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醫學院藥學系,福建 廈門 361023
中藥材的鑒定方法有多種,最常用的方法是來源鑒定、顯微鑒定、理化鑒定和性狀鑒定[1-2]。性狀鑒定是用感官(如眼看、手摸、鼻聞、口嘗等)觀察中藥材性狀特征的方法,具有簡便、快速、不需要復雜儀器設備等特點,是中藥材鑒定中常規的鑒別手段。對于高職中藥學專業學生而言,由于其就業崗位以藥店調劑居多,因此性狀鑒定對其工作尤為重要,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重點。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存在學習效率不高,藥材特征抓不住,相似藥材易混淆等問題。因此,筆者就學生在學習性狀鑒別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改進辦法,為中藥鑒定學的教學提供參考。
1.1 學生學習方面
1.1.1 鑒定手段單一性狀鑒定是用感官觀察中藥材性狀特征的方法,包括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手段。因此,對中藥材進行性狀鑒定要綜合運用以上多種手段。而筆者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鑒定手段比較單一,部分學生只是單純通過觀察藥材形狀、顏色來判斷;而有些學生只是通過氣味進行判斷。雖然有些藥材性狀特點非常明顯,通過一種鑒別手段就可以鑒定,如商陸有明顯的“羅盤紋”、木香有特異的氣味等。但如這些單一鑒別手段遇到形狀、顏色或氣味都很接近的藥材時,學生很容易判斷失誤,例如天花粉、防己、山藥這三種藥材就比較容易混淆。三者都是白色、圓片、富粉性,這時候就必須要結合三者的斷面特點來進行區分:天花粉斷面有放射狀排列的點狀小孔,山藥斷面呈顆粒狀,防己斷面有“車輪紋”。
1.1.2 鑒別術語理解不到位在中藥材性狀鑒定中,鑒別術語要重點掌握,如何首烏的“云錦花紋”,商陸的“羅盤紋”,板藍根的“金心玉欄”等。這些鑒別術語都是藥材獨有的特征。因此在鑒定藥材時,一定要依據這些鑒別術語。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這一類鑒別術語理解不到位,雖然術語能說出來,但不能很好的解釋清楚。究其原因有二:一是藥用植物學的基礎知識不牢固,如板藍根的“金心玉欄”是指板藍根的木質部黃色,韌皮部黃白色,但學生如果只記住術語卻連木質部、韌皮部都分不清,也不能在實際工作中正確的進行鑒定;二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很好的結合藥材實物進行理實一體的訓練。
1.1.3 不善于歸納總結,對于有重要特征的藥材,學生可以依據鑒別術語進行鑒定。但大多數藥材是沒有特殊鑒別術語的,因此學生就需要自己進行歸納總結。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不善于歸納總結,遇到外觀特征相似的藥材容易發生混淆。同時易遺忘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學生學完若干藥后再進行考核普遍反映記不住。
1.2 教師教學方面
1.2.1 教學手段單一化,理論聯系實際不足。《中藥鑒定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主要以“灌注式”為主,學生聽課記筆記,機械性地背書,缺乏思考能力[3]。近年來教學模式已經轉化為主要以多媒體課堂教學為主[4],但中藥材的性狀鑒定需要眼看、手摸、鼻聞、口嘗等多方面的感官體驗,這些單純通過理論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不同品種、產地以及規格的完整個貨或飲片樣品做演示。然而,部分院校存在藥材標本更新不及時,某些品種不易購買,特別是缺乏完整個貨等問題。目前在教學中主要是以中藥飲片為主,但是中藥飲片隨著產地以及規格的不同也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要注重去藥材基地或飲片加工廠進行觀摩和實習,而這些方面目前基本沒有開展。上述這些因素都對性狀鑒定的教學造成了影響。
1.2.2 考核機制不完善在《中藥鑒定學》性狀鑒定教學中,如何判斷學生對飲片性狀的掌握程度非常重要。中藥飲片種類較多,需要掌握的大概有300味左右,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定期檢查學生的掌握程度。傳統一般是通過課前提問或小測來檢測,雖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可利用網絡平臺,如SPOC等讓學生自主學習,但高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課后復習也不夠,因此這種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
2.1 學習方法的改進
2.1.1 綜合利用多種性狀鑒定法在對藥材進行性狀鑒定的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生綜合利用眼看、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方法對藥材進行全方位的鑒別,而不是只用某一種方法進行鑒別。比如在對當歸、川芎、藁本三者進行性狀鑒別時,由于三者均是氣濃香,因此只用鼻聞的方法就難以區別,還應該要結合藥材的其它性狀特點來判斷,三者中當歸質地油潤,川芎外觀“蝴蝶片”,藁本質地硬、有纖維性,所以還要結合眼看和手摸才能很好的區分這三味藥材。
