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飛
摘 要:初中學生處于身體發育關鍵期,學生心理也呈現最迅速的發展時期,但是,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個性不穩定,心理健康方面難免會存在問題,家校要充分重視,并形成教育合力,不斷拓展家校合作的途徑,拓展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積極落實教育策略,促進學生健康全面成長。
關鍵詞: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心理健康是當前人們比較關注的話題,也是社會對健康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大多指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能積極面對當前瞬息萬變的社會和形勢,并能用樂觀熱情的態度去生活。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關鍵期,也是學生情感,意志、自我認知以及生理發展最迅速的發展時期,這一階段,學生容易叛逆,逐漸傾向獨立、孤獨,并伴有脆弱,初中階段的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個性不穩定,這是初中學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原因,為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發展現狀,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科學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家校合作,有效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克服不良因素,讓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一、科學分析現狀,明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問題
初中生剛剛步入青春期,在其心理上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強烈的自我認知,對于大人的意見,往往持懷疑態度,過分強調自己的觀點,不喜歡按照家長或者老師的觀點做,對于善意的批評,總是表現很反對,很倔強,這是學生自我意識的自然反應,也是學生展現個性的關鍵特征。為此,初中學生容易出現逆反心理,堅守自己的價值意識,不能正確把握心理特征,從而逐漸形成固執心理,影響了學習發展效果。當前的初中生,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深得家長和教師的寵愛,一般來說,他們大多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條件比較優越,但是,其情感是孤獨的,封閉的,大多表現為內向、膽小,在挫折面前無助的情緒比較濃烈,往往一遇事就驚慌著急。在學習方面,他們面對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感到壓力巨大,另外學生又面對作業繁多,激烈競爭的學習氛圍,他們往往表現的壓抑,厭學,這都是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出現了問題,教師和家長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科學認知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積極應對,積極轉化學生情緒,有效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家校合作共育,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
家庭和學校都是學生發展的教育力量,都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標。所謂家校合作共育,則是家長和學校兩種力量結合起來,相互幫助和支持,強化溝通交流,結合學生的表現,共同給予配合和幫助,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隨著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不斷出現,家長和學校要共同重視,相互溝通學生的表現,共同搜集雙方的教育意見,有效實施,化解不良情緒,使學生獲得長足的發展。學校和家長充分認識心理健康對學生發展的重要性,但是,事實卻不盡如人意。據調查,很多家長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工作忙、不會教育孩子、文化程度低等。把教育的責任推向學校,對此,學校要強化培訓,吸引家長參與進來,先從培訓教師開始,讓教師關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掌握初步的教育方法,鼓勵教師向家長宣傳推廣,指導家長參與學生的指導,循序漸進的轉變家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漠視態度,消除一些不利因素,有效分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諧合作,審視教育成果,從而有效促進家校合作的統一,吸引家長主動參與家校合作。
三、家校互動交流,提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當前的家校合作,大多局限于重知識,輕體驗,大多是學校組織家長課堂,讓專家或者教師講授心理健康的知識,分析初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對于修正方法,大多是口頭表達,缺少實踐的指導與實施,從而收效甚微,因此,要做好家校合作,首先要強化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同時,進行全方位的系統培訓,多層次的了解初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并通過網絡、查找實踐經驗,獲得問題解決方法,教師和家長相互分享各自對學生的看法,找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參與,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環節,統一規劃,各負其責,學校則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課程,在管理和教學中逐步深入,不斷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點,強化學生的人際關系處理,拓展學生的合作能力,家長也按照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給予疏導,結合家校合作,相互分享學生的進步與變化,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情緒方面,家校深入溝通,書寫心理健康教育敘事,發現學生影響心理健康的根源問題,在家校共同的引導下,發揮學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動性,尊重學生的想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合作下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家校尋找途徑,拓展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家校合作是一項長期的教育活動,學校要有意識的拓展合作途徑,吸引家長參與進來,心理健康教育,屬于專業性比較強的教育內容,家長、教師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識也是匱乏的,學校作為教育的主體,要積極的創建條件,為家長和教師提供培訓機會,讓大家在科學教育的前提下,運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邀請專家到學校做報告;觀看網絡心理教育課程;教師與家長的經驗分享;創建家校溝通QQ群、微信群;開展家長開放日;家訪等。創建家長學校,組織家長委員會,利用家校組織,采用靈活辦學的方式,不斷引進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比如:邀請心理專家示范實踐教育過程,運用全腦沙盤,有針對性的實施心理健康實驗,創建示范基地,選擇榜樣引領,科學論證心理健康的科學性和必要性,學校有計劃,按步驟進行培訓,還可以借助社區力量,實現家長和教師的共同發展,并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獲得全面發展。
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家校合作完成的教學活動,面對初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我們要懂得整合各種資源,堅守教育思想,爭取大家的力量,讓有困難的孩子看到希望,讓學校和家庭成為孩子的精神樂園,只有家長和教師把愛澆灌學生的心田,才能收獲心心相印的體驗,學生才能在溫暖的氛圍里,熱情、開朗的參與學習,在家校合作的努力下,學生才會克服心理障礙,提升學習積極性,結出豐碩的成果。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王永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J];教育研究;2002年07期
[2]連社君,劉衛平;談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J];中等醫學教育;2000年S1期
[3]賀建平.家校合作開展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D].呢蒙古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第一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