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巖
(鳳城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遼寧 鳳城 118100)

冷棚黃菇娘產業屬新興致富產業,種植時間短,生產經驗少,科研部門對該作物研究處于空白區,農戶種植處于粗放和摸索種植階段,農民缺少科學系統的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控技術。近幾年,黃菇娘“白果病”“油果病”發病率逐年增加,損失也逐年加重,發病率達10%以上,絕收率達5%~7%,發病地塊大都血本無歸,農民損失慘重,農民不得不放棄該產業種植。黃菇娘病蟲害不進行有效防控將嚴重影響本市冷棚黃菇娘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癥狀表現為漿果苞葉(宿萼)失綠變白、漿果油化、葉片花葉及黃化,植株提前拉秧導致嚴重減產。該病害病棚率100%,發病株率近100%、減產20%~50%,部分棚室發病率達100%,棚室甚至絕收。
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屬真菌病害,花、果、葉、莖均可發病。洋菇娘發生灰霉病時的癥狀是果實染病,青果受害重,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實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層,呈水腐狀,葉片發病從葉尖開始,沿葉脈成“V”形向內擴展,灰褐色,邊有深淺相間的紋狀線,病健交界分明。
發生在葉、嫩莖、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為黃綠色不規則小斑,邊緣不明顯。隨后病斑不斷擴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該處長出無數黑點。染病部位變成灰色,連片覆蓋其表面,邊緣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嚴重時葉片皺縮變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開。
從幼苗到收獲各階段均可發生,以成株受害較重。主要危害葉片,由基部向上部葉發展。發病初期在葉面形成淺黃色近圓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發角斑病,空氣潮濕時葉背產生霜狀霉層,有時可蔓延到葉面。后期病斑枯死連片,呈黃褐色,嚴重時全部外葉枯黃死亡,類似黃萎病。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提出以下防控建議:育苗和移栽等農事操作過程中應避免病毒摩擦傳染,用肥皂水洗手消毒。早期發現病害癥狀應盡早拔除病株。拉秧后病殘體要集中燒毀處理,減少病源,防止傳播。發病初期開始噴藥保護,可控制或減輕病毒病危害??捎每共《舅巹┯?%嘧肽霉素、40%克毒寶、20%病毒靈、20%鹽酸嗎啉胍等。具體使用方法參照所選用藥劑使用說明。
灰霉病初發時一般僅表現在殘敗花期及中下部老葉,發病中后期,摘除病殘體后,進行熏棚,次日使用40%嘧霉胺懸浮劑對水15公斤,5天用藥1次,復配時需用中藥殺菌劑為母液。
經常使用的保護劑有50%硫懸浮劑5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代森錳鋅400倍液??咕仡愑?%抗霉菌素水劑200倍液、10%多抗霉素(寶麗安)1000~1500倍液。
可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隔7天噴1次,連續防治2~3次,可有效控制霜霉病的蔓延。同時,可結合噴灑葉面肥和植物生長調節劑進行防治,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