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正燁
【摘 要】人民法院執行被執行人名下的不動產,案外人主張其與被執行人之間已經達成以涉案不動產租金抵償債務的約定,并以對涉案不動產享有租賃權為由阻卻執行,請求負擔租賃權拍賣的,因以租抵債行為應歸入新債清償范疇,以租抵債合同并非真實有效的租賃合同,故在執行異議以及執行異議之訴審查過程中,案外人基于以租抵債主張的租賃權不得對抗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法院應滌除該租賃權后拍賣執行標的以清償被執行人的債務。
【關鍵詞】不動產;以租抵債
一、承租人基于以租抵債協議請求排除執行
強制執行中法律關系錯綜復雜,案外人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的情形在所難免,故《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①賦予了案外人基于實體權利向人民法院提出執行異議,異議被駁回后提起執行異議之訴的權利。在經濟形勢下行和執行難的雙重大背景下,近年在執行異議和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的審理中,案外人基于以租抵債要求排除執行的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該類案件的典型情況如下:
甲公司與乙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人民法院審理后做出判決,由乙公司支付甲公司100萬元。該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后,因乙公司未能履行生效文書確定的義務,根據甲公司的申請,人民法院立案執行。執行過程中,法院依法作出執行裁定書,裁定查封乙公司名下的不動產。后因乙公司仍不履行付款義務法院作出拍賣裁定,裁定拍賣被執行人乙公司名下的不動產以清償債務,并將該拍賣事宜予以公告。案外人丙公司根據公告信息向執行部門申報權利,主張其與乙公司存在長期業務往來,乙公司尚結欠其貨款300余萬元,故其在法院查封前就已與乙公司簽訂書面以租抵債合同,約定涉案不動產由乙公司租賃給其使用,租期10年,租金每年30萬元,具體租金支付方式為以雙方的債務進行抵扣,10年租賃到期,則原債權債務關系消滅,故丙公司要求法院負擔其租賃權拍賣。執行部門審查后,決定不負擔租賃拍賣。據此,丙公司向法院提起執行異議,以其基于以租抵債合同對涉案不動產享有租賃權為由要求阻卻執行,請求法院負擔租賃拍賣。則在執行異議與執行異議之訴的審查中,案外人丙公司的異議請求能否得到支持?
現該案例并非個案,而是類案,探討該異議請求能否得到支持,對執行裁決,乃至整個執行過程均具有重要實踐意義。
二、以租抵債行為的性質與效力
案外人基于《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提出異議,法院判斷其異議請求能否得到支持,本質上是要先行判斷案外人基于何種實體權利提出異議,進而判斷該實體權利的性質和效力如何,最后將該實體權利這一私權利與人民法院執行行為這一公權力進行權衡與比較,最終得出案外人的實體權利能否排除執行,其異議請求能否得到支持的結論。
關于以租抵債的認定,理論界尚未形成統一的認識。有觀點認為,以租抵債合同無效,在以租抵債協議中所指的租金并未實際支付,其真實性不應予以認定,另即使真實,也有失公允應認定為無效②;也有觀點認為,以租抵債是雙方當事人的合意,是合同的一種,只要雙方當事人沒有惡意串通也不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不能否認該行為的效力,應對相應的租賃權予以保護;也有觀點認為,以租抵債實則是合同的擔保③。上述觀點筆者并不完全贊同,筆者認為,以租抵債行為系新債清償,只有雙方按照約定履行完新的義務后,原債權債務關系才得以消滅。
(一)以租抵債的性質
以租抵債從形式上看是不動產出租人與承租人簽訂租賃合同,約定由原債權債務關系中的債權人承租債務人的不動產,并用租金抵償原債務,故以租抵債形式上是合同,但并非典型意義上的合同,探究雙方的意思表示,應既有“抵債”,又有“租賃”,但從雙方欲達成的法律后果來看,起決定性作用的應為“抵債”,而非“租賃”,“租賃”僅僅為“抵債”的一種方式。故以租抵債本質上是債務人與債權人為清償原債權債務關系,簽訂書面租賃合同,形成新的租賃關系,將基于新租賃關系產生的租金來折抵原債務,原債權債務關系是舊債,租賃關系的新債。結合新債清償的概念與性質——債務人為清償就債務而負擔新債務,并因新債務的履行而消滅舊債務的一種制度④,以租抵債行為的構成要件與新債清償制度完全吻合,故從性質上看,以租抵債應為新債清償的一種。
(二)以租抵債的效力
