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妍
(西安工程大學,陜西 西安 710048)
產品優化設計的過程與最終目的是以用戶對產品材料造型的感知適應性和接受度為核心。在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產品面向人群的特點和使用習慣,從而明確產品的設計核心并確定整個產品的設計流程。極簡主義的設計主旨是給產品做減法,其同時是讓產品更加貼近實際使用中的需要,具體的表達產品功能性,從而更加貼合產品設計的趨勢。
產品設計需要以專業理論為依據,而專業理論的選擇與產品的特點、功能、結構以及使用對象相關聯,這就強調了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用戶的重要角色。設計理論與產品相融合,其外觀、結構與功能所傳達出的風格將被使用者所感知,從而影響產品的定位與使用。
極簡主義興起于二十世紀初期,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西方藝術重要流派之一,其中以德國包豪斯設計風格為代表。包豪斯主張“少即多”,強調技術與藝術的和諧統一,強調產品的功能性與外觀指示性。作為抽象主義與美學主義的完全對立面,極簡主義以物品最原初的形式展現在觀者面前,意在傳達產品的功能提示與使用意圖。在能源危機與經濟低迷期誕生的日本品牌“無印良品”是近代極簡主義風格的代表。其產品去除不必要的加工和顏色,只保留素材本身與功能。與其說無印良品是一個品牌,不如說其提倡一種生活哲學,將產品上升到文化層面。[1]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工業設計師之一迪特.拉姆斯曾提出好的設計應具備的十項原則。他在《設計的責任——“更少,但更好”》以及《少設計便是好設計》中說到,好的設計充滿簡潔性,它不僅凝聚了產品所必須的元素,同時去掉了多余的東西。作為極簡主義風格典型詮釋之一的北歐設計,對于極簡主義的發展也進行了相關方面的研究。[2]例如,David Revere McFadden編著的《Scandinavian Modern Design:A century In Profile》一書中幾乎記錄了北歐設計的所有里程。日本極簡設計的著作包括原研哉先生的《設計中的設計》,《白》、《為什么設計》等,著名設計師深澤直人提出的“無意識設計”等。
極簡主義追求產品具有強的功能指示性,外觀造型簡約而不空洞,不過度修飾,將優雅融入功能多樣的細節。這往往造成與粗陋設計只有一線之隔的問題。而成功的極簡主義風格產品通常具有的特點:
(1)簡單;
(2)明晰;
(3)清晰的視覺感受;
(4)高對比度的組件和比例;
(5)每個組件都有功能;
(6)核心細節擁有高關注度;
(7)無功能性的裝飾性元素被移除。
由此可見,極簡主義意在強調產品的直接功能表達性,將產品使用意圖與核心通過外在造型,色彩,材質等元素的有序整合從而傳達給用戶,使產品具有較強的符號指示性,提高實際可操作性。
隨著審美新浪潮的涌入,越來越多的人摒棄繁雜的樣式,極簡主義的外觀設計受到設計師的追捧。極簡主義風格被大量應用在移動終端設備、家居產品、包裝等方面。而極簡并不意味著簡單,粗糙。它的核心在于通過線條、形狀、色彩、留白等有效的組織,從而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帶來干凈,舒適,平靜的視覺感受。
極簡主義風格的UI界面,設計師通常采用單色或者色彩數量較少的的配色方案,讓色彩更具凝聚力,吸引用戶注意到特定區域的特定內容,從而觸發交互,這樣的方式是有效且高效的。極簡風格的UI少有裝飾元素,讓用戶集中注意力,專注于功能與內容,從而執行關鍵任務。此外,在視覺方面突出主要的圖片,讓用戶不需要在大量信息中做篩選,情緒和注意力不會受干擾,突出頁面的主要功能性。

圖1 極簡設計風格UI界面
德國女極簡主義建筑師伊娃·瑪利亞·斯特德爾說:“這種極度削減的方式,使人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房間里那些為數不多的物件上。這種環境令人心緒平靜,也使你的感官更敏銳。”[3]同樣的道理也充分體現在家居產品設計中。日本品牌無印良品的舒適沙發上市后頗受歡迎,簡約造型與柔軟材質的結合讓舒適沙發具有較強的視覺吸引與功能指向性,并帶來舒適、柔軟的視覺體驗。

