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輝 宋忱忱
摘 要:英美文學中的典故的來源非常多,不僅包括希臘神話、寓言故事,而且包括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等。由于英美國家的文化跟我們國家的文化差異巨大,在對英美文學中的典故進行翻譯的時候,我們特別需要注意語言的風貌和思想精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掌握典故的英漢翻譯技巧,才能更好地進行翻譯學習。
關鍵詞:英美文學 典故 英漢翻譯 技巧
前 言
對于英語翻譯來講,語境的要求極高,如果語言環境不一樣,那么句子的翻譯也會千差萬別。在英美文學作品中,注重語言環境的非常有必要的。英語是一種語言工具,我們在學習和掌握這們語言工具的時候,容易產生一個誤區即把英語這門語言作為語言交換的工具來看待。然而,在英漢翻譯的實踐中,強調語境的重要性是我們需要特別需要注意的。
1.英美文學中典故的來源
1.1來源于希臘羅馬神話傳說
在很多希臘羅馬神話中,對于英美文學典故都有一些記載。縱觀西方文學和藝術的發展歷程,可知希臘羅馬神話傳說在其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甚至可以這么說,對于有些西方國家而言,這些傳說組成了民族的源頭,這是從道統(道理、理論的傳承)關系的角度來說的。在這些傳說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其中的文化氣息和悲歡離合的情感,這些情感可以為西方國家的作家提供創造的素材。“Pandora's box”,“Laurus nobilis”等都是這類傳說的經典典故。又如Sop to Cerberus被譯為“賄賂”,這類典故的經典例子之一。
1.2來源于西方著名作家的作品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夏洛蒂·勃朗特、莎士比亞,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梭羅、歐文、斯陀夫人、歐·亨利、馬克吐溫等的作品中不乏文學的典故。其中值得重點闡述的是莎士比亞的文學作品典故,莎士比亞著有《哈姆雷特》、《奧賽羅》《麥克白》、《李爾王》和《羅密歐與朱麗葉》等,喜劇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等,歷史劇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其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典故非常多,其中的臺詞很多都是非常經典的,值得我們去學習。不僅如此,還有這些例子。如:Sweet are the uses of adversity. 逆境和厄運自有妙處。All that glisters is not gold. 閃光的并不都是金子。
1.3來源于寓言故事
在寓言故事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經典的典故。比如,a dog in the manger占著茅坑不拉屎的人,出自《伊索寓言》。sour grapes 吃不到葡萄反說葡萄酸;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 殺雞取卵;blow hot and cold 優柔寡斷、動搖不定 ;lions share 最大的份額;to meet Waterloo 倒霉,受毀滅性打擊,滅頂之災。另外,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在英美文學典故中,很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往往能夠構成典故的來源,這也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2.常見的英美文學典故翻譯方法
英美文學的典故翻譯難度是較大的,這是因為這些文學典故的出處非常多,而我們需要了解這些出處,就需要大量的文學閱讀。不僅如此,我們還需要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將其進行轉換。經過筆者總結,筆者認為英漢文學典故的翻譯可以采用下面幾種方法。
2.1直譯方法
直譯的一個優勢就是能夠盡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文的意思,但這與死譯或硬譯的差別是很大的。直譯方法適用的場合是根據英美文學典故,我們能夠找到對應概念或者典故。比如,我們可以舉幾個經典的例子。例如Empty vessel smake the most noise 滿瓶子不響,半瓶子晃蕩。Bidrds of a feathe rflock together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2.2套譯方法
正是因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跟西方國家的文化差別非常大,所以如果很多時候直接使用第一種方法是行不通的,有時甚至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如果這些習語與漢語有類似的意思,那么對這些英美文學典故,采取套譯的方法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例如 1.A word spoken is past recalling.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入鄉隨俗)3.What you lose on the swings you get back on the roundabouts.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2.3意譯方法
對于英美文學典故而言,很多典故如果使用第一種和第二種方法效果不好,那么就可以考慮使用第三種翻譯方法即意譯方法。但是,在意譯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確保跟原文的含義不會出入。不僅如此,我們只有明確了典故后面的故事細節之后,才能真正得到準確的翻譯效果。比如在False friends are worse than bitter enemies的翻譯中,如果將False friends 直接翻譯成為錯誤的朋友,那么就讀不通,我們可以根據漢語中的典故來進行翻譯,故而翻譯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3.小結
對于西方國家的經典典故的翻譯,我們必須深度了解后面的故事,并且要將其在我們中國對應的語境下的含義進行對應。唯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掌握英美文學中的典故的翻譯技巧,了解西方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差異,更好地利用好英漢翻譯技巧為我們的跨文化交際所服務。
參考文獻:
[1] 歐陽志群.“后方法時代”視閾下英語翻譯學習的思考[J].韶關學院學報,2014,(07):171-173.
[2] 李瑩瑩.論翻譯的損失與補償——兼評張谷若的翻譯技巧[J].合肥工業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0).
[3] 閆珊珊,魏天嬋,張昆鵬,等.成語典故翻譯技巧初探[J].新西部(下旬刊),2011(7).
作者簡介:張月輝(1993-),女,漢族,河北唐山人,2016級翻譯碩士在讀研究生,單位:華北理工大學,研究方向:英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