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角是幼兒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幼兒親近自然、觀察認識動植物的窗口,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有效、有意義的自然角活動,不僅能豐富幼兒的科學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激發他們探究大自然的興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但是自然角有時成了擺設,為了迎接檢查、評比或者對外開放活動,老師請每位幼兒帶來各種動植物,擺放在自然角區域內,檢查期間由老師每天澆水、養護,忽視了幼兒體驗的過程,剝奪了他們觀察、探索的機會,漸漸地自然角也就被幼兒遺忘在角落里。檢查結束后,自然角無人問津,過不了幾天花兒凋謝了,金魚、烏龜也都死了,留下幾個空盒子和花盆里枯萎的植物。
剛開學,為了豐富班級自然角,教師請幼兒共同討論,自己想帶什么放到我們的自然角。孩子們有的說種大蒜,有的要帶花,有的要帶螃蟹……
第二天,幼兒帶來自己種植的植物放在自然角,有的還在自己的花盆里做了一張便利貼,介紹自己種植的植物。溪溪則帶來了一只烏龜,大家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在了這個可愛的小家伙身上,幾個幼兒還爭著搶著給小烏龜喂食。過了幾天,有一天下午起床后,孩子們像往常一樣走到自然角,準備去看看這只小烏龜。
忽然,寧遠跑過來告訴我:“老師不好啦,烏龜死了?!?/p>
溪溪趕快跑到烏龜跟前:“啊,這是媽媽前幾天才給我買的,早上還好好的?!?/p>
“你看,小烏龜眼睛都閉上了,好可憐啊。”
“我們給它喂的龜糧還沒吃完呢,它就死了。”
“是不是我們沒給它換水的原因啊?”
“我媽媽說烏龜很長壽的,怎么沒過幾天就死了?”……
幼兒就圍在烏龜旁邊,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熱烈地討論起這只烏龜的“死亡之謎”。為了解開這個謎底,我們共同查閱烏龜的生活習性及特點,分享彼此的經驗,幼兒漸漸地對烏龜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我們也順勢提供機會讓他們對烏龜展開了觀察與探索。
以下通過日記的形式——烏龜的“自述”,讓幼兒了解烏龜的生活習性和飼養方法,并試析在飼養烏龜的過程中,幼兒的觀察和探索過程。
我是一只烏龜,今天早上,我的主人溪溪把我帶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一個像花園的地方,還沒等我反應過來,我就被眼前的一張張臉給嚇到了:好多小朋友都在看我,還每天給我喂很多的龜糧,都快把我給撐死了。我是雜食性動物,也喜歡吃肉,如果能給我換換口味該多好啊。
討論:幼兒發現烏龜死了,有了各種猜測:烏龜是撐死的,是沒換水把烏龜臭死的,還有的幼兒覺得是每天他們說話聲音太吵,把烏龜給吵死了。溪溪說:“是欣慧、寧遠他們,每天都給烏龜盒里倒很多龜糧,烏龜肯定是被撐死的。”寧遠說:“我媽媽幫我在網上查的,烏龜喜歡吃好多東西,如果光吃龜糧的話,容易營養不良,也會死掉的?!?/p>

分析:為了驗證烏龜是不是被撐死的,我們查閱了相關資料,了解了烏龜屬于雜食性動物,喜歡吃各種食物,像牛肉、面包蟲、青蛙等?;蛘吲紶栁故骋恍┤ス堑聂~肉、豬肉等新鮮食物,必能博得烏龜的喜愛。但如果過度喂食,烏龜的腸胃會負荷不了,導致消化不良,最后烏龜會被撐死。欣慧接著說:“那我們把它給埋起來吧,過兩天我讓我媽媽也給我買一只烏龜帶來。”

