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寧
摘 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健康服務業總規模于2020、2030年分別超過8萬億元和16萬億元,“健康中國”戰略成為我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醫療健康行業將迎來改革的質變,“中國創造”將在全球醫療健康領域強勢崛起。一批擁有全球領先技術的創新藥、原研藥的中國公司攜帶它們的重磅新品走向全球市場,在精準醫療領域中國也將處于全球領先地位。
關鍵詞:健康中國;醫療健康;產業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8)20-0042-02
一、“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市場發展現狀
2011—2016年中國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行業收入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0.7%,遠高于全球3%左右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2016年中國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3 700億元,比2015年度的3 080億元增長了620億元,年增長率約為20.1%。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 000億元左右。其中,影像設備、體外診斷和高值耗材占據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市場的前三大細分,分別占到總市場規模的19%、16%和13%。從藥械比來看,目前我國器械市場與醫藥市場的規模比例僅為1∶7左右,遠低于全球1∶3的水平。從人均醫療技術與醫療器械費用看,我國目前人均費用僅為6美元,而發達國家人均費用都在100 美元以上,美國達到329美元/人,瑞士更是達到513 美元/人。因此,無論從診療方法學,還是從消費水平來衡量,中國醫療技術與器械市場均具備巨大的成長空間。
(二)醫藥與生物科技行業市場規模分析
2016年我國醫藥行業終端藥品市場規模14 774億元,增速已放緩至7.3%。在醫保控費和各項針對醫院的行業政策趨嚴的情況下,醫藥行業增速進一步放緩,預計未來行業增速基本接近GDP增速。未來一段時間行業趨勢以結構調整為主。醫藥行業將逐步從粗放式的體量的增長,逐步演變為精細化的質量提升,如圖1。
(三)醫藥市場總產值及增長率現狀分析
我國醫藥行業近10年產值增長呈現出L型增長態勢,如圖2所示。
從圖2可知,增速于2011年達到頂峰,同比增長26.51%。此后增速換擋,2015年降至11%。2016年醫藥工業產值增速下行勢頭逆轉,達31 749.56億元,同比增長維持在11%。2017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醫藥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3%,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工業整體增速4.4個百分點,位居工業全行業前列;醫藥工業增加值在整體工業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為3.3%。2017年上半年醫藥工業產值16 113億元,同比增長11%,總體來看醫藥工業呈現出L型增長態勢。
(四)醫藥健康行業市場細分占比分析
截至 2017年上半年,市場細分占比最大的是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占比26.64%,中成藥制造業次之,而比重最小的是制藥專用設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0.54%。各子行業中,增長最快的是中藥飲片加工,同比增長21.33%;化學藥品制劑、中成藥、制藥設備的增速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同期增速分別為9.47%、10.95%和6.05%,如圖3。
二、“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醫療健康行業的變革與創新趨勢
(一)分級診療給國產設備帶來創新機會
2017年,分級診療改革繼續深入,分級診療帶來醫療資源配置向基層下沉。與我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被外企壟斷的局面不同,廣闊的基層醫療市場一直是國產品牌縱馬馳騁的疆場,從政策面上看,國家亦鼓勵與支持基層醫療單位使用優秀的國產醫療器械與設備。隨著政策的傾斜與資金投入的側重,國產優秀的器械品牌,無論是有渠道有產品的大品牌還是在技術上有獨到之處的后起之秀,在基層領域將迎來爆發之勢。一方面是基層現有設備更新換代升級的機會,另一方面則是既能滿足不斷增長的基層醫療需求,但又操作簡便的設備的機會。例如,檢驗診斷設備(尤其是POCT及快檢設備等)、慢性病相關家用設備、醫用康復器械、醫生隨診隨訪設備、超聲等安全簡便的影像設備等基層設備。
(二)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務方興未艾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對各種新興模式的不斷摸索,我們認為越來越多的機構與公司會意識到,為醫院服務、與醫院共贏的“互利模式”,會比革醫院命、搶醫院生意的“顛覆模式”更符合目前的醫療商業環境,在此之下各類基于器械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將大有可為,各類“互聯網+”的思維與模式也會融入到這些服務中。
(三)一致性評價帶來仿制藥市場結構性的變革
仿制藥質量和療效的一致性評價的目的在于提升國內仿制藥的質量水平,實現進口替代和醫??刭M。一致性評價會帶來仿制藥行業格局的重塑,帶來投資機會。目前一致性評價的第一步已提出289品種目錄,后續范圍會更廣。一致性評價政策的出臺或將對行業產生更深遠的影響。雖然存在不確定性,但一致性評價短期內對仿制藥龍頭企業、CRO企業、藥用輔料龍頭企業以及制劑出口企業的促進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由于有資質完成一致性評價的臨床機構的緊缺、行業標準的缺失以及參比制劑的不足,在短期內的一致性評價不一定導致國內仿制藥市場份額的提升和醫藥支出費用的減少。在結構調整期,一致性評價所涉及的品種的生物等效性和工藝水平、渠道品牌、降價空間是仿制藥行業洗牌中判斷投資價值的標準。
(四)新版醫保目錄帶來醫療健康行業短期內格局調整
新版醫保目錄的誕生,意味著1.5萬億元的醫藥市場有望迎來重構。2017年新版醫保目錄新增藥品339個,其中,中樞神經領域新增17個品種,21個品種解除限制使用;兒童用藥新增91個品種;同時,治療費用較高的替尼類和DPP4抑制劑等藥物也新增進入醫保目錄,而多個原目錄中藥注射制劑品種被新增為二級以上醫療機構使用,對適應癥的限定也更加嚴格。新版醫保目錄對中成藥、兒童藥、創新藥和大病種藥物的鼓勵和支持力度加大,對中藥注射制劑等領域管控更嚴??梢灶A料,在未來具有較高臨床價值、大空間、進入壁壘較高的創新藥和高端仿制藥品種將獲得青睞。
參考文獻:
[1] 王秀梅.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發展趨勢研究[J].電信網技術,2017,(2):58-60.
[2] 金昌波.海南醫療健康產業“跑”起來[N].海南日報,2016-08-03(A05).
[3] 金昌波.打好“健康海南”這張王牌[N].海南日報,2016-07-05(A05).
[4] 韓英偉.把醫療健康產業打造成海南“金字招牌”[N].海南日報,2016-06-01(A11).
[5] 楊矯云,汪萌,江海燕,張峰,墨宏山,安寧.對未來醫療健康產業信息化建設的需求研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6,13(2):20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