 d為1個療程。
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Hp根除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5-6]及耐藥性。
療效評價標準: 顯效: 患者潰瘍處于瘢痕期,臨床癥狀基本消失; 有效: 患者潰瘍處愈合面積≥50%, 臨床癥狀明顯緩解; 無效: 患者治療前后無明顯差異,甚至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Hp根除情況:14C尿素呼氣試驗呈陰性并進行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試驗。
耐藥性試驗: 取患者胃竇黏膜標本,分離培養菌株, 72 h后觀察結果,標準菌株NCTC 11637質控在允許范圍內,最小抑菌濃度≥1 μg/mL為耐藥。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行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5%,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7%(P<0.05), 見表1。觀察組患者Hp根除率為93.5%,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9.4%(P<0.05), 見表2。觀察組患者共分離出58株菌株,對照組患者共分離出72株菌株,觀察組耐藥率為22.4%,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4.7%(P<0.05), 見表3。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16.3%(P<0.05), 見表4。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后Hp根除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3 2組患者耐藥性試驗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非常復雜,目前普遍認為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是由于損害因素與防御因素失衡所致[7-10]。
目前,臨床上對于根除Hp的治療方案趨于標準化、成熟化,常規治療多采用質子泵抑制劑或鉍劑加兩種抗生素聯合治療,但Hp根治率較低。除了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以及用藥劑量和時間不規范等因素外, Hp對于硝基咪唑類藥物和大環內酯類藥物具有耐藥性是導致根除失敗的重要原因。三聯療法作為國內最先進的治療胃腸病的方法,相對于單一抗生素以及二聯療法,三聯療法根除率更高。
莫西沙星作為第4代氟喹諾酮類藥物,幾乎沒有光敏反應,組織穿透力強,能夠有效地結合細菌DNA螺旋酶以及拓撲異構酶Ⅱ、Ⅳ, 形成三重復合結構,穩定地破壞DNA的雙股結構,阻斷DNA的復制、修復以及轉錄[11-13]。在傳統喹諾酮類藥物抗革蘭陰性菌的效果上,增強了抗革蘭陽性菌的活性,研究[14-16]也證實了莫西沙星能顯著抗Hp活性,原發耐藥性發生率較低,并且患者在口服藥物后具有良好的吸收作用,因此生物利用度可達90%, 達峰時僅需0.5~4.0 h, 同時不受患者進食的影響,半衰期達12 h, 能夠快速、長時間的起效,因此臨床療效高于常規治療手段。本研究顯示,采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莫西沙星進行治療的患者總有效率為93.5%, 明顯高于采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進行治療的患者的85.7%。
口服莫西沙星后吸收迅速且完全,主要經由肝膽代謝和清除約占51%, 經腎和腸道清除約占20%和25%, 多種途徑的代謝清除方式降低了莫西沙星在患者體內的蓄積,也降低了藥物對肝、腎功能的損害[17-19]。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在臨床用藥中最常見的不良反應與其他氟喹諾酮類藥物相似,多為輕、中度的惡心、頭暈等,無需進行特殊治療[20-21]。本研究顯示,采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莫西沙星治療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6.5%, 明顯低于采用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進行治療的患者的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