來到大一班已經快一個月了,小朋友每天中午吃完飯就會來看我。但是他們不經常給我換水,弄得我現在身上臭臭的,水都變渾濁了。好不容易等到換水了,可是那個水里的氣味實在太難聞了,有一股氯氣味。你們應該幫我曬一曬。
前兩天,也不知道是哪個小朋友幫我換的水,那個水溫差點把我燙傷。我聽見有兩個小朋友爭著要幫我換水,最后他們一人往里倒了滿滿一大杯水,要不是我不停地抬頭換氣,早就被淹死了。
討論:自從上次溪溪帶來的烏龜死掉之后,欣慧又帶來了一只烏龜,這只烏龜要比之前死掉的烏龜稍大一些。每天中午午飯后,教師會組織幼兒來到自然角,觀察烏龜的變化,并請幼兒輪流幫烏龜換水、喂食。今天輪到元元換水,元元正在漱口,他看見小朋友喊他來給烏龜換水,于是接了滿滿一杯熱水就走過去,往玻璃缸里一倒。只見烏龜立刻把頭伸出來,想往外面爬,仿佛受到了驚嚇。欣慧責備道:“哎呀,你不能用熱水,這樣會把我的烏龜燙死的?!迸赃叺嫩は枵f:“你看烏龜都被你的熱水燙得往外爬,我把它拿出來涼快涼快?!闭斲は枰焓秩ツ脼觚數臅r候,欣慧阻止了他:“別用手拿,烏龜的爪子這么尖,它會抓傷你的?!迸赃叺挠變憾荚谙朕k法。這時元元又接了一杯冷水倒了進來,烏龜瞬間就被淹沒了。
分析:水質、水溫和水位,對于烏龜來說很重要的。烏龜吃完食物后,半小時左右會排糞便,水質受到污染,變得渾濁。元元把一杯熱水倒進去,烏龜適應不了溫度的驟變,嚴重的話導致猝死也是有可能的。后來元元又接了冷水倒進去,把烏龜整個淹沒在水下。烏龜到底能在水下自由地呼吸嗎?帶著問題,我和幼兒一起觀察了烏龜接下來的反應:它先是緊緊閉上眼睛,把頭縮進殼里。過了六七秒鐘后,它把頭伸出殼外,爪子用力地往玻璃側面爬,想把頭露出水面。原來,烏龜是不能長時間待在水下的,它靠肺呼吸,由于身體構造它能在水下憋一會兒,但是時間長了也會溺水。給烏龜換的水如果是自來水,必須要曬兩三天,去除水中的氯和細菌,防止烏龜感染。
天氣真冷啊,小朋友把我從室外拿到了室內,今天的陽光真好,我每天都待在窗臺上曬太陽,因為我像你們人類一樣,也要通過曬太陽來補鈣。最近我又多了兩個朋友,它們是涵涵和紫晨帶來的。而且還給我們準備了彩石,我們可以爬到上面休息、曬太陽。不過我還是覺得一個人住比較舒服,有那兩個家伙的加入后,我覺得實在是太擁擠了。
討論:看到欣慧的烏龜養得這么好,涵涵和紫晨也帶來了兩只烏龜。剛開始三只烏龜是分開養的。后來,紫晨提議:“烏龜都沒有朋友,多無聊呀,我們不如把它們都放在一起吧?!苯處熗夂螅粸觚敱谎b到了一個盒子里,里面還有幼兒給它們玩的彩色石子。紫晨:“你看我的那只烏龜正趴在石頭上曬太陽呢?!焙f:“看,我的烏龜趴在了欣慧的烏龜上,是不是把它當石頭啦?!闭f完幼兒都笑了起來。欣慧說:“我覺得它們是太擠了吧,沒有地方趴了?!闭f著,紫晨的那只趴在石頭上的烏龜先是頭抬得高高的,然后用前爪勾住了盒子的邊緣,整個上身立了起來,它想用腳蹬石頭,可是由于石頭太滑,一下從石頭上摔了下來,四腳朝天,怎么翻都翻不過來了。紫晨晃了晃盒子,烏龜才翻了個身。紫晨說:“它不會是想把肚皮也曬曬太陽吧?!薄鞍?,曬肚皮?”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分析:烏龜照射不到紫外線就無法吸收鈣質,幼龜如果鈣質攝取不足,龜殼就容易變得柔軟,所以,適當的日光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也要提醒幼兒多給烏龜換水,做好給水設施,防止烏龜缺水、干死。當烏龜出現殼變軟或者眼睛變白等異常情況時,除了考慮是鈣質不足外,還可能因為長期喂食低營養食物和紫外線照射不足等因素有關,也可能是飼養方法不當。
“越多越熱鬧”用在烏龜身上可不適合。龜也分群居和獨居,大部分的家養烏龜是可以“和平共處的”,但是像鱷龜是一種野性大的烏龜,它的尾巴長,攻擊性較強,只適合單養?;祓B烏龜也需要注意:每只烏龜攜帶不同的寄生蟲,可能對本體傷害不大,但是對別的種類就難說了。像幼兒帶來的這三只烏龜,存在體形上的大小差異,之所以涵涵的烏龜會趴在欣慧的烏龜身上,并不是像幼兒說的沒有地方趴了,是因為烏龜沒有家庭觀念,大的烏龜會搶小烏龜的食物,也會把小烏龜當做石頭踩在上面。
為了避免幼兒再次出現亂給烏龜加水、喂食等現象,我們通過商量、討論,制定了一份養龜守則,并嚴格按照守則上的喂養要求進行。具體如下:
1.規則管理。每天由固定的值日生給烏龜換水,換水的多少制定一個刻度,在杯子上做好標記,龜糧一天喂多少粒計算好。制定好的規則貼到自然角醒目的地方。規則提示幫助幼兒了解規則意義,調整自己養龜的不當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幼兒社會性情感和行為的發展。
2.分組管理。在喂養活動中,由于全班幼兒人數太多,每次觀察時都圍了好多人,導致有的幼兒觀察不到,或者觀察不充分。為此,我們靈活地進行分組觀察,并運用比一比哪一組照顧烏龜照顧得好等方法激勵幼兒互相合作,用愛心記錄表(如下表)記錄小組成員照顧烏龜的情況,細心觀察烏龜每天的不同變化,培養幼兒積極、合作和競爭比賽的意識。

烏龜飼養記錄表觀察日期 組 別 喂食情況換水情況 烏龜的變化xx日期 第x組

直到放假前,我們班的三只小烏龜還生活得很幸福。幼兒也在照顧烏龜的過程中,不斷探討與觀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大大的成就感。小小的烏龜帶給幼兒許多快樂。原來,只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就會收獲意外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