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張國順
摘 要:幸福觀即人們對什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以及如何面對不幸等問題所持的態度和觀念,追求幸福是人類永恒的話題。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大的改變,對幸福的理解也發生了一些偏差。大學生的幸福觀代表著青年的主流思想,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指導意義。因此,他們確定什么樣的幸福觀,不僅僅是其自身的人生選擇,更重要的是對社會主義的建設有很大作用。
一、幸福的定義
“人總是追求幸福,如果這一判斷具有不證自明的公理性,那它必定意味著,對幸福的追求是人的宿命,人的天性?!盵1]幸福觀就是指人們對幸福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在幸福方面的具體體現。人的幸福觀由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和生活條件所決定,同時也與人們對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的理解有密切的聯系。
二、大學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當代社會出現了一種普遍的怪現象:在社會的理性化、市場的強勢和競爭的激烈等因素的影響下,很多人沒有時間去回眸歷史、思考自身的意義和價值,只是一味地、盲目地忙碌著。
大學生幸福感缺失的最根本原因是沒有把握幸福的真正內涵,而是一味地向被曲解的幸??待R,往往從外在條件考量幸福,如金錢、地位、權力等。事實上,幸福本身作為一種主觀感受,是因人而異的,這就取決于你如何看待幸福以及你感受和把握幸福的能力。
幸福還是一個比較指數,它的存在可能基于某種心理上的比較。因為每個人都是不能孤立的存在,人與人之間必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系,在相互交往的同時很自然的就會產生相互攀比的心理。這使大學生心里產生不平衡感,導致其幸福感減少。
除此以外,還有一系列的,如貪污腐敗、貧富差距過大、分配不公、社會信任危機、道德滑坡、潛規則等社會問題的大量存在,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大學生普遍的相對剝奪感和不公平感,從而大大降低了大學生的幸福感。
三、提高幸福感的方式
樹立積極向上的心理態度,正確認識幸福。幸福與金錢、權利并沒有關系,我們不能用物質來衡量幸福,更不能崇尚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幸福也是一個流動演進的過程,它并非時時光顧你,永遠守望在你身旁。生活有時也會給你帶來磨難、煩惱,甚至不幸,但只要我們心中充滿陽光,相信苦難終會過去。只要我們有著積極向上的、理性的、科學的幸福觀,幸福就會降臨在我們身上。
多培養興趣愛好、多交朋友。因為對某個事物有興趣,我們會自覺去完成、深入去研究,而且在做的過程中整個心情是愉悅的、開心的,在完成之后,我們也會有種成就感,幸福感。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朋友多,社交廣,快樂也會更多。只有在社會中,在豐富的人際關系中,才能滿足我們豐富的精神需要,讓我們享受到不同方面的幸福。
擁有寬廣的心胸,確立“心懷天下”的價值觀。心胸寬廣,不是要求我們做救世主,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去計較個人的小得小失,把眼光放寬一些。所謂“助人為樂”,就是從幫助別人中獲取快樂,能夠把自己的目標和意義與更多的人聯系起來,這樣幸福的機會更多,也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痛苦了。
學校也要組織關于幸福觀的講座,并開展相關工作,讓學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大學生幸福觀的建立與完善,提升其幸福感。
當然,要做好這項工作,就需要大學生、學校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高校廣開渠道,積極應對,解決大學生幸福觀偏頗 、幸福感淡化等諸多問題。而對于研究者,在調查和分析當代大學生幸福觀現狀的基礎之上,還需要進行進一步地探索、構建全方位的大學生幸福教育體系,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使大學生在實現自身幸福的同時,成為全社會正確幸福觀的引領者。
四、小結
費爾巴哈說:“人的任何一種追求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2]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中流砥柱,對國家未來的發展有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讓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幸福觀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羅 敏.幸福三論[J].哲學研究,2001(2).
[2](德)路德維?!べM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上卷)[M].榮震華,李金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