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了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十九大標志著我國進入了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下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加強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隨著現實條件的變化,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之前相比有了新的進展。中國共產黨密切聯系實際,分析客觀現實情況,提出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理念。本文旨在通過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完善村支部隊伍建設;提高農民思想政治覺悟,增強理論知識宣傳;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與利益相統一,切實解決其實際問題;加強理論教育,不斷促進農民文化素養四個方面探析新環境下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
關鍵詞:新時代 農民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歷史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有了新的進展。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的到來,新時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須針對當前的現實情況進行創新與發展。針對新時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本文從以下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完善村支部隊伍建設
無論是革命或建設時期,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始終離不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我黨十分注重加強對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農村黨員干部是黨聯系農民群眾的紐帶、橋梁和骨干,他們是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肩負著直接聯系、宣傳、組織、團結廣大農民群眾,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到農民群眾中去的重要責任,因此,他們的自身素質能力如何,直接影響黨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民群眾中的感召力和號召力,直接影響黨對農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時代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要緊緊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中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隨著信息、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高的專業水平和政治知識相關的理論素養,農村支部作為我國基礎的支部建設,需要不斷完善,增強村支部成員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密切聯系農民群眾,并時刻用黨的理論指導實踐,帶領村民群眾時刻團結在黨周圍,積極吸收有能力有責任的民眾為村委成員,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為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獻計獻策。實踐表明,一支有能力、優秀的村支部能夠促進農民思想政治教育。
二、提高農民思想政治覺悟,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農民是中國共產黨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條成功經驗和基本規律。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之后,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對其進行了不斷的創新與發展,成為一套科學的指導方法,形成了關于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發展的科學理論。新時代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武裝農民頭腦,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時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進行宣傳,結合農民現實情況,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真正能夠為農民所用,從而指導農民更好的生活,提高農民對自然、自我和社會的辯證認識,提高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黨的發展歷程表明,農民只有具備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的理論學習,農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巨大成效。
三、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與利益相統一,切實解決其實際問題
農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歷史發展的最重要的力量。農民問題的實質就是農民的切身利益問題。農民最大的問題,就是農民切身利益問題是否得到保障,是否得到解決,是否得到發展的問題。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以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在土地問題、溫飽問題、衣食住行問題上都進行了整改,使廣大農民獲得源源不斷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極大地提高的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是中國共產黨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所在、根本所在,也是做好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動力。中國共產黨多年的歷史表明:黨在農村能夠最大限度地贏得農民群眾支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十分重視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因此,新農村建設條件下的農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發揚我黨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經驗,從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出發,做到聽民聲、察民情,走入農民的世界,傾聽他們的疾苦、體會他們的困惑;要交民友、連民心,深入群眾內部,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排民憂、解民難,要從農民群眾的最盼、最需出發, 想農民之所想, 干農民之所盼,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四、加強理論教育,不斷促進農民文化素養
農民文化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民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和認可程度。農民的文化素質越高,接受、理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能力越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越能夠充分發揮出來,注重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也是中國共產黨農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經驗之一。歷史經驗表明,在農民占絕大多數的中國,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對于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當前,農民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大對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加強對農民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以及先進科學文化教育,加強對農民的政策法規、科技服務、文化知識和醫療衛生等基本常識的教育,引導農民學習知識,掌握技術,增強本領,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李德芳,楊素德.中國共產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2]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文獻選編(第4 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3] 中國的土地改革編輯部等.中國土地改革史料選編[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88.
[4] 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張鈺穎(1995—),女,漢,山西省晉城市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