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朝水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目標及其功能也正發生著變化,并且愈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的學習觀等。培養學生在初中數學課堂上主動提問的能力,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途徑,激發學生主動提問,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促進其自主思考與探究能力的提高。為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提問、積極提問,增強課堂的互動性,以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課堂效率與質量。
一、及時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
初中生群體的好奇心強烈,對未知知識具有濃厚的求知與探索欲望。因此,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十分有效。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與制約,致使多數教師仍然習慣以“教師提問+學生解答”這一模式進行數學教學,而忽略對學生課堂主動提問意識及能力的培養。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對此,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依據新課標要求,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的教學觀,同時積極營造輕松、自由的教學氛圍,構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以此誘發學生主動提問的熱情,提高其主動提問的能力。
二、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問
初中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復雜性的特點,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才能切實習得與掌握。而有效的教學情境創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激發與培養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情境創設手段,結合教學主題與內容要求,創設恰當、合理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由思考、自主發問與自我探究和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統計調查》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所熟悉的“商場購物”活動作為教學切入點,通過多媒體視頻創設商場購物情境,引導學生對視頻各個店鋪往來客人的人數進行統計。在觀看視頻與統計過程中,學生自然會產生多個問題,如“哪種統計方法最便捷”“統計數據以何種形式呈現更直觀、科學”等。此類問題不僅契合該課教學主題,而且也對學生深入學習該課知識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這種以恰當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發問與探究的方式,無疑有助于深化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有效評價手段,激勵學生自主思考
初中生在課堂上能否進行有效提問和學習,與其本身的數學基礎密切相關。對于部分學習基礎扎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而言,其提問的積極性與所提問題的價值也相對較高,而部分學習基礎薄弱、學習能力低下的學生,其主動提問的幾率與提問的問題則未必能夠滿足教學要求。為此,教師在引導學生主動提問時,可以利用評價手段,來規范學生的提問行為,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主動提問的有效性。實踐表明,教師對學生采取積極、正面的評價語言,對學生課堂主動提問與獨立思考意識的激發與能力的培養均具有積極意義。為此,在初中數學實際教學課堂中,教師應當善用評價手段,多對學生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以此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思考與主動地學習,進而助其建立起良好的學習與思考能力。例如,在初中數學《有理數》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安排一些時間讓學生自主學習該課知識,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思考過程中,通常會產生“何為有理數?”“有理數可用何種形式表現?”等問題,對于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當及時給予肯定,并鼓勵其自己去探尋問題的答案。通過積極的評價與師生間良好的互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同時提高其主動提問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堂主動提問的能力,無論是對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激發,還是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新教學觀,同時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善用評價手段,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提問,讓學生在提問與思考過程中,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鞏建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J].學周刊,2012(3):254-255.
[2]莫華燈.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能力[J].教育導刊,2002(23):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