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惠
摘 要:當前幼兒普遍缺乏規則意識,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的秩序感的建立及對幼兒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通過游戲可以調動幼兒的主體性,更易將外在的規則要求內化。幼兒的游戲內容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是縮小了的社會,教師要善于將規則滲透于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游戲活動特別是區域活動中學習和體驗各種規則。
關鍵詞:規則意識;游戲體驗;參與性;創造性;交流與合作
為了發展孩子的自主性,讓孩子有充分愉悅的體驗,我們是否就應該漠視或否定規則意識的重要性,讓孩子在無任何要求的情境中“自由”活動呢?回答當然是否定的。給予幼兒過多的自由,表面上是重視了幼兒的情緒,讓幼兒自由的發展,而事實上在混亂和充滿危機的場景中活動的幼兒,其內心體驗并不一定是愉悅的,對幼兒的發展也未必是積極的。規則意識的培養對幼兒的秩序感的建立及對幼兒長遠發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我國幼兒的規則意識現狀分析
有調查顯示,我國幼兒規則意識普遍較差。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游戲活動中幼兒不遵守規則,玩具亂丟亂放;不愿意排隊等待,進餐時拋灑飯粒,不遵守生活規則;攀折花木,不愛護公物;等等。幼兒出現這類行為,一方面,主要原因是不良的教養方式,而不良的教養方式又根源于不正確的兒童觀,如有的父母認為幼兒年齡小,長大自然就知道了;有的對孩子倍加呵護,過分溺愛,不愿意約束和要求,明知道有規則而不去培養;還有一部分教育者對幼兒要求又過于嚴格,態度過于嚴厲,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從而使得幼兒把執行規則當作一種負擔,導致其產生不良行為習慣。另一方面,也與成人忽視規則的合理性有關。如有些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很少考慮活動規則的合理性,不去分析這些規則是否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有的教師為了便利地組織教學,過于強調孩子的身體動作,如長時間要求手背后、不能亂動說話等,熟不知不當的規則會引出不當的懲罰,而不當的懲罰會傷害孩子的心理,也使游戲變得索然無味。
二、游戲對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價值
1、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通過游戲可以調動幼兒的主體性,更易將外在的規則要求內化。在游戲中孩子們有較大的自主性,教育者可利用游戲內容的趣味性,增強幼兒的集體意識,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體驗和感知各種規則。幼兒為了把游戲玩好,通常也會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自覺遵守規則。
2、從“娃娃家”到“超市”,從“圖書館”到“銀行”,從“醫院”到“美容美發”,這些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無一不來源于真實的社會生活。幼兒通過游戲體驗和感知社會生活中各種角色的行為規則,并以規則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從而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會行為習慣。
三、運用游戲培養幼兒規則意識的策略
(一)融規則于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和感知各種規則
幼兒的游戲內容是現實生活的反映,是縮小了的社會。教師要善于將規則滲透于游戲之中,讓幼兒在游戲活動特別是區域活動中學習和體驗各種規則。如幼兒通過游戲“紅綠燈”,了解“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過馬路要走“斑馬線”;通過角色扮演,讓孩子充分認識不遵守交通規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等等。幼兒通過游戲相互交流著彼此的經驗,明確所學到的各種規則都與自己密切相關,明白規則不僅約束著別人的行為,同樣也約束著自己的行為。
(二)增強游戲規則的靈活性,變他律為自律
教育工作者對規則的最終期望是規則能成為孩子行為的內部參照,因此孩子對規則的理解不能單純依靠教師的灌輸。引導幼兒參與游戲規則的制定、修改和完善,能加深幼兒對規則的理解,增強其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如在游戲“老狼老狼幾點了”中,按照規則應該是老狼抓住誰,誰就當下一輪的老狼??捎捎谟變憾枷氘敗袄侠恰?,于是出現了“老狼”抓、沒人躲的現象,孩子們失去了興趣,也達不到鍛煉幼兒奔跑的目的。于是教師請孩子們想出了許多辦法,最后確定“誰最先跑回動物的家,誰當老狼?!边@樣就調動了幼兒奔跑的積極性,游戲又恢復了生氣。
(三)注重交流與合作,提升規則執行力
幼兒生活在集體中,就要與同伴進行交往,遵守集體的規則,懂得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知道自己對集體的作用。如在手工區編織彩帶的活動中,為了增加孩子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我們讓孩子們兩人一組,一人編織、一人幫助,不僅加快了編織速度,還培養了相互配合的能力。通過游戲,幼兒知道集體的榮譽需要每個人的努力,知道游戲的快樂是由大家創造的,要想快樂游戲就必須遵守規則。如在搭建“動物園”的游戲中,“動物園”的工程還沒有完工,忽然有一個孩子提議改搭汽車,這個建議馬上遭到其他人的反對,經過協商,孩子們決定先搭完動物園,再搭汽車。在這個游戲中,孩子們學會了謙讓,學會了使用規則來減少矛盾。作為教師,就是要善于創設滿足幼兒交往需要的活動空間,鼓勵幼兒在游戲中主動與同伴和成人交往,提升規則的執行力。
四、加強家園聯系,重視幼兒的實踐活動也很重要。
幼兒在游戲中獲得的知識以及習得的規則,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驗證和強化。家長是最有機會帶幼兒到社會實踐中進行真正鍛煉的人,因此家長要善于為幼兒創造實踐的機會,注重對孩子的隨機教育,強化自身的規則行為,為幼兒做出好的榜樣。和幼兒一起制定生活常規、作息制度,這些都有助于幼兒從小建立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范的習慣。家長對幼兒的常規培養要有持久性,不能可有可無,以尊重為原則,正確引導,讓幼兒從小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孩子。
總之,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幼兒通過游戲及各種活動,多角度多渠道地進行反復實踐,不斷內化,形成自覺的行為習慣,才有可能真正形成并鞏固,從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參考文獻
[1]莫秀鋒.試論規則的類型與兒童的規則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7,(1).
[2]鄭三元.規則的意義與兒童規則教育新思維[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
[3]張曉梅.游戲中兒童的規則意識及自我控制能力培養[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1).
(作者單位:德陽市廣漢市雒城鎮第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