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古麗·買買提
哈密瓜與哈密綠洲一角的花園鄉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因為花園鄉是哈密瓜源產地之一。據文史資料記載,花園鄉下游,南湖鄉,五堡鄉四堡村,現哈密市一中(原哈密地區一中)以北等地是 哈密瓜源產地,也是哈密王室貢瓜之地。據權威人士研究證明,花園鄉一帶是哈密本地維吾爾人居住之地。本地帶被稱為《維吾爾巴立克》是很可能因這個原因。
哈密歷史悠久,距今七八千年以前,哈密就有人類居住?;▓@鄉地勢平坦,土質肥沃,以前水源豐富,到處都有泉眼,東西河壩在花園鄉上部合二為一,村莊沿河壩兩側分布,兩側樹木蔥郁,果樹,葡萄,比比皆是?;▓@鄉以前是以農業為主的平原鄉,這里的農民,特別是下花園的農民歷來重視種瓜,花園鄉下游村莊出的甜瓜和西瓜很有名。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花園鄉是東西河壩交匯《約合》的避處,兩條河在此地相見并流《融為一體》后向西南方向《奔馳》穿過南湖戈壁灘,一直《跑》到沙爾湖停留《止步》。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種種原因幾千年以來養育著這片戈壁植物幽靈的河流日益《斷氣》,最后慢慢地演變成了平息無聲,愛莫能助的歷史產物。歷史上南湖,花園兩地像兄弟姐妹一樣,同床同夢,同渡難關盡到今天。在上世紀80年代中葉以前的一段時間中 南湖農民種植水稻,洋蔥,甜瓜(主要是晚熟品種加格達,從南疆引進的恰爾庫洪)等經濟農作物而保持生存發達。到上世紀80年代末益種水稻的南湖鄉很快變成了短缺水資源的瓜地,隨著地下水的日益下深哈密市以南的這片古老瓜地種植的一些品種已經失傳。花園鄉也是像南湖鄉一樣經歷了相此的演變命運。花園鄉原來是絕不缺水的地方,東西河壩并流,幾處水庫,許多泉眼養育過這片肥土。但近幾年來,這種歷史情景有了實質性的演變。因以種瓜為出名的前一輩瓜農一一去世或失去勞動力,代代相傳的栽培技術,加工習俗,藏瓜方法等傳統流失無根了。
為什么發生這種局面呢?原因之一,種植結構調整以后花園鄉的好多耕地變成了以紅棗為主的果園;之二,水資源自然而然地少了;之三,瓜農的市場意識強了,傳統意識單薄了;之四,哈密重工業區落在了附近,影響了甜瓜西瓜等水果的天然成分和產量,以前直到立冬不變黃的瓜葉,現在不到八月份就變黃干死。
為了改變這種不良局面,提高農民種瓜積極性,哈密市在花園鄉卡爾塔勒村建成了規模較大的哈密瓜園。近幾年來,農民的種瓜積極性提高了,新品種到達了108種,一年舉辦一次的哈密瓜節也增強了農民的市場意識,提高了種瓜積極性,這種趨勢為花園鄉發展瓜業創造了很好的優勢條件。
哈密瓜是花園鄉的品牌產品,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為了提速哈密瓜業發展,哈密市2012年投資400百多萬元,在哈密瓜園建成了民俗風情一條街,為花園鄉今后的發展,尤其是旅游業的發展,花園鄉輝煌的前途打好了堅定的基礎。
哈密瓜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被贊揚過,現今也在被贊揚,今后更為值得贊揚,正是因為哈密瓜是瓜果之王,哈密是哈密瓜的源產地,花園鄉是哈密瓜的源產地之一,也是把哈密瓜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重要基地。
哈密瓜就在這里展現自己的威力,從這里重新屈起邁向世界各地,花園人的甜瓜之歌跨越世紀,漫天游散的哈密瓜之贊長流不息!
(作者單位:新疆哈密市伊洲區陶家宮鎮文體廣電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