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界唱法將通俗、美聲、民族等多種不同的唱法進行有機結合,創造出一種大方、自然的風格,能夠給聽眾帶來十分新鮮的感覺,也因此帶來了更高的藝術享受。本文簡要介紹跨界唱法的應用。
關鍵詞:聲樂 跨界唱法 應用
跨界唱法,就是將美聲、民族和通俗唱法三種主流唱法進行結合,運用邏輯化的思維,把不同領域、不同特點的音樂優點、特征等進行取舍,從而融合成一種新型的演唱方法。跨界唱法因為更容易掌握而備受聽眾喜愛,因此,對于聲樂中跨界唱法的應用,還需要多多鉆研。
一、跨界唱法中強化呼吸訓練
能否科學、合理地在歌唱時進行呼吸是進行跨界唱法的關鍵所在,因此學習聲樂時,必須開展這方面的專門的訓練,從而保證演唱者能夠在演唱時表現出流暢的氣息和聲音,而不會出現破聲或其他形式的影響歌聲效果的問題。要想掌握科學、合理的呼吸,演唱者或學生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呼吸,確保能夠恰到好處地控制呼吸頻率、強弱等。與此同時,還必須學會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結合,因為胸腹式呼吸法是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中的一項基礎的學習內容,也是進行跨界唱法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跨界唱法的應用中,依然有一部分學校沒有將這一呼吸訓練方法納入到重點的學習中來。這一點必須有所突破,可以勇敢創新、大膽摸索,進行全面的呼吸訓練,為跨界唱法的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外,全面的呼吸練習也能夠幫助人們拓展音色和音域,確保演唱者能夠在演唱時有足夠質量的高音以及動聽的低音。除此之外,想要全面、嫻熟地掌握跨界唱法,就必須要求演唱者要對常見的多種演唱技巧做到熟練。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自身在掌握跨界唱法的基礎之上仍然能夠做到多元化的創新。當然,這一系列的創新練習都離不開扎實的呼吸訓練,學會了呼吸,才能夠讓音色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審美價值。
二、跨界唱法中引導情感表達
在進行跨界唱法的演唱時,演唱的情感和語言都是重點要訓練的內容,從每一個字、每一聲情,甚至是味、神、氣等都是訓練的目標,穩扎穩打地將這一系列內容練習到位,從而提高在延長過程中的感染力和藝術水平。因為跨界演唱要求演唱者能夠很好地掌握美聲、通俗、民族三種唱法,這不僅需要長時間的練習,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時也要求自身在語言、音調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水平和技藝,確保所有在跨界唱法中需要用到的演唱方法、形體等完全掌握,才能夠嫻熟地將這些演唱方法運用到日常的舞臺表演中來。
除了這些演唱的技巧之外,在課堂學習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對演唱的歌曲進行分析,感悟作詞、作曲給予這首歌曲的情感,加入自己的理解,與此同時,也要培養其自身的創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確保能夠在未來獨自完整地分析每一首應用跨界唱法演唱的歌曲,能夠完整、精彩地演繹每一首歌曲。如在練習歌曲時,從作品本身的背景、人物出發,進行“情感情景模擬訓練”。這一訓練不僅能引導個人情感,還能培養美學修養,進而更好地演繹作品所表達的情感共鳴。
同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必須將對歌曲的分析和感悟重視起來,這不僅能夠幫助自身更好地詮釋每一首歌,精彩地完成每一件作品,還能夠幫助提高創作歌曲的能力,結合自己的經驗,將生活中的元素、自己的感受、想要表達的內容糅合在一起進行創新創作。
三、跨界唱法中的民族文化
在跨界唱法的練習中,由于包含了不少民族音樂方面的歌唱技巧,需要演唱者加強對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因為不同的自然環境,以及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出現的具有鮮明地域色彩的文化,往往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會,才能夠掌握其技巧,將其具有鮮明特色的演唱風格表達出來。例如藏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他們所居住的環境以及接受的文化是與漢族完全不同的。因此,他們的音樂也具有獨樹一幟的魅力。其他地方的特色文化,如東北的二人轉、陜西的秦腔、山西的信天游等等,也是我國十分有價值的藝術珍寶。這些特色鮮明的地方音樂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因此,聲樂老師也要為學生普及這些民族文化,讓其在了解文化的基礎上練習這些地區、民族的演唱技巧,學習他們的音色、音調等,充分表現出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音域的表達效果。除了民族唱法之外,美聲唱法也是需要演唱者多加練習和理解的一項重要內容,尤其是需要不斷地練習咬字、聲情并茂等基本功,這樣才能夠進行三種演唱方法結合的練習。
跨界唱法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這不僅是市場的要求,也是觀眾的需求。對演唱者一定要進行知識層面、藝術層面的培養,為傳承發揚我國的音樂文化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劉乘鷺.高校聲樂教學中跨界唱法的應用研究[J].黃河之聲,2017(34).
[2]宋永強.高校聲樂教學中跨界唱法的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7(11).
(作者簡介:李想,男,碩士,河南機電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