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
【摘 要】本文以在加快建成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示范區的過程中,將株洲打造成為全國老工業城市產業轉型、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的典范,對株洲市清水塘企業職工安置方案的探討;在加快建成城鄉統籌發展幸福區的過程中,讓全市人民物質更加富裕、精神更加富有、生活更加幸福。實現這個總目標,務必大力弘揚株洲火車頭精神,奮勇爭先,一往無前。到2020年基本建成“兩型”社會。要深化改革開放,構筑體制機制新優勢。全面深化各項改革,更大力度擴大開放,堅持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帶改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要堅持民生優先,增進人民群眾新福祉。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切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市,著力建設健康株洲。要加強社會治理,營造文明和諧新風氣。全面推進依法治市,創新治理方式,建設更高水平的全國文明城市,努力營造更加安定、更加和諧、更加文明的社會環境。
【關鍵詞】株洲市;老工業城市;轉型;清水塘
2012年,株洲市出臺了《株洲清水塘生態新城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主要是促進區內存量產業的升級轉型和綠色搬遷;導入具有發展潛力的增量產業,通過優勢產業集群,形成規模效應;利用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替代產業。2014年3月,國家將株洲市清水塘地區列入全國21家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第一批試點地區,省市政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文件精神,明確提出五年內搬遷、關停完清水塘工業區內重冶化企業。
一、清水塘企業職工安置中存在的不足
1.1 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涉及90余家企業(含22家規模以上企業)2萬余名職工,整體搬遷資金需求量巨大,是一項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的系統工程。整體搬遷的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于企業經營狀況差,資產負債率偏高,通過企業自籌資金幾無可能,而完全通過政府政策配套資金實施搬遷卻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二是清水塘地區產業結構以冶煉、化工、建材、鋼鐵、材料等為主,多屬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粗加工類型,不少企業本應是該淘汰的落后產能,即便有資金支持實現產能轉移,在目前市場環境下,企業自身缺乏造血機能,再負擔上歷史性的債務包袱,企業經營仍然難以為繼。
1.2 就在清水塘地區各企業等待政府配套搬遷政策落實,積極規劃產業升級改造方案的時候,不少企業由于生產經營狀況持續惡化已經開始出現問題,例如中鹽株化集團和株洲智成化工公司已相繼停產,還有部分企業資產負債率到達警戒線,現金流緊張情況加劇,出現破產征兆。中鹽株化集團停產后,職工因安置問題多次以群體性上訪,以堵路等過激方式維權。株洲智成化工公司停產后,職工怨聲載道多次堵路。這些情況不僅對株洲當地社會秩序造成較大的沖擊,也對其它陷入困境的企業職工起到了非常不好的負面影響。
1.3 清水塘地區各企業在實行搬遷過程中由于產業升級的主觀要求,新建項目的自動化程度會顯著提高,加上總體產能過剩的經濟形勢,現有企業在搬遷后產能會出現不同規模的縮減,這些都意味著搬遷企業無法承接現有企業所有在職職工。另外,還有一部分不具備行業優勢的落后產能將會被徹底淘汰,進入破產保護,屆時清水塘地區會出現普遍的職工失業現象。這件事情的影響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大批失業職工上訪維權,會嚴重影響社會秩序,有損城市形象;二是失業職工受到年齡、文憑、專業技術、創業資金等等方面的限制,再就業面臨極大的困境,生活質量嚴重下滑,這也不符合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初衷。
二、清水塘企業職工安置中存在的問題的解決對策
為了更好地應對即將出現的危機,建議市政府提前布局,做好應對預案,盡可能地做好職工安置與安撫工作,具體建議如下:
2.1 根據國家現有法律法規,企業破產關閉后,對企業清算的資產首先用于人員安置,剩余部分再用于償還債權人權益。因此,建議對清水塘地區涉及搬遷、關停企業進行排查,對其中資產負債率超過90%的企業安排事務所或財務專家進駐監督,嚴防企業破產前出現資產流失,爭取多保留一部分資產用于以后的人員安置。企業要堅持著眼發展、統籌兼顧、因企制宜、人員分類、有情操作、確保穩定的指導思想,圍繞搬遷企業職工安置分流工作,要做到三個結合,即:安置分流職工與企業發展相結合,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與保全國有資產相結合,無情調整與有情操作相結合。要制定具體工作計劃,明確具體的目標和責任,使這項工作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依法維護企業正常工作秩序和社會穩定。
2.2 針對困難企業提前開展職工再就業培訓,面臨再就業困境的職工有相當比例屬于勞動技能單一又難以從事重體力勞動的個體,年齡層次上又多在中年,家庭中上有老人需要贍養,下有孩子需要撫養,家庭負擔很重,失去工作意味著全家丟掉了重要的收入來源,政府應該伸出援助之手,提供免費或低費用的技能培訓,如服務業、種植業、養殖行業,或是政府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提供相關就業信息有針對性地進行職業培訓,以避免失業職工長周期失去經濟來源。
2.3 建議市政府成立專門機構,出臺統一的政策措施,研究處理下崗失業職工問題。深入下崗失業職工群體進行切實調研,有針對性地制定出臺有關政策,使他們也有機會分享改革的成果和黨的惠民春風。鑒于他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的巨大貢獻,區分各企業不同情況,制定適當標準,對他們進行合理的經濟再補償,把他們從生活的泥沼中拯救出來,各有關單位應該把對無崗位職工的安置分流作為整個工作的重點,充分貫徹無情調整、有情操作的原則,要著力幫助職工再就業,對于年齡偏大的職工可以通過組織勞務派遣企業來安置。也可根據企業實際確定具體安置渠道,如按照《國有企業安置富余人員規定》(國發[1993]111號令) 實施離崗休養等,決不能簡單從事,一推了之。
2.4 鑒于失業職工不堪每年交納社保金的重負,根據年齡大小和工齡長短,部分或者全部免除交納社保金,直到退休。下崗失業職工根據原職業特征配套提前退休政策。
2.5 設立扶助基金,號召全社會有能力的人捐獻愛心,也可以設立減稅政策鼓勵企業認捐,幫助困難失業職工共度難關。這個事情的關鍵在于政府以自身的公信力為基金背書,基金平臺必須公開透明,以網上公示的方式對每一筆捐款和每一筆支出做出說明,接受公眾監督,同時對困難職工進行甄別,根據基金總額度作好發放預案,讓每個困難職工對接受扶助有一個穩定的預期,以避免出現社會的不安定因素。
2.6 鼓勵職工自謀職業,為失業職工提供小額擔保貸款,制定具體的貸款條件、審核標準和運作程序,實行鼓勵、實效和風險防范都要兼顧的擔保貸款政策。
【參考文獻】
[1]省屬國有企業改革中職工安置問題的對策,2002
[2]劉振林,《英法國有企業改革以及對我國的啟示》,碩士論文
[3]何文,國企改制中的職工身份置換,《改革與戰略》,2004年10月
[4]顧士明,西方國有企業改革比較研究,《經濟管理》,2000年第12期
[5]王玲,《關于企業改制過程中職工安置問題的思考》,《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5
[6]高政利、彭燕,國企改制:職工安置路徑最優選擇的思考,《財經理論與實踐》,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