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父親節,我特意給父親發了一條短信:“爸,這些年來,您為這個家操了不少心,您辛苦了,兒子祝您在未來的時間里身體康健,福壽綿長。希望您能明白,兒子愛您?!边^了好半天,父親就回復了一個字——好。我不禁啞然失笑,結果似乎已在預料之中。我的父親,從來就不善表達,我跟他這二十多年來,大部分的時間里都是沉默以待,這成了我們恒久的交流方式。
我的父親是一個木匠,在我小時候,每當冬季來臨,城里大部分工地都停工了,別人家小孩的爸爸都回到了家,捂炕,烤火,看電視,串門打麻將,不亦樂乎,我的爸爸回家卻還是消停不下來,緩不上個三兩天,就又開始做他的木工了。在院子里,他打開刨床,支好架子,拿出工具,小到做案板,大到做櫥柜,叮叮咣當,忙忙碌碌。由于常年在外,日曬風吹,父親的臉龐黝黑黝黑,加上他寡言少語,不茍言笑,總給人嚴肅的感覺。他在一旁敲敲打打,我也總愛玩弄他的那些工具,手錘,鋸子,墨斗,鉆槍……他也不曾呵斥,由著我拿著他刨下的刨花做眼鏡,一來二去,我被來人叫成了“小木匠”。因為父親手藝精湛,做工細心,貼合緊密,做出的東西美觀實在,很多村里鄰居都提前打招呼預定。做好了,一個案板30元左右,一個櫥柜600元不等,就被人拿走了。很多時候,屋里爐火呼呼,屋外寒風凜凜,那一雙粗糙的手,做個兩三個柜子,換來我們家過年的年貨錢。
大學期間,我到了蘭州讀書。父親每月都會按時給我打來生活費,他很少打電話,只為省一個月幾十塊的電話費,有時候我給他打電話問候身體,他就一句簡單的“好著哩”做了回復,他給我叮囑的只有兩點,一是學習,二是身體,“不管在何時何地,學好本領才能有立足之地,讀不好書,到哪去都是寸步難行,市長的兒子也如此”,“作為一個男子漢,要大氣沉穩,胸懷寬大,身體要魁梧,才會有陽剛之氣,羊肉補身體,要常吃,烈酒傷身體,要少喝”,諄諄言語,猶然回蕩耳畔,只是,曾經年少的我,未將父親的話聽進耳朵,在大把的時間里,蹉跎光陰,貪圖玩樂,懈怠學業,白白浪費了四年青蔥歲月。畢業了,我沒有考研成功,我沒有真才實學,我沒有實習經驗,我只拿了一本“輕飄飄”的畢業證書來回報父親,父親也沒有過多說什么,就一句“未來的路好不好走你慢慢會明白”,我知道,他內心很失望、很難過,他恨鐵不成鋼,但我是他兒子,他只能接受這個結果。
“勤儉持家”是父親掛在嘴上的口頭禪,就因為這“勤儉持家”,他外出打工時只在工地吃飯,從不在飯館吃飯;就因為這個“勤儉持家”,三年時間里,他從未給自己買過一件過年新衣;就因為這個“勤儉持家”,他出行從不打車,自行車是他“最愛”的交通工具......更“可氣”的是,他竟從不給自己的糟糠之妻穿好一點,母親多是穿地攤衣褲。好多次放假回家,我們父子在一起,自詡已長大、有了自己人生感悟的我給父親“大講道理”:“爸,您說的勤儉持家固然沒錯,但時代在進步,社會的消費觀也已發生變化,市場經濟決定消費能力,您苦了半輩子,我媽也跟您辛苦了半輩子,您對您們倆稍微好一點不行嗎?您自己工地飯吃久了也偶爾下個館子么,再說我媽都已年過五十,最美的年齡已過,現在給這個額頭皺紋日漸增多的妻子添置幾件新衣服,不也是您丈夫的責任嗎?”我自認言之鑿鑿,言明理正,父親似乎被我說動了,但笨嘴拙舌的他,說不了大段話來反駁我,他就用朱德穿補丁褲子、鄧小平一條毛巾用了好幾年之類的話拿來說,我竟“無言以對”,兩個人每次說到這樣的話就進了死胡同,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試圖改變父親的觀念,但終無果。
我跟兒時伙伴小樊,我們的父親都是農民,他的父親多的在乎只是他是否缺錢,為他提供物質,但我的父親不但在物質上滿足我,更是在其他方面滿足我,他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父親雖不說愛我,可惜他演技不好,藏不住滿滿的關懷。
我畢業后找了工作,雖然苦點累點,但工作穩定,收入也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我經常將我工作的環境和生活的地方拍成照片和小視頻傳給父親,讓他能知道我的狀況。他一年四季都很繁忙,沒有時間會過來我這兒看看。有時候我打電話給他,他除了讓我注意身體,就是要讓我好好工作,跟著師傅學本領,虛心求教,不給單位造成損失。每一次,我跟他的通話時間幾乎不超過三分鐘,除了問吃喝,好像再沒有別的可說,好多時候,我試圖尋找話題,希望能跟他多暄一會兒,但父親的反應總讓我有一種滿拳打在棉花包上的無奈,最后往往是以一句“注意身體”做結束語。有時候看電視我就非常羨慕里面國外父子那種聊天的狀態,侃侃而談,歡聲笑語,沒有一點拘束,沒有一絲隔閡。“爸爸,我愛您”,“兒子,我也愛你”,情感的表達歡快自由。我們中國人含蓄內斂的性格往往有時候會阻礙父子情的交流和碰撞,有些人一輩子可能都沒說過一句“父親,我愛您”,造成莫大的遺憾。
