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大偉
摘 要:毛澤東思想幾乎都和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聯系在一起,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的大會上講話,對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思想有了高度的評價和概括,在他的講話中連續8次用到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這八個字一度成為熱詞。習總書記在講話中回顧并總結中國共產黨的三個偉大歷史貢獻,這三個偉大歷史貢獻以前總結為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第一,第二件大事都已經完成,第三件大事正在進行。本文主要談毛澤東思想的當代價值。
關鍵詞:毛澤東思想;價值體現
一、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世界上什么最寶貴?自己的理論、自己的經驗最寶貴。毛澤東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中國人民自己的理論。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毛澤東及其時代倡導的學習白求恩、張思德、愚公移山、雷鋒、大慶鐵人和焦裕祿等精神,與當前培育和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密切相連,改革以來部分遏制著自私自利、不講誠信、貪污腐敗、揮霍浪費、官僚主義等不良風氣,廣大干部群眾在相當程度上依然繼承和弘揚著這些優良和珍貴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精神。目前我國50歲以上的各界領軍人物和骨干,很少人沒有收到毛澤東思想以及那個年代精氣神和價值觀的熏陶和影響。特別是偉大的長征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主要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富滋養,成為鼓舞和激勵中國人民不斷攻堅克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
二、毛澤東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精神支柱
進入20世紀以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并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推翻了三座大山,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擔當起帶領中華民族逐夢的歷史大任,因此,我們可以說,毛澤東是中國夢的第一個領航人。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毛澤東就提出要將現在經濟上文化上落后的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工業化的具有高度現代文明程度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1960年代前期,他提出“四個現代化”思想,并表示要用100多年時間趕上和超過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隨后,周恩來在1964年底政府工作報告中,講了“兩步走”戰略步驟:第一步用三個五年計劃,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力爭在20世紀末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前列。這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正式提出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毛澤東思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對于中華民族在21世紀的振興和長遠發展,毛澤東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指導作用。
三、毛澤東思想對于加強執政黨建設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毛澤東曾經指出:“中國和俄國的歷史經驗證明: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要有一個成熟的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半個多世紀中,極為重視和關注黨的建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的建黨理論,并創立了完整地有中國特色的建黨學說。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關于黨的建設學說,馬克思、恩格斯講的不多,列寧有了完整地建黨學說,把列寧的建黨學說發展的最完備的是毛澤東。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特別重視黨內的紀律法規。1921年制定的黨的第一個綱領總計15條,涉及紀律規定的至少6條。中共五大黨章第一次明確了民主集中制原則,使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貫徹執行有了黨內法規的保障。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創造了整風這一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有效形式,正式提出了黨的建設的基本任務,并把黨的建設稱為“偉大工程”,把思想建設放在黨的建設首要位置,提出并論述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風建設理論。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要求全黨要牢記和踐行“兩個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一系統的工程為中國共產黨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提供了制勝的法寶。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發動了整風整黨運動、“三反五反”運動,盡管留下了過度運動化的教訓,但也對執政黨的作風建設進行了探索。改革開放的大潮難免帶來污泥濁水,黨的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著新的形勢。黨中央強調“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尤其在黨的自身建設方面,鄧小平同志把制度建設引入黨的建設,提出并論述了“為了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的科學命題。
十八屆六中全會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的創制成果,可以使得制定的各項政治制度規定有效運轉,從而確保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持續有效推進,將黨的建設的科學化水平推向新的高度。這些評價體現了科學的歷史觀,說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是一脈相承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三個歷史時期是相互聯系、環環相扣的。我們黨干的三件大事,沒有前一件的完成就引不出后一件,后一件大事總是在前一件的基礎上做起來的。特別是“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礎、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這5個概念,從不同方面揭示了毛澤東同志那代人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的貢獻,說明我們黨做的前兩件大事和第三件大事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三者之間有不小差別,但一脈貫通,第二件大事為第三件大事積累了思想、物質和制度條件,第三件大事是對第二件大事的堅持、改革和發展。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選擇。習近平在講話中動情地說:“今天,我們可以告慰毛澤東同志等老一輩革命家的是,在他們帶領黨和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上,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今天,我們對毛澤東同志的最好紀念,就是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把他和老一輩革命家歷經千辛萬苦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不斷譜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廬江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