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峰
(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
中國知網上通過檢索農村體育發現的主題,將會出現有關我國農村體育的研究,如《農村中是否需要開展體育運動》、《農村體育情況調查》、《芻義農村體育工作的幾個理論問題》和《江蘇省農民體育活動項目價值取向的研究》等文章,通過對我國農村體育情況調查的研究與分析,勞動與體育的不同,不能相互替代,在農村開展體育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從理論層面分析了如何開展農村體育工作,以及從農民對體育的態度出發對農民體育活動項目價值取向進行了研究。直到2005年黨的第十六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頒布,黨和政府把工作的重點聚焦“三農”,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出發,統籌城鄉發展,出臺了系列保障農村體育發展的政策,從這時開始,一批專家學者加大了對農村體育的研究,學術網站上相關研究文章數量也出現了爆發性增長。
根據陜西省地域特點、人口分布、經濟發展狀況,擬選取本省陜北地區的榆林市、關中區域的西咸新區和陜南地區的安康市,每個區域各選兩個鄉鎮作為調查研究數據采集點,并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人)。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材料,在理論上為本研究做好充分的基礎準備。
(2)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的形式對農村群眾的體育運動意識、鄉村體育運動場地和設施、鄉村體育運動項目、鄉村群眾體育鍛煉情況和影響鄉村群眾體育發展的因素進行調查。
(3)專家訪問法:對主管農村群眾體育的領導進行訪談,為本研究提供管理層面的信息。
(4)數理統計法:收集本研究的有效調查問卷,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期刊、維普科技等數據庫的檢索,只有一篇研究外國農村體育的學術論文。通過查閱一些西方國家的群眾體育計劃,如德國黃金計劃、意大利面向2000年的體育計劃、美國最佳健康計劃、日本振興體育基本計劃、加拿大的體育推動計劃等,發現西方國家社會經濟相對發達,城鄉經濟差距不大,鄉村體育基礎設施完善,群眾體育多是圍繞社區社區體育開展,以體育項目俱樂部的形式組織管理,沒有明顯的城市與農村之分。因此,對國外研究農村體育的現狀難以掌握較多的信息,但是在群眾體育的發展上,西方國家形成比較成熟的體育管理體系,其體育單項俱樂部的發展模式對于我國農村活動的開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實驗組總的效率數值為99.8%,對照組總的有效率數值為65.4%,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有效率有顯著的差異性,同時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過體育發展現狀評價等級指數及管理干預制度都去得明顯改善,實驗組與對照組評分差值明顯。

表1 兩組調查問卷效果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近些年來,源于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鄉村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農民的體育文化、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對體育鍛煉的要求提出意向,體育需求是鄉村居民體育鍛煉動機的外在表現。對鄉村居民體育需求的訪問調查可以就此從整體結構上概化該地區鄉村居民體育的愿望和要求的級別,為后期體育鍛煉基礎服務設施和體育產業發展方向等提供依據。
方便調查鄉村居民體育需求的程度,在調查問卷中劃分了5個等級標準,調查結果顯示135人選擇“可有可無”,占調查總人數的42.04%,可以看出這部分鄉村居民的體育需求程度不明顯;選擇“需要”和“非常需要”的分別有120人和15人,占38.82%,可以看出大部分鄉村居民意識到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重要程度;有69人和21人分別選擇了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分別占13.62%和8.70%。這一部分鄉村居民需求程度低的原因復雜,原因概括為:1、來源于家庭經濟條件。2、時間欠缺。就此總結,大多數鄉村居民對體育鍛煉是有很大需求的,健康意識很強,但是長久堅持意識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