我找對象了,要買房子,但難題出現了,在蘭州動輒八九千每平的房子,對我這個剛工作不到兩年的“社會人”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這時候正好公司出臺了政策,對于我們職工有優惠條件,房子會便宜很多,但這個“便宜”對于只有四位數存款的我來說依然是望塵莫及,我無奈搖搖頭,心想只能后面再說吧。但過了一周,我的卡上多了30萬,父親來了短信:拿去付首付吧,不夠我再想辦法。那一刻,我內心是震撼的,我的這個農民父親,平時不聲不響,沒有什么大動作,怎么就一下子拿出了這么多錢?在跟母親長時間的通話后,我終于頓悟:我可敬又偉大的父親,在大半輩子一直身背著農民、工人的角色,在這個收入低下、尊嚴卑微的行業里,他怎么會存有這么一筆“巨款”,核心秘訣就是他一直掛在嘴邊的“勤儉持家”??!但凡他平時多抽幾包好煙、多下幾次館子、多給自己添置幾件品牌衣服......這一下子能拿出這么多錢來,那也絕對是不可能的事,父親只要在他“勤儉持家”的觀念上打個七八十折扣,那我也絕非能有這么便利的條件。雖然這筆錢里面有一部分是父親東借西湊的,但我深知,二十幾萬的基數,正是父親那如弓的脊梁換來的,我的父親,用自己兩個干瘦的肩膀,給我撐起了浩瀚的天空,為我鋪就了未來人生的平坦路。
我終于結婚了,完成了父親的“任務”——這是他總給鄰里大叔戲謔的一件事,他說只有看著我成家了,他肩上的擔子才算是放下了大半。在婚典上,父親母親上臺就坐,在司儀的主持下,媳婦正對站在爸媽面前,彎著腰,俯下身,伸長胳膊,把茶杯遞到他倆跟前,對著爸媽大聲說道:“爸,媽,您們辛苦了,請喝我們的孝心茶!”我站在媳婦邊上,母親早已笑靨如花,頭頂的霜花根根絲絲,父親卻還是那么嚴肅,神情也沒什么變化,但是,在近距離下,我明顯看到父親喉結蠕動了兩下,他嘴唇微張,肩膀上傾,像是有話要說,可最終還是歸于平靜,他接過茶杯,側過身,滿滿飲了兩口,然后他放下杯子,對著我們簡單說了句“以后好好過日子”,我跟媳婦鄭重地點了點頭。這就是我父親,在兒子大喜之日,依然不會慷慨激昂,不會滔滔不絕,有的只是平淡簡單,但這句囑咐,卻有千鈞之重,使我牢記心頭。
父親雖然不能給我出謀劃策,不能指點迷津,但不管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我時不時還是會給父親匯報下,我獲得了什么獎勵,取得了什么成績,以讓父親感到欣慰。我有了什么想法,或者平時生活中所見的奇聞趣事,說給父親,父親倒也樂得傾聽。
雖然父親跟我在地理上相距不遠,但也由不了我時常想念父親,背影猶見目,深情已賦矣。我想他的手掌,龜裂卻很親切;我想他的頭發,黑白夾雜的油漬;我想他的話語,嚴厲使我正直??偪磿险f,母親是一寸寸變老的,而父親是突然變老的,我的父親變老是什么時候呢?應該就是我結婚后吧!他不再年輕了。
心顫顫又陽陽,驚覺又倍感蒼涼,雖絕見剛毅停駐,卻深息父愛綿長。
今年5月份,媳婦成功誕下一個兒子,我們家里人都特別高興,我也歡呼我當爸爸了,父親尤其滿足,因為在他傳統的觀念里,一直惦記要個孫子。我猶記得當初父親抱著他外孫子,看著懷里肉嘟嘟的小嘴,輕聲細嘆:哎,這要是我家孫子該多好!現在,父親終于如愿了,他做了爺爺。因為老家里最近農忙,母親暫時抽不開身,媳婦必須要在蘭州帶孩子。有時候跟家里手機視頻,父親看著他孫子,一副喜上眉梢的開心樣子,我跟媳婦也高興。我們盼著家里快快農忙結束,把孩子領回家去,讓他爺爺抱個夠!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見者,親也,現在,我已準備好從父親那里接受“父親”這一角色,讓他放下沉甸甸的擔子,來多多享受天倫。同時我也多想父親是歲月疏忽給添裝的那個人,少幾根白發,少幾條皺紋,少些許蹉跎,使其依然勁壯,依然挺拔!
世界再大,大不過父親的微笑,莽莽大地,浩浩遠空,汲汲時光,悠悠父愛,我愛我父親!
作者簡介:
張偉年(1991—),男,本科。
(作者單位:蘭石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