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
摘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如何將信息技術與教育結合在一起,發揮其更加強大的功能也逐漸的成為當前教育領域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針對當前我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并對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構建環節和運用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運用
小學處于學生的啟蒙階段,學生在這個階段中的表現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不斷地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進而為今后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性受到了比較大的限制,而在現代信息技術和新的教學模式下,可以極大的改善這個問題,由此可見對其的研究的重要性。
1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構建環節
1.1為學生構建情景、解讀課本內容
在學生正式進行課堂內容之前,教師應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利用一定的信息手段,比如圖片、視頻、動畫等,讓學生在學習之前產生學習興趣。比如,在《草原》的課堂導入時,可以先給學生播放一些草原歌曲——《天堂》、《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等,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關于草原的精美視頻,帶學生提前領略一下草原的美。在這種情境導入下,很容易激發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進而能夠更加深入的投身到課堂學習中。除此之外,也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收集關于課堂導入的相關內容,然后在課堂上進行分組展示,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的情境導入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將教學內容與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的融合到一起,可以更加有效的構建課堂的情境,進而更加有效的引導學生初步的感知課文內容。
1.2解析課本內容
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本內容之后,教師應組織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的交流和學習,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合理的引導和評價,在引導學生解析課本內容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構建課本知識框架,并逐步培養學生解析課本知識的能力,在一步步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形成自己獨立的語文學習和閱讀經驗。
1.3為學生提供交流平臺
在學生解析課本內容時,學生要進行相互的交流,交流自己的學習感受和想法,并和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應構建好學生的交流平臺,并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維持好秩序,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交流環境。
1.4拓展語文知識
在解析課本內容完成之后,教師還應充分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本之外的擴展知識,并引導學生進行擴展性閱讀訓練,進而引發學生對語文知識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進而能夠熟練的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提升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并拓寬自身的知識面。
2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2.1豐富教學內容
在教師進行教學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大大豐富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通過互聯網,教師可以很快的搜索,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尋找到比較適合學生的教學模板,也可以通過網絡給出的模板,教師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創新、改造,進而創作出學生需要的教學課件。由于互聯網的興起和發展,教學的課件也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內容的展示,還可以有音頻、視頻、動畫等的展示方式,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
2.2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應給學生構建好閱讀情境,讓學生能夠較為放松地進行閱讀。通過閱讀情境的構建,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有了興趣,自然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引發學生比較深入的思考。比如在人教版課本中的《王二小》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提前通過網絡下載與之相關的電影和圖片,通過視頻、圖片以及課本文字共同喚醒學生與課本文字的共鳴,體會到抗日戰爭時期敵人的兇狠手辣,進而自我形成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愛國情懷。在進行影片播放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比如,“小二為什么會順從敵人?”、“小二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等一類的問題,也可以讓學生在觀影之后,寫一篇觀后感,讓學生能夠積極的去了解課本知識,積極地進行思考。由于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內容,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從根本上引發學生的積極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3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點一般都在于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提升。看圖寫話是小學生作文的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比如動畫等,將枯燥乏味的圖片以比較生動的畫面呈現給學生,進而加深學生對作文內容的理解,提升學生對作文寫作的興趣。教師也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全方位的將作文內容呈現給學生,刺激學生多種感官,進而使學生在寫作當中能夠獲得更多的靈感,能夠寫出更加具有新意、個性的作品,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豐富的素材。與此同時,通過信息技術,教師還可以搜集、篩選出更多比較典型的閱讀素材,進而達到更加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2.4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
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性的啟發學生,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教師利用信息技術篩選出比較典型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和學習,比如在《趙州橋》這一課中,可以首先將趙州橋的實際圖片展示給學生,在學生仔細觀察之后,讓學生進行具體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答相關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直接的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和其他人的問題,并能夠進行深入的探究,進而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創新能力。
3小結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學生的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構建導入情境,解析課本內容,提供交流平臺,拓展語言知識,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強大魅力,并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今后的語言學習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惠.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策略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9):20-21.
[2] 張閣娟.淺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1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