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傳奇
【摘 要】能源安全問題在各個國家安全戰略中均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從多個領域明確了我國今后周邊外交的戰略布局走向,對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應充分認清當前我國能源安全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拓寬與沿線有關國家能源合作的方法路徑,增強國家的能源安全保障,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國家安全戰略;能源安全;能源合作
能源是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基石,其安全對于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具有特殊的意義。石油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資源,其油安全對美國的繁榮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我國而言,從1994年起,至2014年中國已位居世界第二規模經濟體,能源需求及供應壓力形勢嚴峻。[1]中亞地區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核心段,也是影響世界格局的樞紐地段。近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如火如荼,但能源安全問題也逐漸成為中國與中亞國家面臨的共同挑戰。因此,保證我國與能源安全對保障區域能源安全與穩定意義重大。
一、西方國家對能源安全問題的重視及其戰略
能源戰略就是一國綜合運用多種手段來保障穩定可靠的能源生產供應和需求的總體方略。能源戰略可分為國內能源戰略和國際能源戰略。
以美國為例,其國際能源戰略的基本目標是:確保其在國際能源體系中的地位,保證美國的能源安全。美國的國際能源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美國能源安全保障度。總體目標隨國際能源形勢的變化而進行調整。
石油安全領域,石油危機之后“能源安全”成為“石油安全”的同義詞。40年來世界石油生產國和消費國一直在不斷地努力,通過采取多種手段,防止可能發生的石油供應中斷。
二、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式
我國常規油氣資源儲量不足,能源進口通道對海洋過度依賴,能源安全問題日益峻。
1.常規能源儲量不足,對外依存度連年攀升
根據英國石油(BP)統計,截至2016年底中國石油探明儲量僅為35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僅為5.4萬億立方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國石油依賴度增高、常規能源的匱乏,使我國能源安全問題進一步凸顯。
2.傳統能源供給地形式復雜,能源供給面臨諸多變數
我國能源進口傳統來源國主要集中在中東、中亞和非洲等地。這些國家多數國力弱小、政治動蕩,政局不穩。其未來局勢的不確定性使我國能源供給安全面臨嚴峻挑戰。
3.能源進口通道單一,運輸安全存在巨大風險
我國能源進口的運輸方式較單一,我國能源海外進口來源地主要集中在中東、非洲,油氣進口主要依靠海運,能源運輸容易被各種事情影響。使我國能源運輸安全面臨極大風險。
三、“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與增強我國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主要路徑選擇
1.“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重要意義
我國率先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旨在貫通亞歐多個經濟圈,以構建國際化經濟合作平臺,維護世界經貿合作。能源合作是“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的重點,而中東地區更是“一帶一路”的必經之地,充分發揮該戰略在該地區的積極作用,對維護我國能源安全體系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2.中蒙俄能源合作的意義與作用
中蒙俄能源合作至少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1)有助于打造能源合作示范基地。(2)有助于打造鞏固東北亞安全的堅強后盾。(3)有助于解困中國能源進口的馬六甲之憂。
3.中國與中亞地區的能源合作
中亞國家石油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據統計,里海石油儲量約占世界總量的18%—25%。因此,中亞地區具有重要的優勢。
(1)積極發展與中亞國家的政治合作,為能源合作提供前提條件
互信友好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共贏的政治基礎。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成效顯著。因此,中國應該加大對外交流力度,為我國與中亞的能源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積極發揮現有合作組織在能源方面的作用
上合組織成立以來,建立了穩定的經濟合作機制,促進了各成員國經濟的發展。中國應進一步深化和加強同中亞國家的經濟聯系與能源合作,保障能源安全。
4.與中東北非地區的合作
中東北非地區是“一帶一路”戰略中能源合作的重點區域。當前,美國因戰略重心東移和本國非常規能源產量猛增,對這一區域的控制力有所減弱。因此,我國應利用此契機,繼續保持并適當加大與中東地區相對穩定國家的能源合作。
此外,就印巴地區來說,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應在印度洋方向考慮開辟新的出海口,適時再建設一條新的能源進口通道。
最后,東非方面近年來已成為世界油氣資源儲量增長的熱點地區。同時,這些國家政局穩定、瀕臨海洋,方便港口運輸。因此,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能源合作中,應將這一地區作為我國獲得東非能源的新支點,做到早謀劃、早進入,實現早突破。
5.其它保障方式
(1)開拓能源領域多元化合作模式。
首先,與能源合作國建直接對等的能源貿易。自亞投行設立以來,其中包括美國的多個盟國。中國掌握能源貿易主動權,會使得美國擔失去世界能源霸主地位。我國必須抓住一切機遇與能源合作國建直接對等的貿合作關系,擺脫霸權主義的影響。
其次,主導亞太形成一體化能源消費市場。“一帶一路”倡議用“五通三同”勾勒出一個完整的區域經濟貿易體系,對能源產業來說涵蓋能源領域上中下游的全部方面。可以在我國東南沿海設立以能源為主體的高新產業基地,打造亞太地區集傳統能源、新能源以及能源高科技為一體的工業體系。
(2)建立戰略石油儲備與推動戰略石油儲備發展
90年代初,我國由原油凈出口國轉變為原油凈進口國。正是在這種急劇變化的能源發展格局下,建立我國戰略石油儲備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日益凸顯。研究界和決策層逐步統一了思想。
隨著我國石油消費和進口數量的逐年增加,我國高級領導人也一直十分關注和高度重視國家戰略石油儲備工作。
(3)大力發展可替代性清潔能源,降低我國對外能源進口依存度
新能源技術是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重要環節。把新能源國際合作和節能減排相結合,不失時機地引進國外新能源技術、設備和成果,可有效提升中國新能源產業競爭力。
四、結語
“一帶一路”既有利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通過經濟合作以提高能源經濟一體化程度,盡量減少地緣政治因素對我國能源安全和世界能源秩序的影響。同時,中國也為沿途各合作國提供經濟發展機遇。此外,通過與相關國家進行相關方面的合作,使得我國能源安全保障進入一個新局面。為我國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鞍鋼,馬偉,鄢一龍.“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內涵、定位和實現路徑[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5(2):2—9.
[2]袁 培,劉明輝,葛曉燕.“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安全鏈構建[J].中亞經濟研究,2015,04:63-71.
[3] Walter J. Levy, Melvin A. Conant, ed., Oil Strategy and Politics, 1941-1981,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82, pp.297-299.
[4]倪世雄,潛旭明.霸權之基:美國的國際能源戰略[J].二十四個重大問題研究,2012,08:54-71.
[5]張帥.“石油美元”的歷史透視與前景展望[J].戰略論壇,2017,25: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