2.1.2 抓好課后復習在學習藥材性狀時,由于藥味眾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易出現遺忘,因此反復學習尤為必要。為了讓學生加深印象,每周可開放2~3次鑒定實訓室,把學過的藥材拿出來供學生課后練習鑒定,教師適時提供輔導。另外課后可舉行藥材識別競賽,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 教學方法的改進 現代的教學理念[5-6]認為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和發展。因此筆者圍繞這幾個方面做了如下教學改進。
2.2.1 以學生為中心,改進授課方式,豐富教學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師為主,采用“灌注式”教學,老師講學生聽。雖然現在可利用PPT、圖片、視頻等多種手段展示藥材特征,但是學生普遍缺乏學習活力,接受效果仍差強人意。筆者通過親身體驗及參考他人教學,發現在性狀鑒別時采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是比較適合的[7]。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都備有新課所需的藥材。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對藥材的性狀進行全面的介紹,并強調鑒別要點,再讓學生分組對照藥材進行討論,找出鑒別特征。最后,學生提出疑問,教師可立即面對面進行解答。筆者發現通過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大大提高,而且對藥材的性狀也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再結合相關理論,有助于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如采用“四位一體”的教學法:配合書面文字輸入,口頭語言講解,多媒體課件圖片,藥材實物實踐四個環節同時進行[8]。若遇到易混淆的藥材時,可以采用比較法進行教學[9]。把易混淆的藥材擺放在一起,讓學生先進行討論,提出鑒別方法,教師最后再總結。如在講解懷菊、貢菊、滁菊、杭菊四種不同商品規格的菊花的性狀特點時就可以采用此法,學生討論完后教師采用表格形式列出異同點,同時對照藥材實物再次進行對比,取得較好的效果。
2.2.2 以實踐為中心,加強理論聯系實踐 在性狀鑒定的教學中,除理論教學外,更離不開各種藥材的植物標本和飲片的實踐學習。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就業去向主要以藥店為主,因此課堂上用于教學演示的飲片都應來自各知名藥店,而且每年應及時更新。同時,在上課期間,安排學生去藥店或飲片廠進行觀摩和見習,讓學生了解不同產地和規格的飲片。通過這種實踐方式,改變了單一的枯燥理論學習,提高了學習興趣。
2.2.3 改進課堂考核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非常重要。為此,筆者采用了自主開發的中藥教學互動平臺供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堂考核。該平臺是利用手機微信公眾號的形式進行登錄,里面有用于學習和考核的模塊。在每次新課之前,學生先通過該平臺的學習模塊進行預習,課堂上教師可用該平臺的考核模塊對學生進行小測。同時,通過模塊里面的數據統計分析功能,教師可以知道哪些藥材錯誤率比較高,以便在接下來的授課中有針對性的講解。通過該平臺,學生了解自己的預習效果,教師也能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由于每次課堂小測成績都納入最終的形成性評價,因此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自主學習能力。
為檢驗改進學習和教學方法后的效果,筆者對所在單位16級中藥專業62名學生進行了調查評價,評價項目及結果見表1。

表1 改進方法后的評價效果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通過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學生普遍反應比較容易能掌握藥材的性狀特點,特別是區分易混淆藥材。超過半數的學生表示小測成績提高明顯,但遺忘問題還是存在,這可能跟學生記憶方法以及復習所花的時間有關,后續可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強。
性狀鑒定是從事中藥鑒定相關工作的基本功。由于中藥應用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各地用藥習慣不盡相同,以及類同品、代用品和民間用藥的不斷涌現,都直接關系到用藥的安全有效,故掌握扎實的中藥鑒定基本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性狀鑒定教學中,教和學同等重要,除了改進教學方法外,也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性狀鑒定只是中藥鑒定手段之一,要注意不同的中藥材,適合于不同的鑒定方法。在性狀鑒定的基礎上,還要適當結合顯微、理化等鑒定方法,使學生的鑒定手段更全面,也更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