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經濟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國際市場中國產品受到其他國家的追捧,一些產品在設計上更多地融入了民族文化元素。文化作為一個民族的根,是民族生存、延續、發展的重要財富。產品設計應以和諧、含蓄、簡練為產品造型的藝術方向,并利用線條和色彩傳遞有形的民族文化。
關鍵詞:產品設計 民族文化 產業 設計
我國是由多民族構成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在歷史長河中不同區域的文化之間,進行著相互的交流、借鑒、融合,彼此之間有著一定的共同點,但又各自保持著獨特的民族特色,這些鮮明的民族文化都是我們設計靈感的源泉。我們在產品設計中融入傳統民族文化,有利于增加產品特色,也進一步加強了產業經濟發展與民族文化保護之間的聯系,加速了民族文化保護的進程。
一、通過“有形”符號傳遞“無形”的民族文化
在歷史的發展中,各民族之間的融合、演化和發展都沒有停止過,各民族人民的創造和傳承都具有明顯的歷史人文特征,也出現了一批新的文化成果。從符號學理論的角度看,這些文化成果既然存在于這個世界,那它們就會有緊密結合的抽象意義。當我們根據符號對其進行分類時,可以將民族文化元素分為兩大類,一是存在的具象化元素符號,其中包括特定的動植物,以及早期的手工藝品等等;二是抽象的元素符號,相對于具象元素而言,對現實客觀民族文化進行了提煉組合,最后賦予其新的特點與內涵,其外形和內涵都是民族文化發展中存留下來的。元素符號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再現,在寫實的手法中將我們的民族文化元素直接通過產品表現出來。產品設計中文化也可以是“表現性”的應用,將符號元素設計進行再次升級,與產品中的線、形、色彩等元素進行有機結合,打造全新的產品形象,把具象化的民族文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表現出來。
二、民族文化元素在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民族文化元素的構建,是民族元素中隱含的文化精神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基礎,重建的方式多樣,不論方法如何變化,其目標都是為了追求形態的升華和精神意義的再現。形態的提升主要指元素構建的形態更符合審美,與現代產品更加協調。精神意義的再現是指產品在新的外形下,不改變傳統文化,秉承民族文化特色。
第一,我國自古以來崇尚天人合一的和諧之道,是儒道兩家都認可的哲學觀,是影響中國民族文化發展最為深遠的因素。將和諧之道融入設計當中,會產生十分獨特的民族設計理念。一款優秀的產品設計不僅是人的行為,也與氣候、地理等外部元素有直接關系,生產工藝的提高才能滿足復雜設計的要求。具體到設計要素,則在對稱與平衡中尋找視覺上的協調之美。
第二,含蓄作為我國民族文化中最為重要的藝術表現特質,是一種意在象中的藝術,其中講究的是以有限的語言表達無限的意義,從而表達出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整體效果,是文化走入人心的藝術表現形式。當含蓄之美融入產品設計中,會在色彩和造型上更加內斂和謹慎,給人們傳達一種高雅而又包容的視覺感受,借造物之形而喻人生大義。如馬蹄內翻足,作高腿時挺拔灑脫,作矮腿時蓄勢待發,與馬蹄走勢所傳達出的力度,正是文人外柔內剛的表現。傳統藝術中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有很多,這些也可以借鑒到現代產品的設計當中。
第三,在我國的傳統審美觀念中,簡約精煉勝于絢麗浮夸。不論是在文學作品中,還是在繪畫等藝術品創作中,簡約的設計理念融入產品設計中,要追求線條的流暢,在產品外形上要追求簡單時尚,可以選擇使用單色設計,取消復雜的花紋設計。把功能設計作為首先考慮的設計元素,還要重視材料的自然之美。我國傳統江南民居主要以白色外墻為主,配有少量的裝飾物品和較小的窗戶,與黑色的屋脊門樓上的飛檐形成較強的視覺對比,白色的墻和黑色的瓦片顯得更加簡潔,讓人有寧靜之感。
三、結語
通過以上的探討和描述我們不難看出,傳統文化對產品設計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基于地域民族文化設計出來的產品更加富有人文歷史氣息,但又不會給人刻意雕琢的痕跡,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刺激,也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設計中體現的民族文化內涵,能提高人們對社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文化元素為產品設計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在利用元素符號的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兼容性和地區的獨特性。在設計產品過程中要不斷引入民族傳統文化,這樣才能設計出更多更好的產品,進而迎合快速發展的經濟市場。
參考文獻:
[1]徐豐.淺談消費文化與包裝定位設計[J].包裝世界,2014(03).
[2]賴亞楠.設計的文化價值和社會的文化系統[J].包裝工程,2014(14).
[3]張帆.從北京城中軸線看中國設計審美觀的演變[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4.
[4]張禹.淺議包裝可持續設計的定位原則[J].中國包裝工業,2014(08).
[5]張如畫.現代藝術與設計中的視覺語言表現與多樣性變化[J].東北師大學報,2010(01).
(作者簡介:王軍亮,男,學士,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產品設計等)(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