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瑾
【摘 要】本文主要以未來多年亞洲基建投資金額規模預測數據為支撐,通過對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全球性的金融機構以及亞洲開發銀行等區域性金融機構之間的定位差異以及在現有的世界金融體系的格局下,亞洲區間基建板塊過去多年暴露出的融資缺口,探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里程碑式的意義以及在落實“一帶一路”戰略、改善國內產能過剩問題并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對打破世界現有的金融體系、倒逼世界金融體系改革的幫助,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的話語權,同時也提升和強化了中國在世界各經濟體中的地位。
【關鍵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內產能過程;人民幣國際化;世界金融格局
一、引言
2015年12月25日,首次由中國倡議設立的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它是一個著眼亞洲區域發展的多邊金融開發機構,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以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為宗旨。
本文將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背景進行簡單介紹,并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等多個全球性或者區域性的金融機構的定位或功能進行比較,以統計的過去多年和預測的未來多年的基建資金數據作為數據支撐和分析依據,揭示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具有的里程碑式的意義以及將在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改善國內產能過剩的經濟問題并加快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將不但促進了亞洲整體的經貿合作和經濟發展,同時在加強亞洲各位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還會推動人民幣從國內走向區域從而進一步全球流動,是有力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要節點,還將提升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的話語權,強化中國在世界各經濟體中的地位。
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的背景
1.亞洲區域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較差,融資環境較為惡劣,較難解決資金缺口問題。
據調查了解,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的完善程度與經濟發展狀況存在密切的關系。近年來,薄弱的基礎設施正在逐漸拖累部分亞洲國家乃至于整個亞洲的經濟增長,目前在東亞、東南亞以及印度這種現象尤為明顯。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滿足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報告顯示,為提振經濟產出、緩解貧困和應對氣候變化,預計至2030年期間,亞洲地區需要26萬億美元基建項目支出(每年約為1.7萬億美元),其中電力、運輸、信息以及供水和衛生領域分別需要14.7萬億美元、8.4萬億美元、2.3萬億美元和8000億美元的項目支出,由此可見,亞太各國對基礎設施的需求遠遠超過其目前可供應的規模,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
然而,基建缺口巨大的亞洲國家大多數屬于新興經濟體或發展中國家,本國的融資環境較差,無法提供其所需的大量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同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又因資源受限、關注領域不同等原因,無法對亞洲各國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如世界銀行是一家世界級金融機構,因此其提供的資金安排無法聚焦亞洲,又如亞洲開發銀行是一家以扶貧為戰略目標的金融機構,每年提供的資金較為有限。以過去多年數據為例,世界銀行2014年對亞洲及周邊地區的資助總額約為350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從2009到2013年,對亞洲及周邊地區共投放了1017億美元貸款,平均每年也僅為200億美金左右,現行的世界金融體系和國際金融機構的現狀根本無法滿足亞洲各國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需求,基建資金來源根本難以解決。在這樣的背景下,亟需一家以基礎建設為重點,同時又資金實力雄厚的金融機構提供資金支持。
2.國際金融格局與世界經濟體量不匹配。
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開發銀行以及美洲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本質上都是由發達經濟體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這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活動事務上的投票權、話語權受到較大的限制,有時候資金等方面的訴求很難得到相應的解決。
據調查,2000年左右,中國僅僅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通過多年的發展,2007年便超越了德國成為了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了第二大經濟體。而據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數據顯示,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在這兩大金融機構的股權和投票權均位居第一,投票權占比15.855%,并與投票權排第二的日本(6.84%)差距很大,由于世界銀行任何重要的決議必須由85%以上的表決權決定,美國的投票權直接決定其可以一票否決任何決策。中國雖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股權與投票權在近些年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上升到了第三位,但比例卻依舊大大落后于美國和日本,投票權與經濟體量存在嚴重的不對等和不匹配。而其他發展中國家雖然數量較多,但投票比例卻很少,雖然集體的投票權超過了美國,但在世界銀行表決權的規則下,對結果很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綜上,在以上提及的亞洲國家普遍基礎設施建設較差、融資環境惡劣、融資較為困難,現有的世界金融體系滿足不了亞洲區域資金需求以及與世界經濟體量不匹配等多種情況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順應時代,應運而生。
三、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新及影響
