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芳 黃倩琳 鐘玉儀 鄭士林
摘 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促進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農村產業現狀仍存在著例如產業單一、基礎差底子薄、群眾開拓創新意識欠缺等方面的發展問題。本文通過對廣州市花都區走訪調研,分析廣州市花都區農村的產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并為此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強調以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
關鍵詞: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振興
一、前言
在黨的十九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寫入黨章。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這是改革開放以來第20個、新世紀以來第15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7年1月,花都區赤坭鎮藍田村、蓮塘村、鯉塘村組成的連片單元獲省批準為第三批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片。該區按規劃設計、環境整治與公共設施建設、產業文化特色、管理民主與村風文明、組織實施五個方面全力加快推進省級新農村連片示范建設。結合“以農為主、以游來促、連片發展”的產業發展思路,科學規劃各類設施配套,合理形成產業發展連片,并輻射帶動周邊村莊,最終實現示范帶頭作用。
二、農村三大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其原因
廣州市花都區一直以來都極為重視鄉村振興,花都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的決策部署,也是踐行五大發展理念、解決好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必然要求。推進鄉村振興,花都很有基礎也很迫切,目前廣州市花都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狀況有以下特點:
(一)二三產業發展遠超第一產業
花都制造業發達,汽車產業產值超過千億元,整車年產銷過百萬輛;皮革皮具、電子音響、金銀珠寶等傳統產業正加快轉型升級;臨空產業以及總部經濟、商貿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創新能力不斷提升,連續2次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是廣州唯一被列入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區”的行政區。
(二)產業過于單一
“十一五”規劃以來,花都區實施“工業第一”的發展戰略,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取得很可觀的成效,第二產業迅速發展,例如獅嶺皮革產業集群、汽車業等。但實際上產業過于單一,市場競爭力度也低。
(三)各產業發展前景受限
花都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所在地,是廣州北部集聚高端要素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樞紐,在發展高端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花都區這些產業雖然發展起來很快,但是缺少研發能力和企業知名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而第一產業總體GDP增長力度不強,發展前景也有限。
(四)產業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花都區當地農村致力于發展第三產業,如鄉村旅游,其中炭步塱頭村、梯面紅山村、花東港頭村、赤坭藍田村、花山洛場村等都鄉村旅游景點,并擁有一定知名度,仍然缺乏品牌特色,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五)群眾開拓創新意識欠缺
當地群眾創新意識不強,滿足于現狀,對農村三大產業缺少科學的認知,對產業發展的新問題、新情況探索得不夠,沒有重視產業融合發展,導致缺乏產業相互依托發展。
三、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對鄉村振興的必要性
(一)進一步完善農村產業政策
根據國民經濟的內在要求,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對提高產業素質、調整產業結構有些不容忽視的地位,實現農村三大產業進行有序的對接,需要組建以科技為依靠的團隊,明確職權,加強技術指導服務,完善相關的政策,積極為農村三產融合提供優質的設備環境。
(二)促進市場項目聯結機制
農村三大產業融合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可通過對每個產業融合環節進行政策引導,逐步建立產業融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對企業相關政策支持與利益聯結機制直接掛鉤,積極推動三產融合項目發展。
(三)吸引技術人才回鄉發展
科技人才,是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的關鍵因素。在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的大環境下,大力發展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容易營造下鄉創業的濃厚氛圍,再加上完善的優惠政策,能更好地吸引技術人才返鄉發展,形成農村新的人才效益。
(四)豐富農村產業發展模式
農村三大產業融合創建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根據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地理、文化、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鄉關系等因素,創建不同的目標體系,探索差異化的發展途徑。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等不同的方面。所以,融合與發展的過程中要了解、調研和分析,找準適合發展的方向,豐富產業的發展模式,推動農村三大產業更好地融合。
(五)增進農村產業資源可持續利用
循環經濟是指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對“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的簡稱,是以物質、能量的梯次使用和閉路循環使用為特征的,在環境方面表現為污染低排放、甚至污染零排放。循環經濟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融為一體,是一種“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與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
(六)推動與“互聯網+”相結合
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維方式,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新動力。推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積極發展信息化農業、智能農業、農產品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有助于把產業融合發展提升至新的層次。
四、結語
促進農村三大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略要求,也是國家平穩發展的重要內容。在全面落實國家政策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堅持可持續發展,因地制宜發展好本地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類模式特別是新業態的發展,在針對土地、資金、基礎設施等方面調整的同時,也要轉變人群的觀念,讓更多的人投身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當中,完善循環經濟制度體系,農村資源得以循環利用,最終實現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李啟華.廣州市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狀問題及思路研究[J].南方農村,2018(01)
[2]游玉婷.湖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現狀問題及對策[J].新疆農墾經濟,2016(01)
[3]范恒山.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J].宏觀經濟管理,2018(01)
作者簡介:
李坤芳,廣東行政職業學院2016級學生;黃倩琳、鐘玉儀,廣東行政職業學院2017級學生。
鄭士林,廣東行政職業學院輔導員,高教研究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單位:廣東行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