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莉莉
摘 要:民商法連帶責任是民商法制度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在民商法實踐應用中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依法治國”理念的提出與戰略的實施,我國民商法得到不斷完善,人們對民商法及其連帶責任的重視程度得到提升。本文從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相關概述出發,就新階段民商法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節點改善對策,以期為民商法進一步的完善與優化提供有益指導,使民商法更好服務社會群體。
關鍵詞: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和對策
引言
民商法(civil and commercial law)是民法與商法的統稱,是我國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們日常生產與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性,側重于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與維護,是推動社會穩定與和諧發展的重要法律規范。而在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應用領域相對較多,尤其是在債務經濟糾紛處理中。雖然連帶責任由來已久,但是就目前我國民商法研究現狀與執行情況來看,在《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等成文法律規范中,關于“連帶責任”尚未形成明確界定,連帶責任的實施仍存在諸多問題。對此,有必要加強民商法中連帶責任的研究,認知連帶責任問題,實現問題有效處理。
1 民商法連帶責任的相關概述
連帶責任(Joint responsibility)通常又被稱之為“連帶債務”,是民商法制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連帶責任”最早形成于戰國時期,并在逐漸發展過程中,由商鞅納入當時的法律體系中,用于政治治理,被稱之為“連坐”,即嫌疑人產生犯罪事實或出現財產糾紛時,雖然與之相關的人并不具備犯罪行為,但是因為與犯罪者存在某種關系,需與犯罪者共同承擔責任[1]。
到現代社會,“連帶責任”在于社會發展不斷融合下,其應用范圍得到拓展,從政治領域逐漸發展到經濟領域,內涵與表現形式皆產生巨大變化,成為同一債務中,數個債務人全部承擔或部分承擔的一種民事責任形式。
在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連帶責任人需超過兩人(包括兩人);(2)連帶責任人與債務人之間存在債務關系,且連帶責任人存在主觀過錯,產生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3)連帶責任人共同擔負的債務必須存在“不可分割”的特征;(4)連帶責任人搜承擔的義務對象,需為“種類物”(種類物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經濟意義與物理特征的物,能夠用一定計量單位衡量,包括食材、建材、貨幣等);(5)連帶責任需具有一定的法律規定,連帶責任人承擔法律明文規定的責任或當事人明確為約定的責任,以實現利用法律保障債權人自身利益[2]。目前,在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主要由以下幾種類型:(1)共同侵權所應承擔的連帶責任;(2)共同參與危險行時,所應對被侵害人承擔的連帶責任;(3)在無意識聯絡下分別產生侵權行為所應對被侵害人承擔的連帶責任;(4)高危險物導致損害事實的發生、公共道路通行妨礙導致損害事實的產生所應承擔的連帶責任;(5)網絡服務提供者面對網絡用戶侵權行為所應承擔的連帶責任;(6)委托代理過程中出現損害事實所應承擔的連帶責任[3]。由此可見,連帶責任在民商法中占據重要地位,并在人們日常生產與生活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為避免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影響法律公正公平性,有必要加強連帶責任問題的深入研究。
2 民商法連帶責任存在的關鍵問題
在對民商法成文法規進行解讀以及連帶責任有關事實處理情況進行綜合分析中發現,現階段我國民商法連帶責任存在的關鍵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2.1連帶責任人責任歸屬問題
由連帶責任構成特征可知,連帶責任人至少為兩個。因此通常情況下,在經濟糾紛中,涉及到的連帶責任人相對較多,且不同責任人之間皆存在相對復雜的連帶責任,在共同承擔責任時,個體間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存在差異性。例如,在一起酒后車禍糾紛案件中,李某為酒后車禍行為的發起者,而李某駕駛的車屬于其朋友張某,當受害人王某將李某告上法庭后,根據民商法中連帶責任有關規定,將李某與張某共同列為被告,應共同承擔對王某的連帶責任,且在李某無力承擔王某醫療費用時,需由張某承擔王某的全部醫療費用。在此過程中,張某并未真正對王某產生侵權行為,而是出于情誼將車借給李某,但卻要與李某共同承擔其所造成的過錯。針對此類案件,如果無法根據連帶責任人實際損害程度明確劃分其所應承擔的責任時,將會使連帶責任人產生“不公平”心理,這與民商法連帶責任“最大程度上保障與維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本質產生偏差,引發其他糾紛案件的產生[4]。
