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峰
【摘 要】本文從針法及應用兩個方面對西海固地區的民間刺繡進行了梳理,寄希于民間刺繡藝術得到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民間刺繡;針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1-0123-02
民間刺繡是中華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藝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西海固地區民間刺繡是在我國其他地區民族民間刺繡形式和風格的影響下,兼收并蓄,形成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特色的刺繡式樣,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盡管時代的發展使得現代人們的審美趣味發生很大的變化,但西海固民間刺繡在當地鄉村人們的生活中仍然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裝飾,被應用于居家生活的很多方面,既點綴和美化著生活,又抒發著親情和鄉戀。
一、現代西海固地區民間刺繡常見的針法
(一)平針繡。平針繡是最古老、最基本的針法之一,使用范圍極為廣泛,具有繡面平整、線跡精細的特點。平針繡包括齊針、套針、旋針、戧針、摻針等,根據紋樣的不同選擇可運用不同的針法,每一種針法均有其不同的運針特點,表現的效果也不盡相同,各具美感。平針繡的針腳根據紋樣結構排列勻稱,線跡平行,有的針法相互重疊,色彩遞進自然、圓潤,手感平滑;有的針法不重疊交錯,紋樣間的線條靠空出的布紋底面來表現,對比鮮明、效果獨特。
(二)裰繡。裰繡也稱戳花繡、墩繡、垛繡、植絨繡等,在北方比較常見。其藝術質樸自然,豪放灑脫。具有花型飽滿,立體感強的特點。裰繡的方法簡單,沒有復雜的針法,便于操作,所以是西海固鄉村最為流傳的刺繡樣式。裰繡制作時會在背面形成細密的小線圈,小線圈可以剪剪去,絨絨的,像織毯一樣,細密結實;也可不剪,保持本來繡制的線圈模樣,自然形成一種肌理效果,另有一番趣味。裰繡成品厚重飽滿,立體感強,是居家婦女常用的一種裝飾,深得民眾的喜愛。
(三)盤繡。盤繡是土族刺繡中十分獨特的一種針法,也廣泛應用于西海固地區的繡品中,多見于服飾中。盤繡在制作時運用兩根色彩相同的線,一根作盤線,一根作縫線,根據紋樣需要將盤線固定在布面上,繡品厚實華麗,經久耐用。
(四)布貼繡。布貼繡也稱“補花繡”,不同地區布貼繡的材料和制作手法不一,西海固地區的布貼繡多以白布為底,五顏六色的絨布為貼花布料,一般以盤繡的手法用粗絲線沿著剪好的絨布邊將紋樣固定在白底布上,白底、各色的花紋,對比強烈、質樸明快,給人一種活躍、歡快的氣氛。當然,將貼布紋樣固定在底布上還有其他的方法,有的采用齊針繡,將紋樣繡在布面上;還有的用細小的針腳均勻地將絨布紋樣縫綴在白底布上,目的一樣,卻產生了不同的視覺感受。布貼繡不限于一種將色布貼銹在底布上的表現方法,還有紋樣套紋樣,紋樣里繡花等手法,均體現了農村婦女的審美意愿和趨向。
(五)十字繡。十字繡也稱十字挑花,是民間廣泛應用的一種傳統刺繡工藝,在西海固的鄉村也較為常見。十字繡的針法簡單,按織物的經緯做十字交叉運針,便易操作,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制作,深得人們的喜愛。十字繡雖然制作起來簡便,但卻嚴謹、工整,紋樣的造型簡潔、語言單純,色彩明快,圖案性強,是西海固人最常采用的一種刺繡方式。
凡是美的事物都會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民間刺繡亦然。信息化的發展使得天南海北的刺繡藝術相互交融,呈現出更加紛繁多彩的形式,也使得西海固地區民間刺繡風格和樣式更加的多樣化,人們不再局限于一兩種表現方法,而是將自己認為美的形式盡可能地體現在針線里,創造出自我心中的美。
二、現代西海固地區民間刺繡的應用
當代科技和信息的發展使得很多民間美術品類存在著消亡的境遇,但西海固地區的民間刺繡卻熠熠生輝,在生活中仍一如既往地堅守著。走進西海固的農家,民間刺繡隨處可見,這些并不起眼的繡品,無不體現了農家婦女的賢惠、聰穎,體現出她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家人的情感。