1、同時性。如前所述,以租抵債法律關系中,新債是為了舊債的履行而形成,但并不意味著新債的形成直接導致舊債的消滅。新債成立后,舊債將與新債并存,雙方之間既存在原債權債務關系,又存在新的租賃關系,只有基于新債即租賃關系的債權債務關系消滅時,原債權債務才隨之消滅。故新債與舊債系同時存在、同時消滅。2、優先性。雖然新債清償之原債權同樣保持不變,但債權人不應先對債務人主張債權,而應嘗試由為清償而交付于自己的標的物受清償⑤。以租抵債作為新債清償的一種,雙方既已達成意思表示改變原債權債務履行方式,則債權人應先主張新債請求權,若新債借期不履行,才能主張履行舊債,故新債優先于舊債履行。3、持續性。以租抵債關系中,達成的新債即租賃關系往往持續較長時間,在該段時間中,新債并未履行完畢,則舊債也未消滅,故以租抵債與一經履行債務即消滅的一時性合同不同,以租抵債合同是持續性合同,新債與舊債將在很長時間內并存。
綜上,案例中被執行人與案外人達成以租抵債合意,本質上是約定通過履行新租賃合同的方式來清償原債務,屬于新債清償,從目的意思和效果意思上看,雙方的合意側重于抵債,清償舊債是雙方的最終目的。故以租抵債與傳統租賃合同差異性明顯,案外人基于以租抵債合意享有的是請求被執行人按照新債的約定來履行舊債的請求權。
三、執行異議以及執行異議之訴的性質與審理原則
執行異議系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自己的權利所提出的意見,按照異議對象和異議請求權基礎,可以分為執行行為異議和執行標的異議,本文中涉及的是狹義上的執行異議,即執行標的異議。執行標的異議是案外人基于其對執行標的所享有的實體權利對法院的執行對象提出自己的意見并欲起到阻卻執行效果的案件。當案外人執行異議被駁回后,其可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之規定,提起執行異議之訴,對其權利進行救濟。故執行異議與執行異議之訴實質上是解決案外人實體權利與法院強制執行之間的沖突問題,重點應將案外人的實體權利與法院的執行行為進行比較與權衡。
因執行行為系法院基于司法權作出的公權力行為,具有強制性,故執行異議和執行異議之訴審查中應堅持效率優先、權利救濟法定、案件類型法定以及專屬管轄等原則,只有當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確實享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的民事權利時,其異議請求才能得到支持。
四、結語
如前所述,以租抵債的本質乃是以新的方式清償債務,屬于新債清償,故案外人基于以租抵債協議享有的是要求被執行人按新方式履行原債務的請求權,若案外人對被執行人享有的原債權系一般金錢債權,則該債權并不具有優先性,其次,以租抵債協議與傳統租賃協議區別明顯,并非真實意義上的有效租賃關系,故即使該以租抵債行為發生在法院查封行為之前,也不得對抗法院的執行行為。
注釋:
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七條: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中止對該標的的執行;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案外人、當事人對裁定不服,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督程序辦理;與原判決、裁定無關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② 參見“陳有香與義烏市星聯電子郵箱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浙江省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2010)浙金民再終字第12號民事裁定書。
③ 參見“李淑青訴李波返還原物案”,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4)云高民一終字第164號民事判決書。
④ 引用自房紹坤、紀力瑋,《論以租抵債》,《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8年1月第一期總第157期。
⑤ 【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債法總論【M】,杜景林,盧諶,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4——195.195
【參考文獻】
【1】陳永強,以物抵債之處分行為論【J】,法學,2014,(11):115
【2】【德】迪特爾·梅迪庫斯,德國債法總論【M】,杜景林,盧諶,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94——195.195
【3】房紹坤、紀力瑋,《論以租抵債》,《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8年1月第1期總第1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