圖2 無印良品舒適沙發
截至2016年底,以單個縣城為例,空巢老人占70%,其文盲占61.7%,身體健康可從事工作78%,靠子女供養占81.9%。從“空巢”、“文盲”、“身體健康”與“靠子女供養”的所占比數據觀察研究發現,大部分老人身體健康但缺乏對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與掌握能力。從大數據宏觀來看,老年群體數量逐年增加,除了加強對于此類群體的醫療保障、社會保障之外,從產品的角度出發,提高對于此類特定人群家居產品的設計產出,從而提高老齡化群體的居家生活品質,改變現有的生活方式。
體驗性設計在設計方法上強調產品的外部因素的分析,在設計程序上突出用戶為核心的地位。[4]對于老年群體此類特定人群,依據其特殊的生活習慣,思維模以及對事物的接受和掌握程度,改變現有產品的使用方式與外觀指示性,提高產品的功能性和可操作性,從產品設計的角度給予老齡化人群關懷。
適老性的主要核心是通用性、適應性、無障礙性、安全性。老年人處在身體機能衰退時期,視覺聽覺嗅覺在逐漸退化,反應力與行動遲緩,肌肉與骨骼的控制力在下降,需要外部器械的支撐與幫助,例如拐杖、輪椅等。
隨著行動力的下降,老年人在室內的時間持續延長,由此,家居產品的易用性、支持性、功能性尤為重要。除了空間結構的無死角,家居產品首先應在外觀造型、色彩與材質方面體現強的功能指示性,提高老年人對于家居產品的功能理解度與掌握度。功能單一,操作方便,使用安全也是適老性家居產品的核心。日本目前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這個“長壽”大國推出了很多針對于老年人的產品。其中電子系列產品頗受歡迎。老年人手機只有撥打掛斷功能,電腦主要是上網瀏覽、收發電子郵件以及整理存儲照片并制作影集這三大需要,“輕松上網”電腦問世深受老年人喜愛。
從老年人對于家居產品的訴求出發,優化產品設計流程,從認知、行為、體驗三個層次科學客觀的分析目標用戶并提高產品用戶使用滿意度。
截至2017年底,空巢老人占比為70%,身體健康可工作占比為78%,從大數據觀察分析得出,大部分老人具有一定程度的行動力,但獨居的情況使老年人需在沒有子女的幫助與陪同下生活,在這樣的狀態下,家居產品需要表現出強的外觀功能指示性、安全性、可操作性與通用性。讓老年人可以快速掌握產品操作并單獨完成使用。
摒棄極簡主義其簡約,留白的字面提示,探究其內在核心為產品的功能指向性,實際可操作性。這與老年群體對于家居產品操作簡單,實用性強的訴求相吻合。
現有家居產品的分類大致為家具、床上用品、廚衛用具、室內配飾以及日常生活用品,幾乎涵蓋了生活中所用到的大部分產品。隨著互聯網與智能化的普及,物聯網的智能家居系統是未來的發展與設計趨勢。例如圖3的智能家居系統與圖4的智能化冰箱。智能化、集成化帶來的是科技與便利的使用感受,但對于老年群體是接受與掌握的挑戰。從老年人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以及生活習慣分析,是否習慣于科技帶來的新生活,這是個問號。

圖3 智能家居系統

圖4 智能化冰箱
老年人家居產品的設計區別于傳統的家居產品,是針對于特定人群由產品提供的特殊輔助,由此讓用戶對產品產生依賴。當老年人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開始下降,對家居產品的依賴性就會增加。功能極簡,操作極簡,便會帶來極簡的使用依賴性。摒棄繁雜的操作方式,從實際生活習慣出發,為老年人提供極簡舒適的生活方式。
優秀的產品設計案例具有用戶對其的使用依賴性,這要求在功能性、使用性等方面提供無障礙的人-物交互方式。對于特殊的老齡化群體,家居產品從極簡主義的角度出發,提供單一的功能性與操作方式,簡化使用流程,方便老人的使用,更符合老年群體的實際生活習慣,從而提供更快捷,更方便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