2.2民商法與程序法協調問題
在民事糾紛處理過程中,民商法需要與程序法進行有機結合,在相互協調下進行民事主體權益的維護與保障。但是就現階段民商法的實施情況來看,存在民商法與程序法不協調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連帶責任在民商法與程序法中出現不同的性質,在案件處理時產生矛盾與沖突。例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指出:在雇傭活動中,雇員應故意或無意過失出現致人損傷事實時,需與雇主對被侵權人承擔連帶責任,雇主承當連帶賠償責任可向雇員進行追償。而這在一定程度上與《侵權責任法》中“勞務者致害賠償”有關規定產生了沖突。通常情況下,法院在處理經濟糾紛案件時,針對民商法和程序法之間存在的沖突,多以民商法為準則,進行審判。對此,為更好實現公民合法權益的有效維護,需提升民商法與程序法之間的協調性,對連帶責任性質、界定進行準確定義與闡述。
2.3訴訟時效與適用體系問題
訴訟時效對法律規定的實施、法律責任的履行存在重要影響作用。但就目前民商法成文法規而言,關于連帶責任的訴訟時效尚未由明確的規定,影響相關民事糾紛案件處理質量與效果。與此同時,雖然民商法成文法律對連帶責任給予了一定的規定。但是從整體層面來看,連帶責任適用范圍、適用條件等尚未得到明確規定,形成相對完善的適用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以導致連帶責任認知偏差的產生,降低法律制度實施的科學水平。
3 民商法連帶責任問題處理對策
針對現階段民商法連帶責任存在的關鍵問題,建議采用如下對策進行改善與處理。
3.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重當事人合法權益的保護
由連帶責任相關概述可知,民商法連帶責任類型相對較多,不同類型的連帶責任,連帶責任人所需承擔的責任是不同的。對此,相關工作人員應遵循“實事求是”原則,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確經濟糾紛案件中連帶責任的類型,并在此基礎上,以“最大限度保障與維護每個公民合法權益”為宗旨,注重所有民事主體合法權益的保障。即根據連帶責任人對被侵權人造成的損害程度,科學劃分其所應承擔的責任比重,以保證法律制度的公正、公平正。
3.2完善程序制度,實現民商法與程序法的相協調
民商法與程序法的協調發展對提升民事案件處理能力,增強法律制度實施質量與效率存在重要影響作用。對此,在法制建設過程中,遵循“立法統一”原則、“法律公正公平原則”,進行程序法律制度與規范的完善與優化。在此過程中,可根據訴訟情景,進行訴訟程序多元化設計,盡可能的提升訴訟時效。同時,從民商法入手,進行連帶責任制度、性質、應用范圍、程序等的明確與完善,以實現其作用的充分發揮。
3.3加強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的完善
在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構建過程中,除注重一般責任制度體系構建原則外,如“保障民主主體合法權益”、“法律公正公平性”、“法律透明性”、“法律權威性”等,應從連帶責任主體定義、性質、適用條件、適用范圍、執行風險防范措施等層面出發進行完善,以避免認知偏差、執行不到位等問題的產生。與此同時,由于民商法連帶責任體系的完善是一個長期發展的工程,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通過深入探討掌握民商法連帶根本問題及形成原因,以更好的尋找問題改善對策,促進連帶責任作用的最大化發揮。
結論
總而言之,民商法連帶責任是民商法制度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展下對法制建設的必然要求,在處理社會經濟糾紛,保障與維護民眾合法權益,提升法律規范性、公正公平性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作用。對此,在提倡依法治國,注重法治建設的背景下,應明確認知現階段連帶責任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如責任劃分不明確、訴訟時效率低下等,采取行之有效對策進行改進與處理,以提升法律科學水平,增強法律實用性、適應性。
參考文獻
[1]李寧.淺談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理論觀察,2018(04):93-95.
[2]趙文婧.現代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與有效對策[J].科技風,2018(01):247.
[3]田慧先.對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的分析和探討[J].法制博覽,2017(35):209.
[4]呂馨妍.淺談民商法連帶責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交際,2017(15):45+44.
(作者單位:優華勞斯汽車系統(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