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菲 姜璐璐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使得我國獲得第24屆冬奧會的舉辦權,為了更好地展現我國運動健兒的風采以及冰雪文化和冰雪運動魅力,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因此需要對體育院校英語教學進行必要的加強,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對冬奧會視域下體育院校加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課題進行研究,以此來推動體育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冬奧會;體育院校;英語教學;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0-0189-01
由于國家之間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并且國際賽事的舉辦也越來越多,因此需要對運動員的英語水平進行必要培養。通過加強體育院校英語教學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僅可以更好地體現中國的大國風范,而且可以對冰雪文化和魅力進行有效的展示。此次研究對豐富體育院校英語教學必要性方面的知識具有理論性意義,對體現冬奧會視域下體育院校加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風采
隨著國際化賽事的逐漸增加,以及專業器材裝備的使用,使得專業型運動人才需要向復合型人才進行轉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英語教學的重要地位得以有效凸顯。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國家對體育和英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漸擴大,有效掌握英語不僅有助于交流,而且還可以更好地宣傳我國的體育文化事業。[1]例如,我國短道速滑名將楊楊,她遠赴美國學習英語,并且成為國際奧委會委員,以及首位女性速滑理事,這與出色的英語能力密不可分,由于其具備出色的英語能力,成為了中外冰雪文化的傳遞橋梁,為中外冰雪文化的有效融合奠定基礎。
除此之外,由于國際之間的體育文化交流以及國際賽事的增加,使得體育院校的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英語,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規則,為比賽成績的有效提高提供基礎。另外,掌握英語也可以在以后的社會發展中增加自身的競爭力,讓自己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
二、展現中國冰雪文化的魅力
當下,冰雪文化和冰雪經濟的發展在我國取得了良好的規模效應,因此中國將要承辦的冬奧會更是創造出一幅美好且宏偉的藍圖,通過舉辦冬奧會,使中國冰雪運動發展不平衡現象得以有效緩解,從而達到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到冰雪運動中,讓冰雪運動成為人們運動和健康生活的選擇方式之一的目的。隨著冬奧會的即將舉辦,使得冰雪產業得到巨大的發展空間,在2016年全國冬季運動會上,已經出現多家競爭的局面,這些良性的競爭可以有效促進冰雪行業的健康發展。在冬奧會的籌備期和舉辦期,需要對中國冰雪文化和冰雪魅力進行全方位的展示,這導致對掌握英語和體育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因此加強體育院校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2]
三、加強與世界的交流合作
冬奧會與其說是一場冰雪賽事,不如說是一次國際大聚會,在這次聚會上,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文化背景等進行必要的融合和發展,而中國通過舉辦冬奧會來彰顯自身的綜合實力,并且達到提升自身國際影響力的目的,通過與世界的溝通合作來拉近自身在冰雪文化與國際之間的距離,并將以后為國際冰雪文化的良好發展作出貢獻。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跟世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而英語作為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最通用的語言形式,其作用不言而喻。在中國舉辦冬奧會,我們作為東道主,在交流和傳播文化的同時更要做好一切服務,因此需要對體育院校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加強重視。
四、傳播中華文化和友善信號
規模最大、項目最多的冬奧會是第22屆索契冬奧會,但是索契冬奧會的意義遠不及此,其更是一場政治和經濟的外交戰,雖然有大量的西方國家拒絕參加,但是最終的參會數量仍然超過都靈和溫哥華冬奧會的數量之和,由此可以表明,冬奧會是展示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場合。我國舉辦第24屆冬奧會正是向世界展示的機會,而語言是傳播中華文化和傳遞善意的橋梁和渠道,只有能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無障礙交流,才能使文化和知識進行有效碰撞。泱泱中華禮儀之邦,五千年沉淀下來的厚重文化,更需要精準的語言傳達才能達到傳播中華文化和友善信號的目的。對體育院校加強英語教學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來加強體育院校英語教學。
通過本文的論述可知,在冬奧會即將舉辦的背景下,對體育院校加強英語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從而建立一定的文化自信,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文化和冰雪魅力,通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加強我國與國際的文化交流溝通和碰撞。
本文對冬奧會視域下體育院校加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進行了闡述,即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風采、展現中國冰雪文化的魅力、傳播中華文化和友善信號。希望此次研究的內容和結構可以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并在以后的實際工作中,根據各部門自身的特定屬性來對其進行有效創新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欣.冬奧會視域下體育院校加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J].冰雪運動,2016,38(04):74-76.
[2]劉杰.加強體育院校翻譯教學,提高大學英語教學實效性[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5,34(08):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