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響應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大力推進全民閱讀工作”,構建“書香重慶”,促進全民閱讀,潼南區圖書館結合2018年度的主題為“建設書香潼南 共享美好生活”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為夯實圖書館在倡導閱讀、指導閱讀、推動全民閱讀方面所起的作用,了解廣大的農村小學教育,學生的課外閱讀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情況?我對此展開了調查。
1 調查對象:民生小學5、6年級95名學生。(其中五年級51名、六年級44名)
2 調查方法:問卷談話法
3 調查內容 (1)、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地點、數量。(2)學生課外閱讀涉及的范圍; (3)、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4)父母對學生課外閱讀支持程度和家庭藏書數量。
4 課外閱讀調查問卷(略)
5 農村小學課外閱讀情況分析
5.1 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及時間、地點、數量。
以上可以看出農村小學生課余時間只有少部分(尚未達到50%)能夠每天花上一小時看看課外書,極少數同學能堅持看書每月看上4本以上。還有一大部分學生花在讀書上的時間很少,并且學校的閱覽室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以下幾點造成的:
5.1.1 電視代替書籍。
電視是農村小學生的主要“樂趣”。當問到課外時間都做什么時40%以上的學生回答“看電視”只有少數幾名說“喜歡看書”。一個學生說,放學回家后,如果完成了作業,他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視看動畫片,“只有在沒其他事可干的時候,才會看課外書”。
5.1.2 家長不能成為子女的榜樣。
在農村地區,年輕人大都出去打工去了,大部分孩子由老一輩人帶著,而老年家長絕大多數沒有閱讀的習慣。白天,家長們忙于干活,晚上已經很累,能好好休息看看電視已是最大的奢望,根本沒心思看什么書。在調查中,從不看書的家長高達90%,偶爾看一下的占17.5%,經常看的只有2.5%。他們自己很少閱讀書籍,也很少督促下一代去看書。在他們的心目中,只要能認真完成家庭作業,考高分才是好學生。如果看到子女拿著課外書在看,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作業做完了嗎,先做作業后看電視”之類的話,并認為孩子看無關的書籍不如多寫幾個生字,多做幾道練習。
5.1.3 學校難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外閱讀氛圍。
現在,“轟轟烈烈搞素質教育,扎扎實實抓應試教育”仍是農村小學的通病。許多教師,特別是非語文老師把學生看課外書當作不務正業、浪費時間。
5.2 學生課外閱讀涉及的范圍
調查發現75%的家長為學生買的課外書都是作文集,而學生在圖書室看作文書的比例很高。學生的閱讀涉及面比較狹窄,在他們的課外閱讀中,極少設計自然、地理、歷史、科普、中國古代文化和世界文化,也極少能夠讀到時效性較強的社會時事書籍。這個結果讓我們看到了拓寬課外閱讀面的重要性,閱讀范圍的狹小限制了學生在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在“給你印象最深的一本書”的調查中,學生選擇的書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什么類型都有。作文集在學生課外閱讀中雖然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給他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作文集,而是各種與他們年齡特征相 符 合的 童 話、科幻、神話 等。學生需要拓寬自己的閱讀視野,不再局限于一個狹小的范圍,這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給他們創造一個全新的閱讀環境。
5.3 學生課外閱讀習慣
上表說明大部分學生在閱讀課外書時,漫無目的、隨心所欲。在怎樣閱讀課外書的調查中,仔細、認真品位的只占5.6%,大體瀏覽一下的占33.3%,挑選精彩的看的占61.1%。學生看 課 外書只是 粗 略 的了解一下,根本無 心 細品位。學生閱讀課外書總是囫圇吞棗,粗粗瀏覽,很少做讀書筆記。即使做讀書筆記也只是將一些好詞好句抄下來,至于談感受、展開想象簡直是天方夜譚。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的是教師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真正的發揮應有的作用,教給學生方法,做好指導檢查;同時,學生也應配合老師,學會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從而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5.4 教師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情況
由此可見,學生的課外閱讀與教師的課外推薦有很大關系,教師們不夠注重為孩子們薦書,即使推薦的也是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平時很少為學生做推薦指導。教師認為教學質量才是最重要的。殊不知,這樣做已經導致了學生思路的狹隘,難以有創新的思維。
