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玲 王丹
蘇式是一種文化基因的標志性稱號,是蘇州區域內的對于歷史尊重和傳承積淀下來的一種文化自覺,有著豐富的內涵。蘇式課堂也正宛如蘇州園林般精巧細致,有著濃厚的藝術氣韻和靈動的生命氣象。在美術材料中的水粉就如蘇州園林的多變,極富創造力,促進了幼兒的造型、構思、構圖能力。本學期我們大班以創意水粉畫活動的蘇式課堂進行新的嘗試,接下來談談活動中的一些所得體會。
一、環境創設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
藝術環境的創設不僅能促使幼兒以各種形式來展示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增強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感受和體驗,而且有助于他們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形成感受藝術、觀察藝術、體驗藝術的習慣和能力。葉圣陶先生在1921年創作的童話《一粒種子》中以一粒種子的奇特遭遇,形象說明自然適宜的環境對種子的生長發芽起著重要的作用。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指出要“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在環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幼兒的成長規律,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避免“拔苗助長”式的超前灌輸。所以我們在環境布置的時候將水粉特色融入其中,用水粉繪制一個個同心圓作為美工區的背景墻,幼兒在感受色彩帶來的視覺沖擊,同時也激發了幼兒創作的欲望。
陶行知說過:“教育是要在兒童自身的基礎上,過濾并運用環境的影響,以培養加強發揮這創造力,使他長得更有力量,以貢獻于民族與人類。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解放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之工作。” 所以教師在班級中提供作品展示架將幼兒作品展示其中,這樣既豐富了班級環境,又培養了的幼兒自信心,也加強了幼兒的創作欲望。比如幼兒用水粉拓印的方式繪畫的作品《星空》,教師將其繪制成一幅宇宙行星圖裝飾科學角,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裝飾在班級中十分的開心,在接下來的創美活動中更加積極地投入其中。
陶行知指出“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只有在寬松、自由、自主的環境中,幼兒才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我們在幼兒創作的過程中考慮幼兒的自主性,將繪畫的水粉材料都放置在幼兒隨手可拿的位置,幼兒進行水粉畫創作時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自主的選擇相應的材料。晨間游戲時,選擇繪畫的幼兒會自己穿好繪畫的衣服,準備好繪畫的材料進行創作,如果在游戲結束時,幼兒的創作還沒有完成,幼兒可以將作品放置在未完成區,將繪畫材料放置材料架上,等待課間活動時幼兒可以再繼續創作。
二、技能培養遵照教學的科學規律
依照蘇式課堂中的教學結構特點“把握學科特質,順應學習規律”,在創意水粉畫活動中,雖然水粉畫的發揮空間很大,技法也很多,但教師的技能技法的教授要遵照教學的科學規律,遵循幼兒的實際能力,引導幼兒學習合適的技能技法。
我們在創美活動中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做這樣幾種簡單的技巧練習:
1.平涂法
把顏色調勻后沿著物體輪廓進行平涂,要求顏色飽滿、著色均勻。如活動《年年有余》,幼兒先用鉛筆畫好魚的輪廓及其裝飾的圖案,再進行上色。
2.過渡法
在作畫過程中逐層調配顏色、逐漸過渡,豐富畫面的層次和質感。如活動《小羊的幸福生活》,幼兒在繪制背景圖時,嘗試用藍色、綠色水粉通過逐層調配過渡的方法描繪出藍天、綠地的美,在整個繪畫過程中幼兒也會感受到顏色之間的調和發生的奇妙變化。
3.點彩法
是用不同的彩點來點綴畫面。如活動《春天的大樹》,在植樹節到來之際,幼兒大膽創想,用黑、白顏色為大樹穿上了漂亮的斑馬紋衣服,并用點彩的方法繪畫出大樹身邊美麗的花,透過這樣一幅創意的畫,讓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4.重疊上色法
在之前上色干透后直接覆蓋其他顏色,或先鋪底色再進行不同顏色的覆蓋。如活動《向日葵》,幼兒先用黃色作為底色的基礎上,再進行作畫。
三、創美內容遵從活動的學習規律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只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所以我們在開展幼兒創意水粉畫活動過程中,并不單一的進行技巧的練習,而是依據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論”為幼兒創設一系列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將繪畫技巧特點融于其中,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其創美想象力和表現力得到發展。比如我們圍繞季節開展的活動《秋天的白樺林》,首先教師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白樺林的特點:樹干筆直,樹皮白色,上面有黑色的“點點”。在幼兒觀察完后,請幼兒大膽進行創作:用過度法畫出背景,用重疊上色法畫出白樺樹,用點彩法畫出樹干上的“黑點”。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中主張“把籠里的小鳥放到天空中去,使它能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由此可見,幼兒園的活動也要融入生活,并服務于生活。如在大班剛開學的9月,我們邀請家長和孩子們進行了一次樹葉彩繪的活動,活動前,家長和孩子們一起收集樹葉,一起商量彩繪的內容;活動過程中家長和孩子齊動手,創作了一幅幅創意獨特的彩繪作品;活動結束后,家長和幼兒仍是念念不舍。參與是一種快樂,創造是一種享受,合作是一種幸福。家長們和孩子一起享受創意水粉畫活動帶來的美好親子時光。
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所以在對幼兒畫作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發自內心的對幼兒真誠的贊許,它是幼兒創造興趣的“催化劑”,能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創造的樂趣,提升幼兒創作的幸福感。
大班幼兒創意水粉畫活動的蘇式課堂新嘗試,我們發現創意水粉畫的活動激發了幼兒的想象力,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能獨立地拿取操作材料,有序地進行擺放、換色洗筆等操作流程,養成了良好的操作習慣;在創作方面也能積極思考,將自己的想法融入進自己的作品中,使得作品不再單調。在整個探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創意水粉需要更多的創意元素融入其中,在活動過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如:創意水粉活動形式還需更豐富;在創作過程中,幼兒對色彩的調配、運用還需進一步引導;幼兒在欣賞、評析自己的作品或他人作品的能力及技巧方面還有所欠缺。
總之要讓創意水粉畫活動融入到精致、質樸、靈動、開放的蘇式課堂,還需要教師時時潛心專研,創造性的挖掘素材,處處創設寬松氛圍,啟發幼兒大膽想象,激發幼兒創造潛能,讓幼兒盡情地展開創造的翅膀......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夏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