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娜
摘 要:優秀生長期處于優越的環境,他們的一些缺點也容易被老師和家長忽視。如果不注意糾正這些缺點,優秀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心理。教師應根據優秀生的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采取靈活有效的教育方法,通過愛而不寵、褒貶適度、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三個方面加強對優秀生的教育,使優秀生始終處在一種進步、發展的狀態。
關鍵詞:優秀生;教育藝術;愛而不寵;褒貶適度;勞動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1;G62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6-0017-01
優秀生是指品學兼優,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學生。在教師和家長的心目中,優秀生是最受喜愛的。他們思維活躍,上進心強,學習刻苦,成績好,品德也比較好。但是,由于優秀生長期處于優越的環境,他們的一些缺點也容易被老師和家長忽視。如果不注意糾正這些缺點,優秀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心理。如好器重,怕失寵;好表揚,怕點名批評;好表現,怕失去機會;好逞強,怕示弱;好為“頭領”,怕當“平民”;好嫉妒,怕別人超過自己;好壓低別人,抬高自己。因此,要使優秀生健康成長,教師應結合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講究教育的藝術。
一、愛而不寵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要教育好優秀生必須以愛為基礎。只有愛優秀生,才能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開啟學生的心扉,使學生自然打開受教育的閘門,使老師的教誨如春風化雨般流入他們的心田。只有愛優秀生,才能在他們的言行舉止間發現優點和不足,并進行及時的表揚或批評,使他們在成績面前不驕傲,繼續奮進,在缺點面前不護短,認真改正。
教學中,教師對優秀生的愛比較容易產生,但教師必須對其他學生也同樣熱愛。如果教師只喜愛優秀生,那么這種愛就是寵愛,是偏愛,是不利于優秀生成長的。一方面,教師寵愛優秀生,容易使其他同學產生不滿甚至怨恨的情緒,并有意疏遠優秀生使他們受到孤立;另一方面,教師偏愛優秀生,就容易放松對優秀生的要求,從而忽視或容忍優秀生的一些缺點和錯誤,導致優秀生退步或落伍。嚴是愛,寵是害。例如,有一段時間,班上的一些優秀生上課時愛說話。起初,教師想,只要沒有影響紀律,小聲說話沒有關系,反正該會的題他們都會做。可時間一長,一些優秀生的成績有所退步,而且作業也不如以前做得認真,甚至影響了班級的上課紀律。這時教師才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對優秀生過于“偏愛”了,殊不知這會害了他們。于是,一天放學,教師把那幾個優秀生叫到面前,先是把作業本擺在他們面前讓他們自己看。然后,教師問道:“誰能說說這是什么原因?為什么最近的作業經常出錯,成績落后?”他們幾個低下頭,過了一會兒答道:“老師,我們知道錯了,上課不認真聽講,不遵守紀律……所以……”教師說道:“雖然你們的成績好,但是不應該驕傲。沒有人不努力就能夠取得好成績,學習的路上唯有勤奮才能取得成功。”經過此番談話,他們從此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只有對優秀生做到嚴愛相濟,才有利于他們的成長。
二、褒貶適度
教師對優秀生的表揚與批評要適度,否則難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對優秀生的表揚和夸獎過度,就會使他們忽視自己的缺點,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對優秀生的批評過度、脫離實際,就會使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產生壓抑感。例如,班級里有一名優秀學生,最近上課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作業馬馬虎虎,教師一氣之下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教師原以為他會覺醒,改正錯誤,誰知以后每當上課時他總是呆呆地望著教師,卻沒有聽課,更不愛舉手發言,這主要是因為教師過分的批評使他產生了壓抑感。因此,教師批評優秀生的時候,應該注意適當地肯定他們的成績和優點,使他們樂于接受教師的教誨,自覺檢查自己,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三、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
有些優秀生在家長和教師的影響下,片面追求高分數,認為只要學習好,一切都好,因而忽視了勞動鍛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會勞動。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形成好逸惡勞的不良品質。對此,教師應幫助他們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讓他們自覺參加勞動鍛煉,養成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教師應該組織各種不同形式的勞動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通過勞動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意義。還可以組織“勞動最光榮”主題班會,讓學生表演“懶惰可恥,勞動光榮”的小品。在小品中,可以讓一些學習好,但不愛勞動的優秀生扮演主要人物,這樣,可以使他們認識到優秀的人不僅要學習好,還要熱愛勞動,自力更生。
四、結束語
在教師和家長的心目中,優秀生是最受喜愛的。但是,優秀生長期處于優越的環境,他們的一些缺點也容易被老師和家長忽視。如果不注意糾正這些缺點,優秀生容易形成一些不良心理。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優秀生的教育,要講究教育的藝術。優秀生的教育是一項細致而持久的工作。教師應根據優秀生的心理特點和個體差異,采取靈活有效的教育方法,通過愛而不寵、褒貶適度、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三個方面加強對優秀生的教育,使優秀生始終處在一種進步、發展的狀態,讓他們越來越優秀。
參考文獻:
[1]丁晶,李麗玲,吳玉芹.小學優秀生常見不良心理傾向及其矯正策略[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0).
[2]康素敏.淺談對優秀生的教育[J].河北教育,1997(04).
[3]楊梅,鄭楓.優秀生心理問題及對策[J].現代教育科學,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