5.5 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目的
5.6 學生得到課外書的渠道
家長的觀念制約著學生得到課外書的渠道,老年家長在學生的生活用品上可以花錢,在老師要求買的課外輔導書上可以花錢,但在除了教師規定必須要的,如字典外很少主動為孩子買課外書。即使孩子要求買家長也很少滿足孩子。在接受調查的98位學生中,不到30人有零用錢買書。這些學生中,每學期用于買書的錢在5—20元,大部分學生每學期用于買書的錢不到10元。大部分學生說,除了針對考試需要的輔導書之外,家長幾乎不給自己買課外書。注定學生只能從學校圖書室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因此,如何拓寬學生課外書的來源,學校如何充實和利用好圖書室的藏書,如何做好圖書的推薦,對于學生課外閱讀非常重要。
6 加強課外閱讀能力建議和措施
6.1 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使學生達到“毋須揚鞭自奮蹄”的功效。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是需要教師啟發和誘導的。首先是閱讀氛圍的營造,中小學圖書室的建筑模式應以開放式為主,獨立、環境幽靜;室內設施的安排要考慮學生們的需求,采用藏借閱一體化管理模式,爭取延長開放時間,另外,圖書室在文獻類型上盡量多樣化,有意識按比例采購一些光盤、電子圖書。中小學按照新課程標準采購一些媒體素材、課件、教學課件、學科文獻資料匯編等,再入藏一些新書、暢銷書,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和興趣,其次是榜樣激勵,榜樣可以使學生產生向上看齊的心理,介紹一些偉人、名人的課外閱讀經歷,比如介紹毛澤東同志博覽群書,床頭書桌、書架上全是書;也可以是樹立學生中的典型,讓學生向身邊的人學起,培養起熱愛書籍的興趣,進而從中去領悟、去汲取;教師還可以適時展示學生閱讀課外書的結果,比如讀書筆記、介紹做讀書筆記的各種方法,讀書筆記的整理和運用方法,根據閱讀課外書制作的手抄報等;作為家長,也要做好子女的表率,給子女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
6.2 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首先要養成熱愛書籍的良好習慣,博覽群書,不局限于一個狹小的范圍內。圖書室作為學生閱讀課外書的主要場地,學校應做好圖書室圖書的補充,充分保證圖書的豐富、多樣、班級也可設立“班級圖書角”發動學生推薦自己最喜歡的5本書,登記編號,設專人保管,互相借閱,達到資源共享。家長應督促子女去閱讀,幫助學生建家庭書柜,適時為子女補充書籍,要求學生家長每月陪同逛書店一次,每次自己購買所需書籍2—3本,按時閱讀。教師定期為學生推薦好的圖書,做好閱讀上的指導,在學校形成一個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6.3 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
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提高閱讀的效率,首先,做好讀物的推薦。最常用的是推薦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讀物,如學習了《草船借箭》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三國演義》,去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學習了《景陽岡》可以推薦《水滸傳》,去了解武松以后的經歷和命運。此外,還可以推薦與他們年齡特征相適合的讀物,六年級的學生充滿了求知欲、充滿了幻想,可以推薦《十萬個為什么》、《科幻故事》等給他們。讓他們感到課外書知識的豐富。其次學會閱讀的方法,教師要根據課外書的特點結構,結合學生的實際指導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閱讀課外書,有效充分地利用時間。第三,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養成讀書筆記的習慣不僅可以增強對課外書的理解,還可以進一步充實自己的知識、寫作能力等等。比如說讀了《作文集》可以摘抄一些好詞好句或寫寫對某一篇作文的感想;讀了《中國民間傳說》則可以談感想、展開想象。還有就是要建立起豐富多彩的各種課外閱讀形式,落實檢查,這樣才能督促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檢查。第四,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閱讀征文活動、演講比賽、繪本表演等。用閱讀帶動寫作,以寫作促進閱讀。在實踐中鍛煉能力、培養習慣。
能力的形成有賴于習慣的養成,學生良好課外閱讀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循序漸進、持之以恒的引導和培養,不可以拔苗助長。同時,良好課外閱讀的養成也離不開學生自身的努力,只有教師、家長、學生都轉變傳統的觀念;形成默契,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楊翠萍.東西部欠發達地區少年兒童閱讀現狀比較分析—以廣東粵西和青海西部柴達木地區城鄉小學生為例.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2 4月刊
[2]黃婷芳.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廣之我見.管理學家.2013年11月刊
作者簡介
廖學瓊(1968-),女,漢族,重慶市潼南區雙江鎮,大專,圖書資料館員,中級職稱,從事古籍保護和全民閱讀推廣工作。