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榮迅
【摘 要】政府是一個國家的行政機關,象征著一個國家公共行政權力,維持著國家機器的運轉和發展,而政府行政運行成本是這個過程中消耗的各種資源,對其進行良好的控制對國家高效低耗的運轉從而達到可持續的長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預算制度;轉移支付;審批制度;政府采購公開招標
本文選取了A省Q市市政管理局作為案例分析對象,結合其披露的相關財務信息和內部控制體系構成,分析它的行政成本控制現狀,并評價其成效和不足,以及各自產生的原因,最后結合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為它提供一些建議和解決方案,可以更好地進行政府行政運行成本的內部控制,推動政府管理的現代化。
一、A省Q市市政管理局的行政成本控制現狀
(一)Q市市政管理局基本情況
A省Q市位于我國西南,是少數民族自治區聚集區,有很多對于少數民族的政策傾斜。
Q市市政管理局于2010年建立,為Q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Q市市政管理局設有11個內設機構以及7個事業單位機構。其中內設機構行政編制為44名。Q市市政管理局行政成本控制體系,有效合理的行政成本控制體系是控制政府行政運行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關鍵。市政管理局多涉及財務方面的收支、統計、資金預決算編制,城市維護費的審核、指導、監督、檢查等管理工作,需要成本控制的高度關注。
(二)部門的預算系統
Q市市政管理局是市財政一級預算單位,局本級單位經費由財政全額撥款,實行全額預算管理方式,下屬7個二層部門預算機構,實行差額預算管理方式。Q市市政管理局年初根據國家主管部門下達的行政工作任務、人員編制、各項定額和費用開支標準編制預算,報主管部門和同級財政部門審核批準后執行。年度執行中如果行政工作任務有較大的增減變動,可向主管部門或同級財政部門提出調整預算,經批準后方可執行。這樣既有利于保證預算單位支出需要,又有利于國家財政資金的統一管理和調撥。
(三)Q市市政管理局行政成本控制成效
在深化改革的進程的不斷推動下,Q市市政管理局的政府行政運行成本控制頗有成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總支出下降4.04%,三公經費減少25.2%,其中因公出國(境)費用和公務用車購置費均為0,這體現了在整個改革中,三公經費和公車改革的力度大、效果好,文件數量、工作會議、評比達標活動分別壓縮了16.7%、17.1%和41.1%。政府收入來源結構也有所優化,依靠經費撥款的比例降低,依靠非稅收入比例上升,減輕政府稅收的壓力。對貼近民生的廉租房項目等也有更多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民生支出占比達79%,在編制和人員上有所削減。
2.市政管理局的獨立的政務公開網站提供了社會監督的渠道,使很多市政管理局的政務信息皆可從網站上查到,并實時更新通過信息共享的方式提高市政管理局決策的科學性,使群眾意見也可以得到及時反饋,同時將互聯網技術和政府采購相結合,使政府采購更加物美價廉,并將黑白名單進行電子檔案化處理,使檢索查詢更為方便,提高政府效率,對社會資源形成有效的調配和管理。
(四)Q市市政管理局行政成本控制成效產生的原因
Q市市政管理局的政府行政運行成本控制成效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深化改革的推進,加大對腐敗貪污的懲處打擊力度,使政府工作人員犯錯的機會成本加大,通過鐵腕肅清的方式直逼政府行政運行成本下降,尤其在政府采購環節,減少拿回扣現象,形成良好的成本控制。也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方式配套進行使政府行政運行成本得到全方面的控制。
2.政府工作人員隊伍建設整頓和外部監督力量的加強,從內部和外部共同推動行政控制體系的完善,端正政府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可以從本質上解決政府行政運行成本的虛高。來自外部的監督力量也會給予內部改革一定的推動力。
二、A省Q市市政管理局的行政成本控制不足
雖然Q市市政管理局在行政管理方面有上述的諸多成效,也仍存在著不足。
(一)制度缺少法制規范約束
市政管理局的預算制度和審批制度等制度的規范化法制化不強,沒有剛性的約束力,使有的時候權比法大,造成各種知法犯法以及打擦邊球的事情發生,審批制度過于繁復,徒增行政人員的編制數量和行政成本的同時,也給了政府工作人員很多權力尋租的機會和空間,致使權力濫用和腐敗,造成政府行政運行成本系統的惡性循環。
(二)制度設計不合理
預算編制不夠細致完整,預算指標沒有標準化細化到具體的項目和環節,致使對經費的管理和支出不能形成精細化的管理,很多公開的預算報告條目中只停留在科目的大類,沒有具體細化到具體的工程或項目的名稱,較大規模的預算外和制度外資金沒有得到體現,使經費支出成為一個資金浪費甚至可以挪用資金形成貪污的一個環節,也使整個的資金流使用效率不高。僅停留在年度預算使整個建設工程等部門工作安排缺少前瞻性和預見性,缺少良好的資金使用規劃,會造成因為主要負責人的更換使項目被廢棄造成大量社會資源的浪費。
(三)機構職能設置不合理
市政管理局的職能過于龐雜,也是我們國家政府部門職能分布和設立時多有重疊之處,很多事情多人管就是沒人管,和園林管理局、城建局等功能多有重復,增加了整個Q市的行政運行成本的同時,使整個行政事務處理專業性不強,使工作結果大打折扣。人員編制上與我國政府大環境一樣也有著懶政怠政的固有問題,也在精簡膨脹的怪圈中惡性循環著。市政管理局的職能尚在轉變的過渡期。
三、改進A省Q市市政管理局的行政成本控制的對策
針對上述的優缺點,下文將從五個方面提供相應的建議。
(一)預算制度
將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的主體分開,提高公開預算的剛性約束力,推動財稅體系的法制化進程。將預算編制細化到具體的工程項目以及具體實行時間表,依照預算和時間表的對照,定期不定期的對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和成本核算。制定財政中長期的預算規劃,可以是政策的展開和實行更具有穩定性。完善預算績效評價和激勵約束機制,用制度倒逼地方政府轉變追求增長的舊理念,強化地方責任,提高專項資金使用效率。
(二)轉移支付制度
立足我國實際情況,堅持公平優先、兼顧效率原則和規范化、法制化原則完成轉移支付制度的漸進性改革,充分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兼顧行政成本的使用效率。對轉移支付進行規模和結構調整,以一般性轉移支付輸血為主,專項轉移支付造血為輔。所以在輸血之后要建立完善的事后監督體系,以促進整個血液循環系統更好的運轉。
(三)通過審批制度完善達到對成本的限制
妥善做好過渡安排,確保取消和下放項目及時落實到位,對于已取消的行政審批項目進行鞏固和及時的監督信息反饋,避免發生變相審批的現象。通過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對各類行政審批項目進行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的論證,并持續進行對行政審批項目的清理工作。通過法制化的方式規范優化審批機制和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和手續,全流程陽光透明公開,搭建電子化的審批平臺,更好地完善行政審批的體系,提高行政審批的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郭俊華,“電子政務環境下政府行政成本管理策略研究”,《情報雜志》,2004年第9期。
2.楊翠碧,“論國外地方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的經驗”,《公共管理》,2004年第9期。
3.姜秀敏,“制度建設:‘三公消費治理的路徑選擇———基于行政成本理論的視角”,《行政改革》,2005年第2期。
4.溫美榮,“勤儉從政與政府行政成本關系研究”,《行政論壇》,2005年第2期。
5.焦建國,“降低行政成本:緊迫性!重要性與根本出路”,《改革》,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