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德育工作的朝向無疑是美好的,但實施過程卻往往枯燥無味,喋喋不休的說教、刻板無趣的形式、陳舊落伍的內容,充斥著孩子們的童年生活,教育效果乏善可陳。在時代大潮的沖擊之下,如何把新鮮活潑、有趣有益的教育形式引入學校德育工作之中,把我們和孩子們的脈動調到同一頻率,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不斷地探求與摸索中,我們逐漸把目光投向了游戲與游戲化思維,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做了一些嘗試,將游戲化思維引入到了德育管理和德育評價之中,將德育活動用游戲化思維來重新思考、重新設計,打破慣有的思維方式,從學生的視角來打量這個世界,捕捉來自他們心靈深處的真實需求,順勢而為,從而使德育工作變得更有樂趣,更有想象力,更富有成效。
一、何謂“游戲化思維”
游戲是一項快樂而自由的實踐活動,它擊中了人類幸福的核心,提供了現實世界中匱乏的獎勵、挑戰和滿足感,前所未有的占據和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所謂的游戲化,就是在不屬于游戲內容的范疇之內運用游戲的元素和設計游戲的方法。”換言之,游戲化思維就是利用游戲的技巧來解決非游戲的問題,這是一種全新的應對挑戰的思維方式。
“兒童應有時間休息和游戲”。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我們從青少年對數碼娛樂工具(俗稱電腦游戲)的沉迷而引發了這樣聯想:如果讓孩子們像迷戀數碼娛樂工具那樣迷戀學校生活那該多好。因此,我們將自愿、目的性、清晰的規則、互動性等游戲化思維原則等引入到我們的德育工作中,在德育工作中進行了一系列評價創新及活動創新的有益嘗試。
二、游戲化思維與學校德育工作的有機結合
我們結合學校的核心文化理念“想象吧”,開拓思路,以豐富的游戲活動改變了學校德育工作的傳統思路。通過三年的研究與實踐,在“教育游戲化思維”的引領下,逐步形成了“生活、想象、體驗、創新”的德育實施形態。“生活”——強調的是與德育內容相貼近的學生生活經歷;“想象” ——用想象力打造游戲化德育工作的內核;“體驗”——重視的是師生在動態的感性實踐中,對生命歷程的人生感悟;“創新”—— 新思路、新形式、新內容,為德育工作帶來不竭的活力。這些基于兒童生活的想象和來自于親身體驗的創新,成為了我們設計德育活動的基本思維方式。
1.德育評價體系創新——“練級”與“想象幣”、“闖關”與“拼圖總動員”。“拼圖總動員”和“想象幣”的評價方式是我們進行的大膽嘗試,這兩個評價分別圍繞班級評價和個人評價展開。
“拼圖總動員”是班級德育評價創新,參考的是游戲中的“闖關”這一形式。每個班級每闖過一個關卡,就獲得一塊拼圖。我們把班級評價分為“技能訓練、日常管理、課堂常規、活動慶典”四個方面,對應到每周進行總結和評價,獎品是當月主題拼圖一塊,各班所得拼圖的情況會實時反映在班級門口的展示區,從而激發學生趕超的欲望。
“想象幣”是個人德育評價創新,移植了游戲中玩家“練級”這一形式。我們在師生中發行了“金、銀、銅”三個幣種,它的發放權在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手中。為了和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相統一,我們將三個幣種之間的兌換設置為“十進制”,同時還布置了一間“禮品屋”,孩子們可以用手中的“想象幣”兌換禮品。游戲化的設計激發了孩子們的“游戲動力”,我們把各種游戲的要素,成就、積分、任務等整合在一起,這樣就具備了一個優秀游戲的關鍵要素,每個孩子當然會樂在其中。
2.德育活動創新——自由穿梭于想象世界與現實世界。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促使人們創造性地進行各種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學校的德育工作能否與游戲化思維完美的結合,核心通道需要“想象力”來連接。
貼近生活的選材。沒有能與生活分離開的純道德教育,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而在孩子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游戲的影子,我們找到了兩者互通的橋梁后,學校德育工作的切入點更加貼近學生。學校給每個孩子準備的儲物空間,開學不久就變成了“百寶箱”,孩子們的物品雜亂無章的堆放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小巧虎小巧手”的游戲,按照游戲闖關的方式,我們設定了整理效果的不同等級,孩子們在游戲的環境中找到了整理物品的樂趣,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走向生活的目標。教育不在于我們給了學生什么,而在于在學生心靈中留下了什么。為了將我們的德育游戲活動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走進學生的生活,我們將德育活動創設為校園和家庭兩種游戲模式,不同的環境開啟不同的模式。在家中同樣能夠感受到游戲的樂趣,保障了學校德育活動在“無形”中延伸到了家庭。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今年的春游活動我們打破常規,將其設計為每位學生喜愛的“勇闖植物魔法學院”。活動在植物園中開啟了探險模式,孩子們感受到了集體活動帶來的快樂和友愛;當外出活動結束,學生回到家中開啟家庭模式時,我們邀請每位家長給孩子們寫下了一首春天的詩歌,配上學生采集的植物標本,傳遞給孩子們春天的美好和親情的溫暖,活動最后形成了一本班級的“春天微語手冊”。
在角色中扮演。在設計每一個德育活動時,我們首先會營造出一個積極的氛圍,調動學生的興趣,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樂趣。“卡通人物大巡游”的構想就是在這個理念下產生的,每個孩子通過對廢舊物品的改造,將自己裝扮成最喜愛的卡通人物,在巴黎T臺背景音樂的襯托下,在全校家長的注視下,繞場一周進行表演。當音樂響起,孩子們邁出第一步時,他們立刻與卡通人物融為一體,甚至有的學生在表情與動作上都與卡通人物十分接近,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同時也使自己在大巡游中得到了成長。
在實踐中體驗。將游戲中的角色體驗融入到日常的德育工作也是我們的收獲。眾所周知,孩子們的生活是以游戲為主要活動的,他們善于模仿成人活動,對未知的新鮮事物總會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們緊緊抓住這一點,成功設計了“圣誕·義集”活動。體驗買賣物品的過程、鍛煉與人交往的能力、提升自信心、感受幸福的味道作為了這次活動的目標。學生在活動中時而買、時而賣,或是大方的推銷、或是巧妙的砍價,那些讓人難忘的場景都是我們不曾預想到的。可見,只有出自內心需求和興趣而選擇的活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在活動中創新。創新最重要是在觀念上,一個好的選題,一次大膽的嘗試,一場成功的體驗,都是創新。當我們看到江西武功山帳篷節后的遺憾時,就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成年人沒能做好的事情,一年級的孩子們做起來會是怎樣的效果。于是首屆“親子帳篷節”應運而生,我們精心設計活動前“致家長的一封信”、周密安排活動當天的人員崗位、巧妙營造出野外露營的氛圍,整個“帳篷節”有備、有序、有趣、有益,當活動結束時,偌大的操場上沒有一片垃圾,而這些終將成為每個孩子一生最美的記憶。
實踐后的經驗告訴我們,教育的游戲化思維確實改變了學校德育工作陳舊、重復的面貌,在培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上有著一定的優勢。今后,我們將在這方面做更多的探索,希望在這條路上能有更多的收獲,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別樣的童年記憶。
參考文獻:
[1]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教授凱文·韋巴赫.
[2]《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31條之規定,兒童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1989年11月20日第44屆聯合國大會第25號決議通過.
[3]杰西·謝爾.全景探秘游戲設計藝術.
【作者簡介】王學榮,石家莊市保利啟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