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培瑜
【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于社會各行各業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對于藝術設計教育來說也是一樣。文章以“互聯網+”時代,藝術設計教育為寫作對象,首先介紹了“互聯網+”時代與藝術設計教育的概述,接著分析了“互聯網+”時代藝術設計教育的改革舉措,以便可以更好地推動藝術設計教育向前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藝術設計;教育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1-0177-01
在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互聯網+的概念,“互聯網+”一詞由此風靡中國,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形態。一時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之間的結合成為了許多行業革新變化的最大亮點,立足互聯網+交通,互聯網+商貿,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工業等等。在互聯網的沖擊之下,藝術教育也會產生翻天覆地變化。隨著互聯網的技術不斷成熟,信息技術開放程度也越來越大,全球性的智庫正在進一步形成,優質的教育資源可以使得信息資源得到進一步共享。面對教育生態環境的不斷變化,我們應當不斷提高自我教育,以便適應新經濟條件下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具有特色的藝術教育理念建設,形成以“互聯網+”為核心的藝術教育理念,借助互聯網翅膀推動藝術教育上一個新臺階。
一、“互聯網+”時代與藝術設計教育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順應互聯網潮流已經成為了藝術教育必不可少的選擇。通過互聯網與教育進行結合可以使每一個人都可以創造知識,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進行知識分享,使人們可以更加便捷地進行知識學習。互聯網與教學相結合可以形成網絡教學平臺,我們可以充分挖掘網絡教學資源,建立起網絡教學視頻等全新的教學概念。通過互聯網教育,我們還可以幫助教師樹立起先進教學理念,可以幫助教師不斷改變教學手段,極大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正因為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當前教育界改革的重要手段。藝術設計是一門將科學與藝術進行融合的綜合性學科,在許多國家的支柱產業中都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過去20多年人才培養中,我國藝術教育水平雖然整體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依舊缺乏核心競爭力,通過“互聯網+”方式可以幫助人才做好創新素質建設,加強支持技術的開放性和整合性,這可以極大提高藝術設計人才的質量。
二、“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改革舉措
為了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在進行藝術設計教育過程中必須對藝術教育進行全面調整,把控政策環境,建立起科學完善的教育體系。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將教學內容和方法與時代進行結合,加強學生實踐技能培養,提高教師綜合能力,完成不同階段教師之間銜接,推動教師隊伍上一個新臺階。
第一,我們可以調整專業辦學方向,更好推動產業經濟向前發展。在藝術設計領域,我們必須有效地把控戰略發展方向,明確產業技術發展服務的辦學目標。當前,我國各地之間的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極不平衡,東部地區的發展水平明顯優于中部和西部的發展水平。在很多藝術學校,藝術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也是千篇一律,很多課程都出現雷同的現象。針對這種現象,我們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專業辦學方向的調整,通過互聯網方式與實體經濟或者現實生活進行結合,更好地推動教學上一個新臺階。
第二,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資源庫和課程的信息化建設。互聯網技術不斷推動了教學資源的共享和革新,教學正在由以往的多媒體教學向網絡教學進行發展,翻轉式課堂直接導致了教學的角色出現變革。藝術設計專業應當充分運用當前互聯網資源加快藝術專業課程資源的收集,開發出一系列高水平微課,加強教學資源的共享。目前,全國已經擁有了許多優質藝術課程、教學資源網站,同時很多高校也已經上線了慕課設計系統,在設計系統中有大量的精品課程,這些資源打破了以往傳統的教學地域性和學歷性的限制,極大推動了我國藝術教育事業向前發展。
第三,通過大數據方式做好平臺創新,不斷加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在進行藝術設計教育時,我們應當綜合運用大數據優勢,做好信息智能化處理,通過加強藝術設計平臺創新做到資源互補,不斷更新設計理念與技術應用,推動產業設計向前發展。在互聯網時代,藝術設計教育需要進行各個機構跨界整合,加快創新平臺的建立,加大來自市場企業的開發項目準入制度,在項目開發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這樣可以使學生以超強動手能力,解決藝術設計中出現的現實難題。一般來說,學生的動手能力包含有實踐創新能力、作品應用能力、方案設計能力、成果表達能力、產品推廣能力等等。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之下,藝術設計教育理念也應當充分發揮互聯網優勢,不斷做好資源整合,加強創新意識,在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中尋找自身的結合點,以便可以更好地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李柏杉.“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探析[J].明日風尚,2018(1):88-88.
[2]戈璇.“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探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8(2).
[3]王一凡.“互聯網+”時代的藝術設計教育探討[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7(11).
[4]張冰冰.基于“互聯網+”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改革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7(1):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