現代西海固地區民間刺繡多應用在服飾和居家裝飾方面,如坎肩、繡花鞋、鞋墊、肚兜、耳套、香包、針插、枕頂繡、苫單、門簾、掛飾、背包等,在這些平平常常的物品上或以平繡、裰繡、或以布貼繡、十字繡,抑或是幾種針法綜合運用來進行裝點,既具有實用性,又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從實用性的角度出發,民間刺繡在西海固現代人們生活中應用較為普遍的大致有以下幾類:
(一)苫單、門簾。在農家,每天早晨起床后被子是要被疊起來的,并且會在疊好的被子上面遮蓋一塊布,這塊布就叫苫單。一般的苫單上都會繡有花紋,體現出家庭婦女們對美的意愿和追求。現代苫單的樣式和用途越來越多,有苫電視機、電腦、洗衣機的,還有遮蓋沙發扶手和靠背的,苫單的用途被發揮到極致。制作苫單的刺繡針法多樣,有平繡、裰繡、布貼繡,還有十字繡、盤繡等。大多以白色為基底,配以各種色線的花卉、蟲鳥魚蝶等形象,色彩對比強烈、艷麗,極具裝飾感。
門簾是西海固鄉村居家必備的用品之一,幾乎家家院內的每一間房門都掛有門簾。門簾一般選用質地結實的布就可以了,但在西海固的鄉村,居家的門簾可謂千姿百態,心靈手巧的婦女往往會采用繡、拼貼、縫綴等手法制作出形式多樣、五彩斑斕的門簾,既裝飾了居家、又美化了庭院。
(二)枕頂繡。枕頭是人們生活的必需品,有著豐富多樣的樣式風格和表現手法,枕頂繡就是其中之一。枕頂繡屬于軟質枕,是最具民間傳統的一種枕頭,這種枕頭是以紡織品縫制成長柱狀,兩端多呈正方形,也有長方形和圓形的,上面繡有各種圖案。在西海固的人家,枕頂繡是很普遍的一種生活用品,幾乎每家的炕頭都會見到色彩對比鮮明、表現手法多樣的枕頭,從外在造型到刺繡針法的施用、從紋樣的設計到色彩的搭配等都真實地反映了西海固婦女的生活心跡和老百姓對平安如意、小康之福的追求。
(三)繡花鞋、鞋墊。早在古代,繡花鞋就已經作為服飾文化的一部分被一代一代地傳承著,在不盈方尺的鞋面上婦女們用一針一線訴說著文化傳統、審美觀念和時尚價值,繡花鞋不僅是生活的實用品,也承載著女性對人生的訴求。在現代西海固的鄉村,繡花鞋仍有其使用的群體,尤其是注重傳統文化的家庭,女孩子結婚時都會穿上親手繡制的繡花鞋。繡花鞋一般采用大紅底色,上繡各種花鳥圖案,內容寓意吉祥喜慶,自然,繡花鞋墊也是少不了的,有給自己準備的,也有給未來丈夫準備的,將少女純真的愛轉化成針針線線繡到鞋墊上,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貞、對幸福的追求。當然,繡花鞋不僅限于姑娘、媳婦們穿,小孩子穿繡花鞋在鄉村更是普遍,大凡會做針線的女性都會為孩子縫制繡花鞋;繡花鞋墊的使用范圍就更廣泛了,熱愛生活和美的主婦們往往利用閑暇時間,為家人繡做鞋墊,使得繡花鞋墊成為注重生活品位的男女老幼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
(四)香包、掛飾。香包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根據設計的造型、大小等繡制出各種圖案紋飾,然后經過裁剪、縫制做成形狀各異、大小不等的小繡囊,內裝多種芳香氣味的中草藥,以作節令之慶;掛飾的制作方法和香包基本相同,只是造型、工藝流程比香包復雜。在西海固地區,香包和掛飾都具有裝飾美感和祛毒辟邪的功用,同時也是吉祥、安康的象征,是現代人們節令時必選的物件。由于香包的制作工藝相對簡單,端午節前后,大街小巷、鄉村農院隨處可見;而掛飾的制作技巧和工藝含量相對較高,所以,所見相對少。香包和掛飾都是婦女們展現女紅的最佳機會,為現代生活平添了無盡的情趣。
當然,現代西海固地區民間刺繡的品類和應用不僅限于這幾種,還有坎肩、裹肚、繡花帽、背包、繡球、針插、耳套、抱枕等等諸多品類,這些民間刺繡的品類都以其自身魅力吸引著現代人眼球,或以實用、或以審美、或以收藏等為目的,促使這些民間刺繡的品類得以傳承和發展。盡管受時代和其他藝術的影響,民間美術從品類到形式、從制作工藝到風格特征等,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而西海固地區民間刺繡仍保持著粗獷渾厚、稚拙淳樸、原始而又鮮活的特點,表現了當地勞動人民單純、質樸的情懷,寄托人們心靈深處的美好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