1.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業務創新。
由于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均是由發達國家經濟體主導,發展中國家的投票權與話語權相對較弱,在爭取貸款和政策支持時較難甚至無法實現自己的訴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第一個本質上由亞洲國家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亞洲發展中國家及新興經濟體的訴求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會得到同樣的重視。同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功能定位更加聚焦,它不像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那樣致力于服務全世界,也不像亞洲開發銀行關注于亞太地區的貧困狀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籌建的目的就是便利亞太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融資,因此可以提高亞太地區那些欠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實現區域內互聯互通。互聯互通是促進亞太地區各類生產、生活要素等流動的基礎,進而為實現中國版亞太自貿區目標夯實了硬件基礎。
2.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深遠的影響。
據了解,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國際金融機構的貸款程序和條件一般都十分的復雜和嚴苛,尤其對經濟欠發達的國家,這樣的管理要求雖然一定程度上降低和控制了貸款償還等風險,卻大大延長了貸款的申請時間,增加了貸款申請難度,若亞太區域的發展中國家主要依靠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經濟很難得到快速和有力的發展,不利于亞洲經濟整體發展。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因為充分考慮到各國的經濟狀況以及對基礎設施建設迫切和龐大的需求,通過提供無附加條件的貸款,有助于降低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以更好的發展其國家的經濟,最終實現共贏。
資金一直是制約“一帶一路”戰略落實一大掣肘和難題,產能過程又是我國目前面臨的嚴峻挑戰。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使得中國通過部署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建設基礎設施來消化國內急需解決的產能過剩問題,還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戰略在有序的由點及面地推進。眾所周知,中國企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技術專業能力強,已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融資困難的解決會使亞洲各國擴大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的配套產品需求,有助于擴大中國企業的市場,帶動中國商品的海外需求,促進亞洲經濟潛在動力的釋放,促使在部分區域內各國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針對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成立的銀行,其貸款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亞洲國家在建設方面的資金需求,在推動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的情況下,促進亞洲地區的經濟一體化的形成以及人民幣在世界范圍內先進行區域化的結算。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不但有利于解決現行世界金融體系中國際金融機構資金不足、業務范圍不能夠與發展中國家的訴求較好匹配、資源受限等一系列問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還填充了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空白地帶,會給世界銀行等金融機構帶來較大的挑戰和壓力,倒逼包括世界銀行在內的國際金融巨頭加快改革的步伐,加強對亞太地區的重視程度,迫使上述巨頭以全新的模式更加匹配世界經濟格局以及世界各經濟體對其的需求。此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將更加融合中國與亞太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的關系,提高了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的話語權,提升了中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
四、結語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成立對亞洲區域乃至全世界范圍來說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一方面它在主導、支持重點以及貸款條件和審批流程等方面的創新不僅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人民幣國際化等中國重大經濟戰略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還消化了國內產能過剩問題,大大降低了國內生產風險。另一方面,它還將對亞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亞洲經濟發展以及亞洲經濟一體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強化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經濟和貿易合作,打破了世界金融體系,提升中國在世界各經濟體中的地位與話語權,從而為本國乃至世界經濟均衡持續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做出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世界銀行投票權改革方案.2010
[2]滿足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需求.2017
[3]劉東民、李遠芳、熊愛宗、高蓓.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戰略定位與業務創新模式,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戰略定位與業務創新模式.國際經濟評論 ,2017 (5) :149-166
[4]徐齊淵.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對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作用和影響.領導科學論壇 ,2017 (4) :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