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智
【摘 要】會計管理體制是一國會計模式的重要內容。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會計管理體制。本文主要研究:會計管理體制的形成機理;會計管理體制的概念界定;各種社會經濟環境對會計管理體制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管理體制
一、會計管理體制的形成機理
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都無一例外地運用一定的方式對會計活動進行干預、干涉或控制,也就是說;各國實際上都存在會計管理體制的問題。然而,會計活動并不是一開始就受到干預、干涉或控制的。“加強對會計行為的管制,借助會計管制來達到市場運行的有效,是國家干預市場運行的一個重要手段。”國家對會計活動進行干預,也就是會計管理體制的形成,有著深刻的原因。歸納起會計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滿足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國家調控宏觀經濟的手段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其中經濟手段有兩個層次,一是通過國家的戰略規劃和經濟計劃進行事前調控。二是通過財政、金融等政策進行事中調控。事后調控主要是通過信息反饋來改善戰賂規劃和計劃。會計信息是這些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
2.協調利益關系的需要會計信息反映了企業一定時期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些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體現了一定的經濟利益關系。會計所反映的經營成果,不漢是企業向國家交納所得稅的依據,而且還是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的依據,是企業能否如期償還債務的衡量依據。為了協調有關利益關系人和利益集團之間的利益關系,保證整個社會經濟的良性運行,有必要對會計活動進行有效的約束與引導。
3.穩定資本市場的需要資本市場在整個市場體系中處于中介地位和軸心地位,它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著一國的整體經濟。各國為了穩定資本市場,防止證券價格的劇烈波動,相繼對會計活動加以干涉,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二、會計管理體制的概念界定
為了從理論上深入研究會計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之間的關系,首先必須明確會計管理體制的涵義。在這方面,比較典型的表述有如下兩種:第一,會計管理體制可以解釋為某一國家(或地區)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對本國(或本地區)會計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組織、管理和約束的總和,它包括三部分的內容,即會計工作領導體制、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和會計制度(會計準則)制定權限。不難看出,這種表述將會計管理體制理解為組織、管理和約束本身,這顯然偏離了“體制”。而會計管理體制包括會計工作領導體制、會計人員管理體制及會計制度制定權限,這種界定尚有待進一步探討。第二,會計管理體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依據需要對本國(或本地區)會計活動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方式。隊這種表述將會計管理體制概括為一種組織和管理的方式,顯然不是十分全面。除了組織和管理方式外,會計管理體制還有更為廣泛的內容。我仍認為,所謂會計管理體制就是一定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的時期根據自己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介入會計活動,對會計活動進行干預、干涉、控制所作出的一系列制度和機制上的安排,以及據此所制定的一系列會計規范。這一定義所要強調的是以下三點:其一,會計管理體制是一定的國家或地區在判斷自身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的基礎上所作出的選擇;其二,任何會計管理體制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都是如何干預、干涉、控制會計活動;其三,會計管理體制具有動態性,即它可以根據社會經濟環境進行不斷的調整和改革。綜觀世界各國會計管理體制,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集中與立法管理型;另一種是自我管理型。所謂集中與立法管理,是指政府積極參與會計活動的管理,這種管理主要通過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來進行,而會計職業團體在會計活動的管理中不占主導地位,只起著協助政府管理會計活動的作用。所謂自我管理,是指政府對會計活動的干預較少,除某些必要的立法外,對會計活動的管理完全交給會計職業團體自行管理。法國和日本是集中與管理型的國家,英國、美國是自我管理型的國家,而德國的會計管理體制則主要傾向于立法管理。從趨勢看,集中立法型國家也在部分吸取“自我管理”的合理因素,而“自我管理型”的國家也部分吸取集中立法的內容,雙方的差異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由于會計活動是由會計行為主體(會計人員)、行為客體(企業經濟活動)、行為標準(會計規范)三個要奈所構成的,而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管理不居于女計管理的范疇,因而會計管理體制,就相巴地包括會計人員管理體制、會計規范管理體制及會計規范本身三個部分的內容。會計人員管現體制一般包括對會計人員的資格的確認、業務鄲級的核實、工作職權的規范、會計人員的任免,以及注冊會計師資格的確認、執行業務的條件、范圍和工作規則等,也就是說,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由對企業會計人員的管理和對注冊會計師的管理兩個部分的內容所組成。論文會計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來自管理體制主要體現在政府和會計職業團體在會計規范的制定與執行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上。不同的國家,政府和會計職業團體在會計規范的制訂與執行過程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和方式是不一樣的。會計規范是在會計領域內起作用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具有公認性、統一性、客觀性、廣泛適用和反復適用性,作為一種標準,它幫助會計人員解決如何工作的問題,為評價會計工作提供客觀依據;作為一種機制,它是保障和促進會計活動達到預期目的的一種制約力量。任何一個國家的會計規范部不是單一的,而是許多會計規范的集合體。不同性質、不同層次的會計規范的總和,構成了會計規范體系。任何國家的會計管理體制都有管理的特定范圍,這一范圍一方面取決于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業務的影響范圍,一般而言,個體業主的會計無須管理,小企業的會計即使需要管理,也不是十分嚴格,而對那些大型企業、股份公司的會計的管理則較為嚴格,大多敵國家的會計管理體制就是在對段份公司會計進行管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另一方面,這一范圍也取決于管理的特定形式,立法管理的范圍常常限于該法律的管理范圍,行政管理常常限于行政權力的范圍。另外,會計管理體制所涉及的范圍也與會計目標有關。
三、會計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
競爭市場經濟會計模式——美國的會計管理體制與社會經濟環境從總體上百,美國的會計管理體制后于自我管理型,美國政府一般不直接干預會計活動,而是借助一些必要的手段,間接地干涉會計活動。對會計活動行使管理職能的是會計職業團體。從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上看,就企業會計人員而百,英國企業會計人員資格的確認、業務等級的認可、工作職權的規范、會計人員的任免等,都完全取決于企業管理當局的意見。會計人員只對管理當局負責,管理當局只需按公認會計原則要求組織和領導本企業的會計工作,提報合乎要求的財務報告。政府不直接領導和管理企業單位的會計人員。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2001經濟科學出版社
[2]孫續元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若干問題研究
[3]明春玲會計人員管理體制研究:會計委派制的理論與實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
[4]顧建平試論完善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機制[財會研究200
5]方正生,會計信息系統的產生、發展及其對未來會計的影響.那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6,(2):102-107.
[6]張軍,書里書外的經濟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